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浅化教学探究

2015-10-29 11:54李琳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探究学习兴趣

李琳

摘要:历史知识具有抽象、深奥的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其浅显、易懂。让学生的兴趣点主要集中在抽象和理论性的知识上,把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向到扩大知识面,开阔知识视野,提高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上。这就需要教师对高中历史知识进行浅化教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知识浅化;学习兴趣;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7-058-1

高中生的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抽象思维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辩证思维也有较大的发展,他们的兴趣点主要集中在抽象和理论性的知识上,开始把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向到扩大知识面,开阔知识视野,提高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上。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对他们最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历史知识、历史人物详加解读,帮助他们梳理清楚基本的历史线索,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当然要达到以上目的并不是容易的事,但如果我们把复杂的历史知识简单化、浅化,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也就变得较容易了。

首先,用语要简单。历史知识具有抽象、深奥的特征,而历史教师必须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其浅显、易懂。而要做到这点,作为教学最常用工具的语言就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了,因此教师必须用学生能听得懂的教学语言来为深奥的历史知识做白话注解。如:讲世界近代史的时候,学生对于资产阶级为什么叫资产阶级、民主与革命为什么要说成是资产阶级民主或资产阶级革命越学越模糊,越学越不懂,越学越焦急。因此,我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是资本主义”。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知道。”每个同学都在睁大眼睛看着我,等待我的回答。从他们的眼神里可以看出这个问题正困扰着他们。而我也知道,如果用经典著作里面的解释去回答这个问题的话他们会无比失望。于是我尝试着用下面的解释来回答这个问题,我说:“其实资本主义的东西,在我们身边也有。”学生听我这么一说,精神就来了,眼睛睁得更大了。“大家在政治里面学过,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很多东西就是向资本主义国家学过来的。像股份制、大工厂、商品经济等。”学生若有所误,我继续往下讲,“同学们,如果让你办工厂你需要什么?”学生“需要钱”、“需要土地”、“需要人”、“需要市场”……同学们思维活跃起来。我再问:“在封建社会末期,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有钱吗?有土地吗?有劳动力吗?有市场吗?”同学们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为什么没有呢?”“因为……”学生支支吾吾说不清楚。“在封建社会土地属于谁的?”“地主”,“农民能离开他们租种的土地吗?”“不能”,“商品能自由流通吗?”“不能”,“他们有足够的资金吗?”“没有”,“这些都是什么造成的?”“封建制度”学生们想起了所学的知识。“所以资产阶级需要的东西他们得不到,他们要得到这些东西,就必须推翻封建制度,甚至铤而走险去掠夺他们所需要的资金、市场。当然他们还需要技术。并且让他们得到的这一切有保障,形成一种制度。这就是资本主义。”同学们松了口气。这样,就用简单的语言实现了历史的深度教学,引导学生学会了历史学科的思考方法。

其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破除难题的利器,有兴趣了难的也会变易,深的也就无畏,也就会感觉到它的浅。如果历史教学能从学生的心理入手,着重处理课本的某个细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在学生的有意注意中浅化深邃的历史知识。如讲到中国瓷器部分时,我先通过投影展示《2005年拍卖年鉴·瓷器》中的青瓷、白瓷、青花瓷、冰裂纹瓷、斗彩瓷、五彩瓷、珐琅彩瓷、粉彩瓷,给学生直观的印象,然后又讲述了:瓷器由原始陶器演变而来,白瓷和青瓷,是瓷器出现的早期形式,青瓷是瓷器的起源、瓷器之母,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了白瓷,之后再派生出了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等各色瓷系。并简单介绍了各种瓷器之特征及其价值,还讲了几个瓷器相关的故事,当学生听到:2005年7月12日,英国伦敦佳士得拍卖了一件“鬼谷下山”的元青花大罐,这个罐子高27.5公分,腹径为33公分,一共20来斤重,当时成交价折合人民币2.3亿,以当天的国际牌价可以买两吨黄金,这件元青花是全世界范围内最贵的瓷器,也创造了单件工艺品的最高价时,他们再也不能抑制自己激动的心情,他们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在这种拉伸、收缩的过程中,学生既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提高了自己人文素养。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不再凝固,也把抽象的历史知识形象化了,而且这种空间的拓宽带来的是一种美的享受。

再次,在现实中解读历史。历史已经成为过去,现在我们把握过去、回顾历史的支点就是现在,就是在历史和现在之间找到交汇点,用生活来见证历史,用现实来阐释历史。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电影、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的作用,使学生接受大量的课外信息,其中就有很多他们感兴趣的“热点”。然后教师立足于课本,将一些社会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就能在现实中嗅到历史的气息,因之学生的热情被点燃。如讲到国际关系变化时,我就分析中美关系,点明中美利益攸关、国际关系进入大变革时期。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课后居然有学生问我“为什么中国不害怕美国赖帐呢?”我的回答是“假如你借了别人的钱,别人会害怕你不还吗?”学生若有所思,然后我接着说:肯定借钱给你的人担心,但你如果欠债不还,你见了债主心理是什么感觉?学生觉悟了,说“经济上的强大是现在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资本,也成为中国制约美国的重要因素了。”学生明白了我这样上课的目的。

总之,我们不仅要把“死去”的历史用很浅的生活常识加以注解,而且学生感受到的是鲜活的历史,让学生思维的火花迸放出来、脑筋开动起来,能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且掌握了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在生活中找寻历史的答案,懂得历史和现实惊人的相似;也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有关历史规律,分析预测某一事物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历史预见性。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探究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