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与转变

2015-10-15 22:09刘心瑶
中国经贸 2015年18期
关键词:中国

【摘 要】中国经济在实现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资源消耗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一系列问题,而传统GDP中没有体现出环境资源的价值耗损,而是仅仅体现了物质财富的总量增加。而如今,随着2015年绿色GDP2.0的重启,无疑是对于制度建设与体制创新的一种肯定,这不仅为环境平衡的质量管理控制提出思路,更客观反映了在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多面效应。笔者希望以此入手,进行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中国;绿色GD;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一、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暗示GDP核算方式的转变

确实,我们有理由欢迎GDP的增加。GDP数量越大,从一方面看是有利于一国或地区的福利水平的增进的。但是,从另外一方面看,传统GDP核算体系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它不仅仅源于独立核算制度的不均匀性与各地区使用资料的不一致性,更在于核算范围的不完整与一些决定经济福利变化因素的被忽略等等。下面,笔者将结合中国经济发展进行分析:

第一,就经济结构而言,中国GDP高增长相伴生的高环境成本并未带来相应的收益,环境经济效益非常低下。突出表现在我国经济结构演变与转换速度非常缓慢。中国的产业结构的发展与环境的破坏完全不成正比,也就是说,当我们已经牺牲和耗损了大量的环境资源时,却没有实现与这一代价相匹配的产业结构的进化。1957年-1997年间,我国能源消耗量从9644万吨标准煤增加到142000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14.39%。50年来,我国资源消耗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中国科学院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对多年计算的平均结果显示,中国经济成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表面的经济繁荣可能潜藏着无法修复的环境破坏。

第二,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盲目追求数量扩张,忽视经济增长质量。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把完成或超额完成以工业总产值为中心的本地区GDP指标作为强烈的行政追求目标。基于这种目标和表面GDP崇拜,各级地方政府更看重的是产值的增长速度的上升,这不仅造成重复建设,经济结构失衡,生产体系缺乏竞争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而且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二、转变趋势——GGDP

事实上,自2004年以来,我国也在积极开展绿色GDP核算的研究。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总局同年正式联合开展了中国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研究工作。经济发展不简单等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不是发展的唯一目标,发展更关注生活质量的提高,包括生活的自然生态环境,物质及精神生活的丰富和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不单纯是短期的增长,更是长远发展的需要,要求整个自然和社会的资源能在代际之间达到最优配置。

从理论上说,在GDP总量中,绿色GDP所占的比重愈高,表明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愈高,负面效应愈低,反之亦然。绿色GDP扣除了对环境的破坏和包括对环境破坏的修复投入,体现了一国的真正财富。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反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这克服了现行GDP的缺陷,为构架循环经济新体制指明了方向,是我们通过规范和调整自身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而达到一种能够兼顾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理想的发展模式。

三、关于GGDP核算的范围

关于绿色GDP的核算范围,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话题。如果说过去GDP考核忽视了“环保有价”的理念,那么在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就该尽快弥补上传统GDP考核未能衡量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的缺陷。在具体操作中,绿色GDP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

另外,结合最近的普遍呼吁,大气污染防治应列入考核之中。同时,也有人建议在环保过程中取得的进展与突破应加入绿色GDP,而非一味体现减项。但是上述两种提议的具体操作则具有较大难题,因为就绿色GDP本身,其资源耗减之类的成本,只有转化成数字之后才能代入国民经济核算的公式。把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和气候变化造成的民生损失这类现象,变成数字用货币加以衡量,谈何容易?很多情况下,环境资产是不可交易的,既然不可交易也就很难估价。依赖各种推测和假想毕竟不够严谨,更何况对于环保过程中取得的进展与突破而言,其很易沦为地方政府为提升业绩的手段与表面工作,丧失其本应有的鼓励意义。

放眼全球,虽然国际社会在绿色GDP核算体系的构建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国际社会对自然资本可为经济带来的巨大价值已有高度共识。综合而言,有三点具有借鉴意义:一是森林资源的分类核算,包括资源实物量核算、森林质量指标、森林资源价值量估算三个方面。二是环境保护费用支出的核算,包括环境保护投资、能源供给、空气污染控制、废水管理、废旧利用等。三是编制NAMEA,采用传统的投入产出模型与环境数据相连接,利用实物量计算环境数据,再转化为环境指标,由此计算出绿色GDP。

四、预测未来GDP核算体系

除开上述谈及的GGDP的本身特质以外,就其对我国的观念转变具体而言,首先,构建新GDP核算体系会改变各级政府和企业在传统GDP核算体系中,只看重经济增长指标而不去考虑环境效益及人文发展状况的局面。也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形成新的利益驱动机制,可以推动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积极谋求企业技术进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观念的变化必然使经济增长的方式发生深刻且深远的变化,走出一条集约型的新经济增长之路。让全社会都意识到资源环境不是零价格,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增长就是破坏生产力,浪费资源也就是破坏生产力,在全社会形成强有力的道德约束,政府、企业、公众都必然会积极投身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在未来,受到世界经济由知识与创新的主导的氛围影响下,国家经济产出构成的不断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GDP考虑一个国家软实力投资的价值。企业、政府和非营利机构的研发费用支出有可能将被视为固定投资,有关娱乐、文学及艺术原创支出也许将作为固定投资纳入统计数据,另一个类别将包括电影、长期电视节目、图书、录音等;此外,按此思路,包括房屋交易时的多项税费和固定收益养老金计划赤字等也或将并入计算。

参考文献:

[1]中国改革论坛网

[2]网易财经

[3]中国统计

作者简介:

刘心瑶(1995-),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本科ACCA,学生,研究方向:会计政策、公共政策、区域经济。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
负面清单的管理研究
解析“一带一路”战略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贸易分析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