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研究

2015-10-18 03:55周红芳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物流业岗位物流

周红芳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研究

周红芳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物流人才的供给和需求矛盾也日益凸显。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摇篮的湖北省高职教育应主动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实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为物流业的发展培养出可用、适用和好用的人才。

物流专业;课程设置;物流岗位

现代企业生产都是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的,客户需要什么产品,企业就生产什么产品。企业只有深度挖掘客户的需求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企业和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要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什么样的人才。高职院校只有充分了解行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在课程设置方面真正做到根据职业岗位确定专业课程,根据工作过程确定课程内容,根据能力要求高低确定课程内容难易,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的完美对接,才能培养出可用、适用和好用的人才。

一、物流人才需求现状

1978年物流概念引进我国,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正式确立物流业的产业地位,2009年正式出台我国物流业的第一个专项规划,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国家物流发展战略,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突飞猛进,这意味着,我国的现代物流将进入快速增长、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目前,我国物流业仍处于总量扩张、结构优化阶段,物流相关行业中从事简单劳动的人员占绝大多数,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高学历人员稀缺、高技能人员匮乏是我国物流业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1]。

物流工作岗位性质的不同,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企业物流人才;二是物流企业人才;三是物流规划咨询人才;四是物流研究人才[2]。从全国物流人员的学历分布结构来看,目前我国物流从业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具有高学历的从业人员数量相对较低,如表1所示。

表1 全国及湖北(地区)物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学历分布情况

二、湖北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状

我国在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教育方面,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和物流工程专业。自2006年至2011年,先后有229所高校增设了这一专业,增长率为33.98%。2 0 0 6-2 0 1 1年我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及相关专业毕业生数为4 2 3 6 9 5人,相比2 0 0 2-2 0 0 5年期间规模的8186人增长了50多倍,已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2013年湖北省具有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有56所,排名全国第8,其中,开设有物流管理专业的有37所,占66.07%,物流专业群在校学生突破了万人,在全国遥遥领先[3]。但是,67.75%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开班时间不足8年。大部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还处于探索、引进和消化吸收阶段。

表2 华中地区高校物流人才供给人数统计(单位:人)

从表2可以看出,华中地区高职物流人才的供给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全年物流专业人才的供给量中,高职人才占到80%以上;结合表1可以得知,我国物流从业人员学历普遍偏低,物流人才“总量过剩”与用人单位物流紧缺岗位“招人难”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物流人才“结构性短缺”已经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一个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建设结合最为密切的一种教育形式。一方面,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又依存于经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区域经济服务,为地方培养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育形式。高职院校的专业体系建设、专业结构调整、课程开发及人才培养必须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目前,湖北省经济正在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方向转型,需要大批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对此,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摇篮的湖北省高职教育应主动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层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描述为:培养富于开拓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技能,具备从事物流活动所需的专业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基层物流管理人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必须要和物流岗位要求实现无缝对接,本文将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课程标准等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课程结构体系与职业岗位综合素质要求对接

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所需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所以我们的教育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应该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岗位综合素质不仅包括优秀的职业素质,还包括健康的身心素质,过硬的政治素质以及强烈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拥有积极向上的、正确乐观的动力,所有这些都是学生走向社会前必须具备的素质。这就要求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育管理中,不仅要安排专业课程,更要设置综合素质课和课外素质拓展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此,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结构应该由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三部分组成,这也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

基础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英语能力;核心课程注重对学生核心职业技能即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物流业的岗位工作能力由物流的功能要素展开,主要有仓储作业能力,运输作业能力,配送作业能力、信息化作业能力等;选修课程注重对学生能力拓展的训练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程是联系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随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快速变化,高职课程就要突出职业技术与技能的先进性。要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能在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从事物流经营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能力人才的内在要求。

