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李白的《将进酒》,目标可定为: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作者形象,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3.探究诗歌的热情,体会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走近诗人李白。
一.导入新课
余光中这样形容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佳作:《将进酒》。
二.读出诗韵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指名读,教师进行指导示范。
3.听朗读录音,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三.品出诗情
1.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说出你的依据。(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
明确:悲伤的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生短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怀才不遇)
自信的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快乐的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美酒盛宴)
豪放的李白——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美酒盛宴)
愤激的李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怀才不遇)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狂放的李白——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反客为主劝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首诗是以作者情感的变化为线索的:悲伤——快乐——愤激——狂放,全诗的主基调是愤激。
学生齐读这首诗,注意读出情感。
2.在这首诗中,李白到底有哪些愁呢?请同学们再读诗歌,从具体诗句中说出你体悟到的是何种愁情?并说说你的理由。(注意联系李白写作这首诗的年龄、生活背景、人生遭遇以及人生理想)
明确:人生短暂之愁;怀才不遇之愁;圣贤寂寞之愁。
3.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应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
李白于公元744年,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本诗写于公元752年,已距流放当时8年之久,本来梦想未灭,只是“且放白鹿青崖间”,李白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还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但韶光易逝,人生易老,垂暮之年的李白,发现昔日的梦想离自己愈来愈远了,却无可奈何,怎么不愁思满怀呢?
全诗围绕一个愁字展开,作者因愁而悲叹人生短暂,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壮志难酬、圣贤寂寞,也因愁而癫狂失态,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齐读全诗。
四.悟出诗味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也充分体现了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哪些诗句对此有所体现?(重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运用的手法:夸张、比喻、起兴等)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指导。
五.课堂小结
李白的思想中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其毕生的追求。然而,当残酷的现实无情地摆在他的面前时,他的理想破灭了。进退维谷之间,他唯有以饮酒排解心中的愁闷、以放歌对抗现时的黑暗、以精神的旷达张扬自己的个性,这就是李白。
反思:本节课旨在研习李白的《将进酒》,诵读体味,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进一步分析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的复杂情感及其豪放的诗风,课堂教学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课后有这样几点认识:
一是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上好一节课,教师首先要研读文本,这样才能深入浅出。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三个方面:诵读指导、形象分析和情感把握。在主问题的引领下,把大问题小化细化,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二是教法运用恰当。本课主要采用了诵读法、知人论世法、合作探究法等,围绕设定的目标,通过朗诵、讨论,教师的讲解和点拨,不仅使学生学到了诗歌鉴赏的知识,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是诵读贯穿整个课堂。从一开始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初步把握感情基调,到通过分析文本加深对感情的理解和把握之后的诵读,不仅使学生感受到古典诗歌的音韵美,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而进入诗歌的意境。
四是问题引领利于对话。整堂课学生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主”问题的设置(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他有哪些愁?他的浪漫诗风是如何体现的?),来引导学生品诗情、悟诗味,可谓纲举目张。
范玉珠,语文教师,现居黑龙江大庆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