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2015-10-27 12:34龚少卿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21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龚少卿

摘要:在高职院校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对于学生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学校来讲,也起着突出自己特点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运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来对学生进行培养。但是,一些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导致工学结合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同时还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我们在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意义、工学结合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践策略,希望能够最终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高效进行。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1-0091-02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院校而言,高职院校的培养特色在于学生的职业性较强,在入职之后上手较快,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但是,通过我们对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模式进行调查发现,他们在进行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只注重理论课程的开展,而不重视实践的推进,因而造成了学生特色丧失的状况,导致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竞争力较差。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专业,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能力的要求都较强,因而很多高职院校开展了针对性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来进行学生的培养,希冀能够培养出能力和素质都较强的人才。但是,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很多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而造成了学生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低效,因此,我们试图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意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希望能够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1 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展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意义

1)能够体现高职院校的特色,突出高职院校的优势。与普通学校相比,高职院校的特色在于其培养出来的学生职业性较强,同时能力和素质也相对较高,这使得学生在日后的就业竞争中占有很大的优势:能够快速了解岗位需求,融入到岗位需要当中。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这门专业性较强的,同时社会需求也较大的学科中开展工学结合,能够使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得到迅速地提升,使自己成为专业性较强的人才,进而在与普通高校学生的竞争中占有更多的优势。

2)能够使学生了解社会对自身专业的需求。了解社会对自身专业的需求也是开展工学结合的一个重要目的,在充分了解社会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需求之后,学生能够根据社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在相关方面的能力,这样,能够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更加受到社会的欢迎。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中,学生能够接触到实实在在的就业岗位,这样,就能够充分了解社会对于相关岗位的需求,最终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3)能够大幅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实践分为实验室模拟操作实践和到岗实践。其中,实验室模拟操作实践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计算机程序实现能力,通过实验室模拟操作实践,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转化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而通过让学生参加到岗实践,也就说工学结合模式中的具体实践,能够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编程等从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模拟到问题解决的一系列过程,能够使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获得质的飞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受到社会更大的认可。

2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导致工学结合的模式难以充分地发挥作用。首先,在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过程中,用于学生工作实践的时间较短。开展工学结合模式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对其课堂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但是,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一些高职院校因为合作企业不好找,对口企业不合作等问题,因而只有很少的工学结合场地,造成了工学结合过程中学生没有合适的实践场地,工作实践时间较短。当然,还有一些学校由于对工作实践的意义不了解,不重视等,因而造成了学生用于工作实践的时间较短,使工学结合模式难以充分地发挥作用。其次,学生在工厂中实践的内容与自己实际学习的内容不相适应。在工厂中学习的内容与实践学习内容不相适应,主要是因为对口企业难找等原因造成的,最终导致学生在工厂中实践的意义不大,不能够充分地发挥实践的意义。

2)工厂不能够积极参与到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模式中。在工学结合模式中,需要工厂予以高度的配合,提供相应的场地、设备以及技术指导等来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培养,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够在工学结合模式中充分地发挥相应的作用,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但是,很多工厂都不愿意对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模式进行配合,这首先是因为高职院校学生在工厂实践的过程中,工作不够熟练,因而很容易影响工厂的产量。其次是因为学生在工厂中学习,很容易因为对设备等的不熟悉而误操作,引起设备运行故障,而大量的学生进入到工厂之中,就更容易造成设备运行问题了,因而很多工厂不愿意参与到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模式当中。再次是因为在工学结合模式中,如果一些学生充分地学习了工厂的设备操作,熟悉了工厂的生产流程,而在毕业之后又不愿意留在工厂之中开展工作,很容易造成工厂生产隐私的外泄,给工厂造成很大的损失,因而很多工厂不愿意配合高职学校参与到工学结合模式之中。最后,学生在工厂中实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大量的精力来对其进行培训,这些都是由工厂来进行承担的,造成工厂用人成本的上升。因此,一些对个人能力要求不高的企业选择了不对学生进行培训,这使得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的解决,不能够充分地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和素质。另外一些对个人能力要求较高的企业则选择了不接受不配合高职学校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不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

3)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体系是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评价的一整套体系,包括了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一个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能够根据评价客体来充分地选择评价主体,选择合适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等,最终通过评价来为学生的日常学习提供一个标杆,使学生充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断地提升教学评价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而通过我们对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模式进行调查发现,很多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教学评价体系都不完善,给高职院校学生在工学结合中的实际行为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误导。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在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教学评价中,评价主体较为单一,只有高职院校的教师,而不包括作为工学结合主要参与者的学生以及厂方,这使得做出的教学评价较为片面,不能够涵盖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各个方面。其次,评价内容较少,在对工学结合行为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只包含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而不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或者说成长过程的评价,导致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增长难以被认识和鼓励。最后,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只对学生进行定量评价而不对其进行定性评价,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巨大进步不能够被及时承认和认可,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完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策略

1)完善课程设置,提升工厂实践的效果。首先,增加工厂实践的时长。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增加实践时间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理论课程的内容,提升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要完善工学结合的课程设置,需要首先增加工厂实践的时长,使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来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其次,合理安排工厂实践的内容。根据理论课程的设置来合理安排工厂实践的内容,能够使学生及时对学习到的理论内容进行实践,提升其对理论的理解程度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

2)提升工厂对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参与程度。首先,使工厂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中获得一定的利益。跟工厂签订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协议,承诺工厂优先使用研发出来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生优先选择所实践的工厂就业等,促使工厂能够在利益的带动之下积极地参与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当中,使得校企生三方都能够获得相应的利益。其次,在企业中付费聘请一定数量的指导老师来对学生在实践中的行为进行指导,提升其相应的能力和素质。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一门更新较快的技术,因而对学生进行指导不会对企业的利益造成非常大的损害,同时又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解能力,因而,学校可以在企业中付费聘请一定数量的指导老师来对学生在实践中的行为进行指导,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实践效果。

3)完善工学结合教学评价体系。首先,促进评价主体多元化。促使能够发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各项变化的人都充分地参与到学生的实践评价当中。主要包括老师、带教老师、同学以及学生自己等,这样能够对学生能力和素质进行全面的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实践过程和结果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其次,促进评价内容多元化。对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应用技术、创新能力和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等进行全面的评价,力求做到客观和公正。最后,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通过二者相结合进行评价,能够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获得全方位的提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展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对于学生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对工学结合的意义进行充分地把握,对工学结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促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齐绍琼. 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机制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3(2).

[2] 于雷. 构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福建闽南理工学院为例[J]. 大理学院学报,2012(10).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