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让数学充满活力

2015-10-13 06:58高丽惠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数位分配律内角

高丽惠

“教是为了不教”。“教”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但传统教学往往片面强调教师主导作用,教学研究多集中于研究教师的“传授知识法”,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实践中,“满堂灌”“填鸭式”使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发挥,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势在必行,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什么是“自主”学习呢?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发展的机会下面就谈谈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一个人在学校读书的时间是短暂的,而“自主”学习的时间是长期的。“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将终身受益。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学习不是简单地通过模仿学习知识过程,而是通过主体的认识活动,即通过动力操作活动,观察活动,内部智力活动,去获得科学知识,发展智力。所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1)自主学习实物。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实物,观察红领巾的形状,数一数有几条边、几个角并归纳出三角形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动手用三根小棒摆成三角形,加深对概念中“围成”两个字的理解。

(2)体验实物。再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拿出用三根木条钉成的一个三角形和四根木条钉成的四边形,然后让一位学生分别用力拉这两个模型,发现三角形怎么拉都不变形,而四边形一拉就动,从而提示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特征。教学到此,教师接着问:为什么自行车车架,电线竿顶部是三角形呢?学生一下子明白,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使得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延伸。

(3)操作实物。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中,我让学生分别量一量自已所剪的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把它们相加,说一说结果是多少;再让学生把一个正方形 折成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想一想得到的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让学生剪下自己制作的钝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看看拼成什么角,从而得到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4)制作实物。当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以后,引导学生用硬纸片剪成几个三角形(锐角、直角、钝角)。在动手制作中强化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

通过一系列的观察、体验、操作、制作实物,使学生在自己的动脑、动手中学到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达到学习目的。

二、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必须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寻找规律

观察能力是思维的触角。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只有有了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可以说观察是数学活动的开始。通过观察,能够寻找到获取知识的规律。

(1)通过观察解题过程,寻找规律。如在教学运算定律和性质时,找出这样四道练习让全班同学练习。

①:781+(219+130)②:24×25

=(781+219)+130 =6×4×25

=1000+130 =6×100

=1130 =600

(加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

③:800-267-433 ④:23×15+67×15

=800-(267+433) =(23+67)×15

=800-700 =90×15

=100 =1350

(减法运算性质) (乘法分配律)

学生做完四道题后,继续引导学生观察,以帮助其寻找规律。得出做简算题最重要的是:观察数字和符号的特点,然后才能确定用什么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2)编顺口溜。在教学多位数读法时,编这样的顺口溜:“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中间连续几个零,只读一个要当心,每级末尾有零时,一律不读别忘记。”

(3)通过观察实物和演算过程,总结乘法分配律。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先出示图:

题目:东东摆小木块,每行摆4个白木块,5个黑木块,摆了3行。东东一共摆了多少块?(用两种方法解答)

解法一:(4+5)×3解法二:4×3+5×3

=9×3 =12+15

=27(块) =27(块)

学生得出:(4+5)×3=4×3+5×3

引导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等式,有什么关系?

(25+6)×8 25×8+6×8

36×(7+8) 36×7+36×8

让学生动笔算,最后总结规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做到巧设悬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巧设悬念,将学生认识与教材之间的矛盾提示出来,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出兴趣,对学习和探索知识产生紧迫感,这样就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在强烈求知欲的驱动下,就能愉快地、主动参与学习。

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过:“思维通常是开始于疑问或问题,开始于矛盾。”利用错误,设下疑点,导入新课,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我先受复习整数加、减法。强调数位对齐。如 ,然后改题为8.345+8.45,学生受定势思维的影响,错误列出。此时教师并不急于把方法教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这样列出的式子是否符合数位对齐的法则?学生经过讨论、交流悟出了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使数位对齐,必须抓住小数点对齐这一关键点,小数点对齐了,其它数位也就对齐了的道理。

在教学中巧设悬念,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而且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通过探索知识,自己获得知识。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改善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之一,它能充分 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猜你喜欢
数位分配律内角
多边形内角和再探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三角形分割问题
相同数位相加减
分清数位 照“位”读写
你了解“数位”吗
除法中有“分配律”吗
对齐数位 看前顾后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