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教育园本课程实施探索

2015-10-21 19:08朱巍哲
新课程·下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景宁园本课程民族文化

朱巍哲

摘 要:少数民族文化因融合了特殊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而独具特色,但近年来有逐渐失传的趋势。主要对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学前教育阶段的民族文化教育园本课程进行研究,从教育目的、课程开展、园本经验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归纳、总结出一套具有普适性的“景宁经验”,为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园本课程的开展提供借鉴作用,从而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民族文化;景宁;学前教育;园本课程

一、教育目的

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是从根源上对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一种探索,也是促进民族幼儿全面发展与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内容。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作为浙江省内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自治县,近年来在县政府的关心下,畲族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发展,其“三月三”等传统民俗活动在海内外产生了深刻影响。全县范围内各幼教机构也通过民俗文化感受、学习课、民俗表演课等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教育,以在幼儿阶段普及有关畲族的基本知识,增强幼儿对畲族文化的了解,培养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意识,同时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汉族与畲族互动等形式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二、课程开展

景宁县全县学前教育阶段民族文化教育的开展是一种分层、递进式发展模式。县教育局按学校规模结合实际确定各幼儿园民族教育开展目标,县城学校以实验幼儿园为主,探索一套深入且全面的民族教育模式,日后在全县范围内铺开。由于乡镇条件较差,幼儿园要结合自身实际有条件地开展基础的民族教育,让幼儿领略畲乡文化。县教育局希望以这种分层式的民族教育发展策略形成以强带弱的局面,最终促进全县民族文化教育的繁榮局面。

目前,景宁县实验幼儿园的畲族文化教育涵盖音乐、美术、体育等基础性课程,该幼儿园现已成立全部由幼儿组成的具有畲族特色的迎宾乐队,并已经在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节庆活动中亮相,得到台湾同胞的认可。该乐队全部身着畲族特色服饰,用本土竹子制成的畲族乐器进行演奏,设有专职教师进行辅导。此外,为了开设畲族文化课程,该园还成立了畲族文化教研组,针对畲族彩蛋、畲族服饰、“三月三”歌节、竹拍操、龙接凤(传统畲族体育游戏)等特色畲族艺术进行教材的编写和课程教授,这一成果拿到了省级课题,多次获省、市大奖。县教育局鼓励民族文化教育课程的开设,为了提供更高质量的幼儿阶段的畲族文化教育,县教育局邀请了由丽水学院教育学院教授等组成的专家团队专门对实验幼儿园进行了指导,并计划未来在全县范围内推广。

此外,在条件相对较差的大漈乡幼儿园、毛垟乡幼儿园等乡镇幼儿园,县教育局也划拨专项经费鼓励这些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教育,目前此类乡村幼儿园已经向幼儿普及了基本的畲族文化知识,并会有计划地在“三月三”等传统畲族节日到来之际,有组织地引导幼儿通过身着畲族传统服饰、对歌等形式,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景宁县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学前教育阶段的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理念和做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在教学发展中,县教育局一直坚持“多元一体”化教育,通过借鉴、吸收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理论,以本土研究为方法,以试点实验为突破口,逐渐完美民族教育的课程设置。

三、园本经验

1.以艺体课程为主激发兴趣

幼儿阶段由于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对于知识课程的掌握具有一定难度,相反对于兴趣为导向的艺体课程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民族文化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开展应当坚持以艺体等实践课程为主,辅之以部分知识介绍。整体的原则应当把握“寓教于乐”,首先让幼儿在活动实践体验中激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然后教师再以图片、音像、文字等多种形式进行民族文化的知识教育。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将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与游戏融合进艺体课程,以充实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同时,教师在课程中要注意捕捉教育契机,将民族文化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无意识地渗透到幼儿的艺体课程中,避免“照本宣科”式的教育。景宁县实验幼儿园在实际操作中开设了一套完备的艺体课程体系,以竹拍操作为体育课程,彩蛋绘画制作为美术课程,畲族民歌为音乐课程,通过开展文体活动、手工品制作、评比等方式让幼儿逐步接受畲族文化元素,并且通过对外课题申报、公开课等形式推广该园的特色艺体课程,以集思广益,为艺体课程的完善和幼儿接受能力的提高寻求意见和指导。

2.打造专业的教师团队与园本教材

教育的主要依靠力量是教师与教材,学前教育因为其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对教师队伍和教材要求更高,要求二者在注重知识性的同时又要考虑教学活泼性。民族文化教育作为学前教育阶段一种特色教育,最主要的是发挥教学主体——教师的作用,民族文化教育园本课程的开发要打破以往的管理模式,以幼儿教师队伍为开发主体,甚至承担起开发活动负责人的领导职能,逐步消除幼儿园行政管理体制的束缚,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同时,要形成园本课程教研组或者讨论组,通过集体、小组、个别学习研讨,交流互动,中心发言,观摩分析,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提升园本教师的教研能力。民族文化教育开展的另一重要手段是教材的选编。作为特色园本课程的一种,其教材必须融合本地本民族实际,并且要符合当地幼儿的接受能力,因此,多方考虑下,民族文化教育的开展需形成自己编撰的园本教材。在园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除了发挥园本教师积极性外,还要借助高校等科研机构提升园本教材的质量,并通过对外学习,沙龙式的园际交流等多形式最终形成特色园本教材。景宁县实验幼儿园在园本教育实践中成立了以陈海燕园长为首的教研组,吸纳优秀教师进入教研组编撰教材、教案,在编撰过程中,广泛地听取丽水学院教授组的修改意见,并依托省、市课题的优势,前往杭州等大城市幼儿园考察学习,在此基础上形成畲族文化教育教材,同时依据教材开展教学。

3.吸引家长参与寻求认同与发展

家长参与幼儿教育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义务,家长的参与对幼儿而言,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教师而言,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有助于教师与家长进行互动,以提升教学质量。民族文化教育作为特色园本课程长远发展必然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在幼儿园与家长互动的过程中,幼儿园要做好民族文化园本课程的展示和汇报工作,通过邀请家长参与公开课、家长会以及民族文化亲子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家长参与和了解这一园本课程内容,并重点展示幼儿通过这一园本课程学习的收获,以寻求家长的认同。另一方面,幼儿园要引导家长在参与园本课程的同时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从家长角度的意见更完善地开展民族文化园本课程。在景宁县蓝天幼儿园民族文化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动员以农民为主体的家长参与到园本建设中。围绕这一问题,蓝天幼儿园采取了亲子运动会的形式,而运动会的内容又结合了传统的畲族体育项目,在家长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实现了家长与幼儿、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良性互动,并收集到了一批有建设性作用的家长意见,蓝天幼儿园的民族文化教育得以稳步发展,而其融合畲族特色的亲子运动会更是成为该园办学的一大特色。

参考文献:

[1]王鉴.我国少数民族教育课程本土化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1999(03):85-90.

[2]许瑜瑜.闽南本土文化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12(12):64-66.

[3]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15.

[4]杨文.园本课程背景下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以武汉常青阳光幼儿园为个案[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8.

[5]章彬.家长有效参与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2(11):201.

猜你喜欢
景宁园本课程民族文化
融合上下文的残差门卷积实体抽取
景宁县畲乡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景宁木兰资源调查与保护
家园联手 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家园联手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传统民间游戏与园本课程的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