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静 张 怡 胡一梅 左小红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1137)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主题,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适应医学事业发展的需要,探索提高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维和团队协作等能力,以适应时代需求的教学模式,已成为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PBL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理念,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和实践者,教师仅起组织和引导作用,这一教学模式正顺应了上述中医药教改发展的趋势。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解答问题为驱动力,以分组阐述、展示、讨论及相互交流为手段,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自学、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为主要目标的全新的教学模式。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先把PBL引入了医学教育领域。[1]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模式的基本信条是:“先问题,后学习”。
据WHO报告,全球目前大约有1700余所医学院校采用PBL教学模式,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在我国,近年来,亦有多个院校的医学教育工作者在某些医学课程的教学中应用或借鉴了PBL教学模式,经过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笔者总结出其意义主要有以下方面:
(1)具有开放性
PBL教学法从时间和空间上,体现出很大的开放性,它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限制,使学生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直接与间接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其学习的时间、空间得到拓展与延伸。
(2)具有全员性
PBL教学法强调面向全体学生,鼓励所有学生参与讨论。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得到强化,能力得到发展。
(3)具有交互性
在PBL教学法中,不仅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而且也强调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4)具有探究性
PBL教学法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取得结论,需要学生自己提出假设,收集整理资料,检验求证,是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在医学课程领域的具体应用。
(5)具有系统性
PBL教学法克服了传统教学中,人为将知识划分得支离破碎的弊端,在问题解决中,学生要综合各部分知识,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建构起与此相适应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提炼和概括,形成更加明确系统的知识体系。
(6)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
PBL教学法强调让学生亲历探索与研究的全过程,促进学生不断地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意识,实现“学会”向“会学”转化。
(7)培养集体协作能力
PBL教学法要求集体协作,这对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是一个锻炼。在小组讨论研究过程中,每个成员受共同目标的指引,相互取长补短,通过活跃而融洽的讨论,逐步建立协调、积极、相互尊重而又不失竞争性的关系。
“Tutor”是指在PBL教学过程中,以核心问题做引导,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明确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并培养其自学能力的教师。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角色更多的是“教”,而 Tutor的角色更多的是学会“导”。
(1)实施PBL教学前的准备
策划者:Tutor在实施PBL教学模式前要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合理设计出适合学生自学研究典型病例的问题体系,这是PBL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问题设计既要符合理论实验内容,又要贴近临床实际操作,且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兴趣。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增加自己知识结构的广度与深度,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本课程内容,还应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值得注意的是,教案所用的医学术语必须准确,检查数据和内容书写规范,不应使学生发生误解,对学生具有模仿、学习和参考的价值[2]。
组织者:Tutor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进行分组(一般为5-6人为一组),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合作,对教师来说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拓展知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3]。
(2)在实施PBL教学中的角色
聆听者:Tutor在PBL教学中采取讲授式的上课方式,教师要改变以往在传统授课方式中扮演的主导角色,由“师讲生听”转变为“生讲师听”。应仔细聆听小组讨论过程中每一位成员的发言,搜集资料以备后来总结与反馈工作,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地位,使学习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灵活的过程,使PBL教学变成建立在学生兴趣与自觉性基础上的实践活动,成为学生的“精神大餐”。
观察者:PBL教学强调每个学生参加到小组活动中,需要学生的参与精神。因此,对于一些性格外向、乐于参与其中的学生其优势非常明显,经过一段PBL教学后,理论知识得到强化,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而对于一些不善于表达或性格内向的学生,虽然他们基础知识扎实,但往往难以发挥其积极性,几乎一无所获。因此,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是重中之重。所以,Tutor应该充当过程的观察者,加强对PBL过程的监控,提升引导和控制讨论场面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每位学生参与其中[4]。
引导者:在实施PBL教学期间,Tutor应由知识的传授者逐渐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知识的输出者逐渐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由独立的劳动者逐渐转变为合作者。Tutor在实施教学中不要直接给答案,要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交流,建立自信,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指导并辅助学生选择那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和技术信息,合理调动、组合、利用各种知识和技术资源,指导、启发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问题上,并适当控制课堂教学进度和问题的难度。这样,学生不仅能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新的知识信息,而且学会了如何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种基于临床病例的讨论和问题解答的学习训练,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协调者:PBL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小组同学的集体学习,每个学生应当有效地参与,Tutor应保证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有效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进程中来,调节小组内部的人际关系和讨论进程,通过提问来调整学习的进程和难度,以维持学习过程中的张力和趣味性。
(3)实施PBL教学后的总结、回馈
总结者:学生讨论后,Tutor应就每一小组讨论成果、小组功能与学生表现进行评估,做出总结。
点评者:点评与回馈是一件困难但十分重要的工作,在小组讨论中Tutor不仅要对小组讨论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讨论的工作效率、小组互动状况(如成员参与讨论状况、沟通过程、不同意见的相互沟通和达成共识的能力)与学生们的发言状况、分析问题能力、资料搜寻能力等方面给予回馈,还需要鼓励与训练学生如何作回馈,缺乏回馈的教育如同没有雷达的飞机,无法确保正确的航向。总结后,Tutor应对PBL教学小组提出回馈与建议,对应细心观察并给予点评与回馈。
在PBL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他们由“教学核心”、“知识源泉”或“信息提供者”转换为学生求知过程中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即由“教”师转变为“导”师。教师的作用着重体现在如何选择开展的时期、提供题材、激发兴趣、查阅信息及技巧引导、控制讨论进程、点评总结等方面,做到“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才能充分体现PBL教学所强调的对于能力训练和协作精神方面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的作用更加突出,学生思维更加活跃,素质更加全面。
PBL这样一种新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互学、改进,从学生的表现中看到了效果,学生在教师的改进中也获益颇多。PBL教学模式应该在重视实践的医学教育中得到推广,为培养出“复合型、应用性、创新性、实践型”的专业人才做贡献。
[1]Donner RS,Biekley H.Problem- based learning in American medieal education:an overview [J].Bull Med Libr Assoc,1993,81(3):294—298.
[2]王浩军,等.PBL教学病例的选择与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0,8(2):126-127.
[3]崔舜,等.PBL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医学与社会,2005,18(6):58-60.
[4]唐海阔,等.PBL教学模式在口腔颌面外科见习教学中的初步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