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福
【摘 要】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对学习失去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一定的空间,以及新颖有趣的范例,以符合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思考的兴趣,促使他们健康、茁壮成长。
【关键词】快乐;兴趣;积极性;语文学习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可见,老师除不断激励自己外,更要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出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育人氛围。
要想让孩子们喜欢语文,老师就应该把语文教的“好玩”些:少一些烦琐分析,多一些情感体验;少一些成人面孔,多一些童心童趣;少一些机械训练,多一些趣味活动。只要笔者们真正地做个有心人,精彩就会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不断绽放。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探索总结出了一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得到快乐的方法。
一、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快乐
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于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后体验到取得胜利的快乐。教师应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体验到快乐与自豪。
例如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分为三大组,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可以为本组赢得一星。教师出示:“凶狠 饿狼”,请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学生仔细一看,发现“狠,狼”这两个字长得很像,都是反犬旁,但“狼”比“狠”多一点。它们是一对形近字。然后把发现告诉小同桌。学生积极性很高,他们读辨,跟同桌交流。展示时他们不但说出自己的发现,而且连同同桌的发现也说得清清楚楚。在接下来的拓展活动中,他们列举其他学过的行近字进行交流。这种兴奋的样子,仿佛个个成了火眼金睛的“孙悟空”。(在活动中,学生从发现特点的角度区分形近字,增加了独立识字的能力。更为关键的是,愉快的合作,在思与思的碰撞中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也得到了落实。)
畅游“歇后语王国”。那里的居民过着“外甥打灯笼——照旧”的日子,他们的生活水平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学生立刻有了“拜访”的兴趣。自读、师生合作,通过这些不同的读书方式,他们很快背熟了书上的歇后语。于是,教师请他们结合生活实际,用上这些歇后语写写话。他们有的写:“六一”文艺演出活动中,笔者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那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写:有一次,我在家偷看电视,刚好妈妈推门进来,我就像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还有的写:妈妈问我吃几颗荔枝,笔者说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教师适时指出:如果说话或写文章时用上歇后语,会显得幽默风趣。但是在庄重的场合,写严肃的事情,最好不要用歇后语。另外,也不能用思想庸俗、不健康的歇后语。
二、布置快乐作业,消除太麻烦情绪
长期以来,教师们布置的语文作业多是抄抄写写,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机械重复,学生写起来感到单调乏味,毫无乐趣可言。为此,笔者想到时了布置快乐作业,通过听、说、读、写、画、演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语文、用语文,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作业形式应多样化,要通过游戏、竞赛、参与式活动等富有趣味的形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切忌机械、单调、重复乏味的练习。例如在教学《月亮湾》中,笔者布置了这样的作业:①画一画:把看到的美丽景象画出来。②看一看:欣赏一下家乡的美丽风光。③说一说: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④写一写:写几句话,赞美自己的家乡。学生在这组作业中,充分运用多种感官,不仅提高了语文能力,创造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快乐作业,打消了学生厌烦学习语文的情绪,使学生觉得学习语文挺有趣。快乐学习是一种境界,需要师生共同来追求。
三、让学生在阅读中愉快成长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但有这样一些孩子,平时读书很少,提到背诗诵典就头疼。尽管老师要求他们备有“读书笔记本”一类的作业,但他们为了完成作业,只是变“摘抄”为“直抄”,翻开一本《好词、好句、好段》,按作业要求直抄。这样的动笔墨摘抄阅读,对他们来说只能是负担、是压力,只会扼杀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鼓励读完整的文章,哪怕是一则笑话,一个小故事,一篇优秀作文。只要能读完就行。也是培养他的成就感、耐心和恒心。
小学生都非常喜欢童话故事。对于课本上的寓言,也是情有独钟。在这些课文的教学中,学生本来就非常感兴趣的。如果在朗读时,仍能使学生保持一种十分兴奋的心情,无疑是十分有利于学习的。而分角色朗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笔者在指导《狼和小羊》的分角色朗读时,为学生准备了道具,让学生到讲台边表演。由于道具渲染了气氛,学生们都格外的高兴,争先恐后来表演、朗读。甚至有的学生能将整大段的对话背了下来。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笔者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道具,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开心、读得开心、演的开心。创设良好的情境,不仅使得学生学习得更加有趣,也使得教学变得更为有声有色。在教学中,要适时、适量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情境,使他们能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小学生的阅读应是愉悦的、宽松的,应富有“童真”、“童趣”。课任教师们从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和兴趣入手,让小学生的阅读由“压力”变为“动力”,这样才会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四、在课堂中追寻语文的学习乐趣
上课,是学生、老师、课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建立交往互动、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居高临下”的“知识权威”的角色走出,和学生平等相处,交流学习。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学习空间。上课时,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活起来。《可爱的草塘》是一篇语言华丽、情景交融的精美散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调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感受体会这种“美”,感知草塘的“可爱”,学生都不禁为之而陶醉。此时,老师趁势提出让他们考虑一下,作者去“草塘”的时间。不知是出乎他们的预料,还是激起了他们的兴趣,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纷纷议论起来。
情境演示是指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根据课文情节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进入角色、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就是自己或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的体验。笔者在教学童话类课文时,指定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表演,其余学生观察。这样,进行课文内容表演,为学生创设活生生的情境,使学生在“演戏”和“看戏”中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语文知识。同时也充分发掘学生的洞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得语文课堂充满生机,焕发活力,孩子们的内心也非常开心。
因此,在这样的语文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口、耳、眼、嘴,包括思维,都充分自由地“动”起来了,多样的活动形式与活动内容有机地统一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有机的统一了,孩子们沉浸在学习与思考的兴奋之中,语文学习真正活起来了,学生全部动起来了。长此以往,学生定能形成扎实的知识功底、广博的知识视野、合理的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
总之,语文课任教师要多想办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一个快乐、宽松的语文学习氛围将使学生学习绽放出无穷的魅力,学生也一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