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丽丽
【摘要】为了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认真地思考和探究,教师要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进行静思默想。通过学生自己的静思默想,学生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思路,在大脑中构建出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全面掌握。
【关键词】小学语文 静思默想 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61-02
新课改以来,教师往往喜欢看到的是课堂上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发言的课堂氛围,所以,教师们都纷纷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发言和讨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可是在活跃的课堂氛围背后,学生是不是真的都认识思考,主动探究问题了?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沉默是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些时间,用“沉默”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沉默中进行静思默想。下面谈一下本人对于学生静思默想的一些认识:
一、以“静思默想”来促使学生强化思维,加深理解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在这里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增强能力,强化学生的思维。课堂上教师希望看到的是学生们都积极地“动起来”,这里的动起来是相对而言的,学生的“动”可以是行动,也可以是思维上的活动,表现出来就是学生积极地思考。教师给学生提供时间,让学生去进行“静思默想”可以促进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强化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学生的思考,学生会“悟”出其中的道理,而不是表面的课堂“热闹”了。例如在学习《怀念母亲》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并进行静思默想,让学生探究全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通过思考会对文章的主要思想进行深入理解,明确文章中的两位母亲主要是指作者的身生母亲和祖国。
学生通过静思默想,会对文章形成系统的认识,构建知识结构,明确作者对两位母亲怀有着同样的崇高敬意和真挚的爱慕。这种情感只有通过学生的静思和默想才能够体会,融入其中,感受到作者的深情厚谊。如果没有探究,学生是不会感受到作者的心潮腾涌和澎湃的。通过学生的静思默想,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强化,学生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可以说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学生的思维在无声中变得活跃,为学生接下来实现课堂活跃气氛奠定了基础,让学生的智慧火花迸发出来。
二、以“静思默想”来创设学生学习情境,陶冶情操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巧设问题层层深入的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通过对于问题的思考来逐渐地掌握知识。教师的问题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获得思维上的碰撞,从而获得学习享受。面对教师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静思默想”的方式来让学生思考,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最后一头战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八十多头战象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地冲向敌人……日寇们鬼哭狼嚎,丢盔弃甲。并鼓励学生思考:谁是唯一幸存下来的战象?村民们怎样对待它的?你想到了什么?嘎羧舍得离开村民吗?教师的问题会促进学生思考,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生动的情境,促进学生融入到情境中积极地思考和探究,成为课堂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静思默想会走进情境中,体验并感悟文章的内容,从而形成自己的全面认识和理解,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感悟文章的内容和思想,体会人们对大象的敬仰之情。通过学生的思考,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潜能得到了发挥,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增加和发挥。
三、以“静思默想”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引发想象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静思默想”可以促进学生张开自己想象的翅膀,积极地去想象和发挥,并且联想到相关的知识。通过学生的想象,学生的思维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促进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课堂上学生的静思默想是在为之后的积极讨论打基础,使“热烈”与“沉默”二者有机结合,张弛有致,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
例如在学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的时候,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会感受到文章是围绕着“神圣”来讲诉的。在这个关键词的带领下以及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学生会理清文章的脉络,明确文章前三段是中邪这片土地是神圣的;4-8段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最后三段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升华了主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静思默想,引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能够围绕着文章的结构进行思考和探究,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自主思考,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学生在静思默想中会放飞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地進行探究和分析,理清文章的脉络和结构,实现学生对于文章知识和内容的理解。
总之,课堂上的“静思默想”表面看上去是学生的一种静态的学习,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和大脑是非常活跃的,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中。“动”“静”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犹如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学生的静思默想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思维的积极活跃,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阮翠莲.教出语文的魅力[J].语文教学通讯,2001.19:34-35.
[2]张春晖.让学生在语文跑道上奔驰[N].毕节日报,2010.1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