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慧
摘要:阅读教学一直是困扰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的难题之一,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拦路虎。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笔者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尝试开展了小学阅读导学实践,取得了一定实效,现就其谈几点自己的粗浅见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导学
阅读导学是培养学生理解层面语言能力而进行的导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进行的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组织下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的学习活动。通过阅读学习,学生可以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获得审美体验。怎样进行语文阅读导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通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阅读的特征和内涵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 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阅读导学过程是一种“多元解读”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由于受学生生活环境以及生活阅历、家庭教育等诸方面的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方式也就不同,不同的学生会对相同的内容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阅读导学应当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能以教师的强行分析来统一学生的理解。要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三、在阅读导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的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导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其次,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在阅读导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興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
五、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
学生要想学好语文,光靠教师的讲授,忽略自身的感悟是不行的。教师若想让学生真正地学好语文,必需重视对学生悟性的启迪,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所感悟。但是悟性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体会去消化,并在实践中加以巩固和提高。我们常说,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这就很明确地表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悟性的启迪,仅依靠课内得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赖课外阅读。
总之,阅读是一项较难实施的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立竿见影。教师必须循循善诱,逐渐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和生命的需要,让学生热爱阅读,自由自在地遨游于知识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