王文美
摘要: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较高的练习质量作基础。我认为求新、求活、求近是数学课堂练习的精髓。
关键词:课堂练习;兴趣;新;活;近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7-080-1
一、求新——提供新鲜的东西引起兴趣
1.题型新。
在一节课里,根据教学需要如果给学生恰到好处地创设一两处快乐学习的激发点,就能克服学生厌学的心理障碍,使单调的数学习题趣味化和多样化,真正起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这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例如,讲过乘法分配律,除了像课本中的练习题,给出两个数相加再乘以一个数,要求学生应用运算定律写出与它相等的式子以外,还可以给出一些等式,其中有的不符合乘法分配律,让学生判断哪个是错误的;或者用3种图形代替具体的数,写成两个式子,如(○+△)×□和○×□+△×□,让学生判断它们是不是相等,并说明根据。这些练习都有助于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充分体现在现代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要开放,课堂要开放,学生思维要开放。
2.题材新。
数学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因此,数学练习设计要走出数学学科,让学生去领略另外学科的精彩。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设计这样两道练习:(1)春池春水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戏春风。这首诗中“春”字比全诗总字数少()%。(2)请用百分数表示下列成语:百里挑一();百发百中()。这两题都融合了语文知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也学到了古诗和成语的知识,学生的兴趣更浓厚。
3.方式新。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结束新课时设计这样一个游戏练习: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1)学号是质数的同学,(2)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3)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4)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5)学号是合数的同学,(6)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二、求活——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保持兴趣
1.空间的灵活性。
我们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离开座位,教室的每个角落,每个同学都可以作为学生的练习场地与合作伙伴,也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生活与社会。作为自然科学基础课的数学只有实现回归自然,融入生活,教育的多向性目标才能实现。
2.思维的灵活性。
为了让学生在解题时保持兴趣,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用三根小棒,你能摆出哪些图形,数一数,有几个角?”这道题符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为摆的方法不同,摆出角的个数就不同,使学生充分体验和感悟学习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既可以摆出平面图形,还可以摆出立体图形。既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获。
3.层次的灵活性。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练习层次,这既是学生能力转化的客观规律所致,又是学生认识规律的反应。
三、求近——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兴趣
1.处理书上的练习,使之更加丰满。
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练习大多来源于生活。如《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中的例题,二年级四个班级的小朋友排队准备乘两辆汽车前往博物馆参观。各班的班牌上写着二(1)班36人,二(2)班30人,二(3)班35人,二(1)班34人,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大家两辆车都限坐70人。请同学们算一算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在学生列出算式弄清算理后集中讨论这个问题:二(2)班和二(4)班的小朋友可以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了100以内加法的算理,又对加法的含义有了深入的理解,同时还渗透了“优化组合”的数学思想。
2.应用生活经验,寻找练习材料。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师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体现练习的生活化,在讲授小学数学《人民币的知识》一课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情境练习题:“超市购物”。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扮演客户和营业员,看哪位营业员收钱、找钱既对又快,哪位顾客最会计划用钱,买到自己最需要的物品(事先准备好商品及报价)。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熟悉人民币面值的基础上认识商品标价,因此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自觉地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而且可以巩固人民币的知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等,亦是一举数得。
3.创造练习材料,感受生活数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只要留意,就会发现,要学生明白这个道理,老师就是一面镜子。我们老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创设贴近生活的练习。如在教学“速度×时间=路程”这个数量关系前,根据我班同学曾经组织春游,出示例题:我们坐的大巴从学校出发,每分钟行驶900米,经过了40分钟,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你们能算出学校到达目的地有多远吗?通过计算让学生认识到速度和时间就以用乘法计算出路程来,从而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这个数量关系,这样就把数学知识用到了生活当中。我们的数学课堂也是一个生成练习的平台,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比赛,产生数据,再生成和本课时有关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