(二)课程内容组织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对接

表3 课程内容组织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对接示意表

教育部16号文明确提出:高职学院应“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4]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结合实际的岗位工作过程展开,教学过程的组织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仓储作业管理为例,通过对物流企业仓储作业岗位的工作过程调研发现,企业的仓储作业过程主要分为商品入库作业、商品在库期间的盘点和养护作业以及商品出库作业三个主要环节,由此,根据工作过程来设计学习任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这三个环节来组织课堂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的组织完全按照仓储作业的三个环节展开,分为三个大的模块,即商品入库、在库储存、商品出库,每一个模块又可以分解为不同的工作任务。如图所示。由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的“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合二为一,可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的完美对接,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校企合作开发教材。2000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教材建设要紧紧围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开展工作。校企合作教材的开发不仅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更要坚持岗位对接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就要求教材的开发必须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学习特征和求知需求,充分挖掘学生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教材,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坚持与岗位对接原则,要求校企合作教材要从教材的职业性、应用性和实用性出发,转变重“学”轻“术”,重“知”轻“用”的传统教育观念,为职业技能训练提供与职业一线“零距离”的“情景描述”和“工作任务”,以过程性的知识为主,以陈述性的知识为辅。教材不仅要成为教师“教”的材料,更要成为学生“学”的材料。在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或者实践操作,达到实训目的。

校企合作教材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的直接参与和主动学习来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为今后教材的修订积累素材,把教材的编写延伸到课堂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5]。

(三)课程标准与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对接

工作,更要注重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空间[6]。因此,课程标准既要源于岗位工作能力标准,又要高于这个标准。首先,课程标准的确定要以职业能力标准为基础,培养能够完成任务的人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但是这并不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所谓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更多强调的是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和技术,也即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果学生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却根本不知道如何工作,这种职业教育必然是不成功的。因此,课程标准的要求应当高于职业能力标准,职业学校不仅要培养能够完成工作任务的人,还要培养能够把任务完成得更好的人。他们不仅要有完善的知识体系做准备,更要有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实践智慧。

四、结束语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指出: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基于此,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专业培养目标必须从满足当地物流业的人才需求、促进当地物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考虑和研究区域范围内的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状况,使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建设与物流产业现状相适应,促进当地物流业的发展。高职院校以为企业输送高端技能型应用人才为己任,以为企业输送可用、适用和好用的物流人才为宗旨。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必须与城市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相契合,必须与城市物流人才需求之间相吻合,实现供需平衡。只有物流专业建设与城市物流行业的发展相契合,才可以相互促进,实现专业和产业联动发展。

[1]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业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胡春秀,李蜀湘,涂岭.我国物流人才需求及岗位能力需求[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57-59.

[3]王俊.湖北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状与发展探讨[J].物流技术,2015(34):304-306.

[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

[5]史红,周群.校企合作视角下的高职教材建设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6):124-126.

[6]徐国庆.课程标准与职业能力标准[J].职教论坛,2006(9):1.

(责任编辑:郝锐)

A Study of Curriculum Design of LogisticsManagementMajorand Professional Post Conne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Colleges

ZHOU Hong-fang
(Schoolof Businessand Management,HubeiRadio&Television University,Wuhan,Hubei430074)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s by leaps and bounds,and the demand for logistics talents is increasing.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logistics talentssupply and thedemand isalso grow ing.The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 in Hubeiprovince,as the cradleof cultivating thehigh-skilled talents,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meettheneedsof industrialdevelopmentsand optim ize the curriculum to achieve the connection of thehighervocational logisticsmanagementprofessionalcurriculum design and the professional post,and to cultivateavailable,suitableand practical talents.

logisticsmajor;curriculum design;logistics post

G7 1 8.5

A

1 0 0 8-7 4 2 7(2 0 1 5)0 5-0 0 2 7-0 4

2 015-07-06

湖北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武汉新港发展需求的国际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4B210)。

周红芳(1 9 8 0-),女,山西阳泉人,硕士,湖北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物流信息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猜你喜欢
物流业岗位物流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物 流 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西安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