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问题浅析

2015-10-21 01:50李振良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5年1期
关键词:社会分层应试教育教育

李振良

摘要:近十多年来,教育界有关应试教育利弊的争端此起彼伏,总的来说,是批评的多,辩护的少。然而,应试教育果真是那么的罪大恶极吗?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应试教育存在的合理性。

关键词:教育 应试教育 社会分层

近年来,应试教育受到众多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口诛笔伐,成为众矢之的,被说成一无是处。但是,作者认为,任何事物一旦存在,必定有它存在的原因和价值上的合理性,都有着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我们不能简单地、单一地否定它,而要从它产生的深层原因、存在的现实土壤中去寻找根据和答案。

一、对应试教育的界定

什么是应试教育?我们讨论这个话题,首先要对这个概念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关于应试教育的内涵,教育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 笔者认为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片面的、淘汰式教育。

二、应试教育的弊端

应试教育多年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责难,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笔者做了一简要的概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重视考试(尤其是笔试)成绩,忽视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校和老师的一切工作都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直接目的,片面追求考试分数和升学率,因此它必然导致学校和老师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例如,目前不少中小学校里面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重视知识的积累,忽视学生能力的增强。学生为了参加考试,必然要积累一定的知识量,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过分追求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各种能力(如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等的培养,则是大错而特错的。毕竟,这些纯粹的知识必须转变为能力才能在人身上发挥出其价值和作用。

3、重视死记硬背和灌输,忽视对学生兴趣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的授课比较喜欢采用死记硬背和满堂灌输的方式,让学生直接把考试的内容和答案背牢记住,这当然是提高成绩的最有效方式,但它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和研究兴趣的培养。在这个授课的过程中,学生没有发挥出他们的主体性,没有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只是被动的接受现成的知识和答案,也就很难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创新。

4、重视各方眼前利益,忽视学生将来发展需要。在应试教育情况下,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很多人的眼前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学生成绩是检验和评价他们工作业绩的主要标准。升学率高,考上高一级重点学校的人数多,就证明学校的领导工作成绩大,就证明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好,他们就可以因此而受到各种奖励,他们的奖金、职称、职务等问题就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学生的成绩好,就可以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就读,他们的未来就会更加“前程似锦”。但是,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任何时候的不慎都会给将来带来不利的影响。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而是要培养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要为他们今后的完满生活做准备。因此,从长远考虑,这种应试教育的模式对于学生是有负面影响的。

5、重视学生中的精英群体,忽视了整体和大众。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必然会导致学校和教师把关注的重点放在那些成绩较好、升学有望的中上层学生身上,而较少去关注那些成绩不出众的学生。这可以理解为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中存在着的“双轨制”,即少量的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得到了学校、老师的重点关照,从而能够通过考试,进入高一级的重点学校,最后进入大学;而大部分学习一般的学生则不能得到老师的重点关照,最后草草的结束了自己的学校生活。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着眼点应该是全部学生而不是少量精英,应该是力求把每一个学生培养合格而不是造就少量的精英。这样,才能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最基本的相对公正的平台。

三、应试教育的进步性

应试教育虽然受到众多教育界人士的批评,但是,应试教育也并非是十恶不赦的,我们也应该看到它积极的一面。

在教育界,已经有一些人对应试教育的进步性进行了阐述,例如,有人认为:从知识的传授角度来看,应试教育在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是功不可没的,许多外国教育者还一直欣赏我国的基础教育呢;从思维训练的方式来看,应试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规范性;从意志品质的形成来看,应试教育有助于养成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看,由于应试教育依赖于考试,以考试的分数而不是考生的家庭出身、血统、背景、关系、金钱以及弹性极大的所谓“表现”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标准,从而较大限度地追求了社会的公平。

