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科研项目培养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思考

2015-10-21 17:12:26王兴明等
文教资料 2015年17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科研项目

王兴明等

摘 要: 本文在阐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困境基础上,分析高校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优势,从完善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制度、动员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以科研拓展学生实训平台建设等方面,探讨了高校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 科研项目 创新创业能力 培养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出现,“创新创业”成为有效破解就业难题、经济结构加速转型和社会发展的新动力[1]。据《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报道,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偏低,单纯靠政府、学校或他人解决就业现象必将在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成为瓶颈。那么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使他们成为解决自身就业的主体,可能是破解其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1.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困境

1.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不完善。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为理论教育而缺少实践。更多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只在就业指导课程和职业规划课程中出现,此类课程安排在本科教育不同学期,内容限于理论知识,无实际的实践内容,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拿到学分,未能在今后创新实践或毕业就业中灵活运用。虽然高校有众多的职业规划大赛、创业大赛和大学生挑战杯等竞赛,但参与此类竞赛项目的学生人数有限,收效不大。

缺乏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的师资力量。高校教师来源于学生,更多的是来自于从学校毕业的高学历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虽理论知识丰富,但创新创业经验相对缺乏,很难与学生分享创新创业思想、实践过程的经验。缺少创新和创业实践,成为此类教师教导学生的瓶颈,很难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创新创业的具体实践过程与细节成为教学中的限制性因素。

创新创业课程的结构不完整。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没有单独形成系统化,学生可以选择的创新创业课程不多。如果需要了解有关创新创业课程的相关知识,学生就只能在图书馆或者网上搜集相关资料,且得到的知识不系统、不连贯,呈现破碎化,很难灵活掌握和运用。

1.2学生缺乏自主创新创业意愿。

定式思維和固守稳态的行为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少大学生在学校里习惯于老师灌输式的传输知识,验证式的实验,不加思考地完成作业,产生了思维定势,不求突破常规。在毕业时,更多的学生人倾向于国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岗位,得到一份有稳定收入、稳定时间的工作,根本不会走上一条创新创业之路。

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意识与品质。培养创业能力学生,需要培养其创新精神,使其勇于探索,突破既定的模式,不断地钻研[2]。然而,现今的大学培养模式下,更多的学生眼高手低,不能客观评价自身的现状和能力,创业之初充满报复,想迅速成功,遇到一点挫折,立即退缩,更缺乏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难以保持创新创业状态。

1.3社会创新创业氛围不浓。

虽然国家和高校大力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但实际上实行起来较困难。学生创新创业缺少经验、技术、资金等,且面临巨大创业失败风险,其创业压力之大,令很多学生的创业计划并未付诸实施。高校能提供学生更多的理论知识,但一旦步入社会,其后的政策、资金、税收等各方面的支持,是学校不能给予学生的,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处理这些难题,社会上对此类问题的关注度和解决之道还未形成系统规范,也未给创业的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积极的社会氛围。

2.高校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优势

创新能力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理论,完成创新过程、产生出新理论、新发明、新方案、新成果的一种综合能力,它包含着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具体表现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及创新人格四个方面[3]。创业能力指:神智正常的人在各种创新活动中,凭借个性品质支持,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新颖独特地解决问题,产生出有价值新设想、新方法、新方案和新成果的本领[3]。因此,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可以表现出更强的创业能力,其创新思想和创新实践的一种具体表现就是创业能力,创新带动创业会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2.1科研项目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校教师正在承担越来越多的科研任务,需要更多人手从事科学研究,而合理地指导本科生,可以使大学生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实际上,教师的科研项目是通过总结大量的文献,精心设计而来,往往体现了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研究动态,可行性会比较高。学生通过参与其中,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接受系统的科研训练,激发学生参与科研和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学生在遇到一些难题时首先会从自己的基础知识和已掌握的技能出发寻求解决之道,但他们会很快发现自己的不足,而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最终会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2.2科研项目可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的科研平台不同于本科生实验室的实验项目,其实验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实验条件是变化的,不同的实验条件得到的实验结果需要学生用已掌握的理论和知识进行合理解释,并探索其中规律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批判等思维,在不断的实验—否定—肯定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求知、求真,勇于钻研和进取。

2.3科研项目可以增强学生实践与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教师的科研项目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参与科研汇报和交流,并在课题组统一安排下完成既定的科研任务。这种环境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与组内和组外科研团队的交流能力。在项目的调研、论证、具体实施等各个环节,学生会接触到社会上不同人群,这会扩大学生的人际圈,锻炼他们的应变能力。虽然科研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生今后创新创业中遇到的问题不同,但解决之道类似,参与科研项目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等能力。

3.高校教師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

3.1完善本科生融入教师科研项目的制度。

诚然,学生融入教师的科研项目成长较快,但是存在学生自愿融入和强制性融入。教师吸纳本科生时,也是个人行为,没有任何的约束性[4]。此外,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时间选择也因不同专业、项目的类型而不同。实际上,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可以与本科生导师制、班主任等制度结合,从大一就安排进入相应专业的科研团队,直至大四阶段的本科毕业论文,都可以在教师科研项目中同时完成。学校鼓励教师吸纳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如果教师的科研项目有本科生参与的,则适当提高工作量或奖励水平。

3.2以科研项目为基础广泛申报本科生各类创新创业项目。

目前,高校有许多创新创业的课题,包括国家或省级本科生创新项目、大学生挑战杯和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等等。在申报此类项目时,如果单靠学生自己申报,则很难入围,且这类项目申报也需要前期积累。此时,可让本科生依托相应的教师科研项目团队,以教师科研项目的子课题为基础,进行申报,既有了研究基础,又有了研究的软硬件支持。在教师科研团队支持下,学生会高效完成申报书的研究内容并得到预期的研究成果。

3.3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纳入学生实训平台建设范畴。

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中的组会、各种学术性会议,能让他们迅速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学生参与教师和企业联合项目时,可较早接触企业需求,了解企业的研发模式和运营模式,为自身的创业做好铺垫。可见,科研项目的培养模式是精工实习、生产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各种实训平台的有益补充,更是联系学生和企业的重要纽带。高校可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纳入相应的实践素质拓展学分,让更多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

参考文献:

[1]韩乐民.我国人文社科类硕士研究生创新教育研究[D].鲁东大学,2012.

[2]何婷婷,高彦怡.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2:27-29.

[3]睢利萍.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3,14:17-19.

[4]桂伟,常虹,姚层林.高校教师科研与学生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探讨[J].轻工科技,2014,9:136-138.

项目支持:2014年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AH201410361115)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科研项目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科教导刊(2016年29期)2016-12-12 07:24:56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18:49:10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4:27:11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56:44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7:05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4:58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3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