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抓好朗读训练回归语文本色教学的探索

2015-10-21 19:42党海琴
素质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训练

党海琴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抛弃浮华,让学生充分朗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唤醒童心童真,从而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

关键词:语文朗读 训练 本色教学

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一、朗读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一)要做到读有讲究

朗读的目标应明确、具体。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学生朗读前,没有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学生朗读时,教师没有认真听,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给予点评,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无所收获的朗读。朗读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任务,例如: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子,读通读顺课文;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如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或哪几个人?文章写了哪几个场面?文章的线索或感情基调是什么?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

(二) 要做到读有层次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于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朗读训练要注重层次落实:

一是初读,抓重点字词,读正确,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自由读,人人读,把语言文字和文章内容“读懂”。有四点要求:读得正确,结合查字典,清扫朗读字词障碍;读得通顺,做到“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读得流利,做到琅琅上口,了然于心;读时把不懂的做好勾、画、圈、点。二是精读,抓重点句段,读流利,深刻领会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去体会重点句段在表情达意上的关键作用,点拨学生通过重点句段的流利朗读,去深刻领会课文内容。三是品读,创设情景,读出感情,体悟思想感情。指导学生走进文本,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入情入境地读出情、读出神。四是赏读,声情并茂,内化语言,赏识文本妙处,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形成语感,积累、运用、内化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三)要做到读有方法

为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教师范读、齐读、个别读、接读、对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等。

教师的范读。教师的范读对学生影响很大,能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课文,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感,避免读错字,读错句,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情基调,诱发情感共鸣,激发学生诵读的欲望,引导学生透过语言获得美的熏陶。 分角色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对于戏剧作品和小说中的对话描写的语段较合适,它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例如在教《孔乙己》和《范进中举》时,不同角色的个性化的朗读,可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配乐朗读。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二、搞好朗读训练,回归本色教学

(一)反复诵读,品味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读作品,品其文,揣其义,咀嚼玩味,将作品中的丰富内涵挖掘出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也是体会作者情感之美的最佳途径。例如在读《岳阳楼记》时,学生领略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胸襟;在读《小石潭记》中“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学生感受到了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也正是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学生体会到了“悠然见南山”的恬淡之情,体味到了“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孤寂落寞,懂得了“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拳拳爱国之心,理解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二)深入文本,感悟文章的意境

文本是教学之本,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是最好的课程资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紧紧抓住这个根本,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推敲琢磨、涵泳玩味,通过疏通字词、梳理文脉、赏析景物、揣摩情感、拓展理解等环节,为学生理解文本,感受文章意境之美打通路径。

(三)咬文嚼字,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在课文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词语,它们运用得准确生动,使全文生辉。如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作者通过美妙文字的描绘,绘出了济南冬天山水的绝佳意境。有这么一句“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名手画的吧”。老师通过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揣摩、感悟文章中的两个“卧”字,就能体会到这两个“卧”字情态逼真,把济南城外的远山写绝了,既呼应了前文“暖和安静地睡着”,又为下文的“水墨画”这个比喻做了极好的铺垫,写出了城外远山的淡雅静寂之美。

总之,语文课呼唤本色的回归,我们应该加大朗读训练,让语文课堂真正充满语文味,这样,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感受到语文的无穷魅力,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个性得以张扬,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进.加强语言训练回归本色语文[N]江苏教育报,2013,6,21

[2]蘇乔明.语文教材咬文嚼字的语言艺术[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3,11,04

[3]胡秋菊.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2,(4)

[4]蒋芳.充分发挥练笔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J]文教资料,2010,(6)

[5]吴巧波.课堂练笔让写作快乐起来[J]丽水学院学报,2012,(3)

猜你喜欢
训练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非智力因素的训练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膳食营养合理性分析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训练方法研究
浅谈戏曲形体基础训练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初学钢琴的手指训练方法
青少年田径专项运动员选材的影响因素研究
浅谈足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
浅谈高校体育运动爆发力训练策略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