笔者认为,应试教育确实有它存在的进步性和合理性。正如上面张玉红、王素然、李扬所说,应试教育坚持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以考试的分数作为上一级学校录取的标准,而不以学生和家长的金钱、职业、社会地位等为标准,这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在应试教育之前,我们中国历史上选拔人才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盛行于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即依据各人的家庭出身的背景不同而授予不同的官职,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被推荐的人都是那些有家庭背景的名门望族,普通老百姓的子女被排除在外;另外一种是新中国“文革”时实行的“推荐入学”方式,尽管这个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好的,但运行的结果却并不理想,以至于后来像张铁生这样交白卷的“英雄”也被推荐了上去。[2]在当前,应试教育也有着它存在和发展的土壤。目前,我们仍然实行的是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二元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和城市、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人们过着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在农村和西部地区,人们必须勤奋劳作才能赚得基本的生活资料,但生活依旧不宽裕,而在东部地区和城市,人们则提前进入了小康或者富裕之列。这种差距是显著的,应试教育的存在为这些弱势群体提供了一个改善自己生存状况的平台。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这些困难地区的小孩为了能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必然会努力学習,期待着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将来读大学,然后或者离开这些困难地区或者建设好这些地区,这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流动和和谐。据说,每年高考中成绩很好的那些考生中,有很多是来自边远山区和农村的。而且,越是在边远和落后的地区,人们想改善自己生存状况的欲望就越是强烈,这些地方的应试教育就越是动力十足。如果取消了应试教育,则堵塞了这些人想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条有效途径,农村和边远地区人们的命运将会更加凄惨。

四、当前应试教育继续存在的原因探讨

当前,应试教育继续存在,其原因很复杂,按照我的理解,其原因就在于社会分层的存在,以及教育在重构社会分层中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

社会分层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高低有序、等级不同的多个社会群体的一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由于占有财富、权力、声望等资源的不同,都必然要处于不同的阶层。在西方,社会的分层结构是一个菱形,上下两头小,中间大;而在中国,社会分层的结构是一个金字塔形状,处于上层的人数所占比例小,绝大多数人都处于底层。在正常情况下,社会的层级结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社会的分层状况是需要经常流动的。因此,大部分人都希望能够流动到社会的上层。而教育就是能够实现这样一种流动的途径。

教育的社会分层的功能和作用。在中国,我们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受到这样的灌输:通过读书受教育,我们可以实现社会的垂直流动,从而可以当官,可以成为人上人。古人讲,“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学而优则仕”,只要我们认真读书,就可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等等。总之,古人就已经看到了读书受教育与个人所处社会阶层状况之间的联系,因此,他们提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现在,我们进行应试教育,这种说教有增无减。在农村,父母往往跟孩子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只有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你才有机会能够脱离农村,否则,你就要当一辈子的农民……而在实践中,大学毕业生可以成为国家干部,从总体上和相比较而言,

他们的工作比较有保障,工资待遇也比较好。正如杨广云所说:只要社会还在为高学历者提供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应试教育的社会机制和社会条件就不可能消除。

那么,为什么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能够起作用呢?我想这里又有两个原因。

中国的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由于生产力不够发达,就使得我们的经济总量不足,生产资料和物质财富的总量还不够丰富,因而,整个国家中只有处于社会最上层的那一小部分人才能够过上理想的生活,而大部分的人对自己的生活处境是不满意的,他们迫切的想改变现状。如果将来我们的经济发达到了一定程度,在那个乌托邦的社会里,即使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也能够生活幸福,过上自己所满意的生活,那么,人们就不会急着想去改变自己所处的社会阶层状况了,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也就减弱了。

目前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由于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因此只能够允许一部分人进优质学校享受优质的教育服务。正是因为优质的资源不丰富,教育的供求之间存在矛盾,所以人们才会想尽方法去争取优质的教育资源,才会出现种种教育上的腐败和不公平的操作方式和规则;如果将来教育资源极大的丰富了,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任何他所希望接受的教育,那么,教育上也就不会出现腐败和不公平的现象了。这时,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也就同样减弱了。

总之,应试教育虽然有它不合理和不科学的一面,给我们的人才培养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它存在的进步性以及它所代表的各方面深层次的原因和条件,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们不能简单地、肤浅地对应试教育穷追猛打,而要在认清原因之后再作周密计划,务求积极稳妥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策三.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关于“应试教育”向素質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

[2]董标,胡中锋.应试教育的辩护——评价新时期十七年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海南师院学报,1997,(3).

猜你喜欢
社会分层应试教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黄岛农村女性的社会分层研究
教育信号的兴起及对社会分层影响浅析
应试教育与新课改并非对立关系
有关中国教育命题的证伪
基于文化视角的社会分层与青年新移民的社会融合研究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