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窦娥冤》中窦娥形象的塑造

2015-10-13 01:24江冉升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窦娥冤塑造

江冉升

【摘 要】《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该剧剧情取材自东汉“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窦娥的性格充满刚性、正气与豪情,本文主要从剧场角度上分析《窦娥冤》中窦娥形象的塑造。

【关键词】《窦娥冤》;窦娥形象;塑造

与西方戏剧注重情节的表达不同,我国的戏剧更加重视写意。《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在剧场性层面上有着创造性的意义,从西方戏剧角度而言,剧场属于戏剧表达的核心,剧场效应直接影响着戏剧的情节走向,窦娥这一人物形象在剧场效应上有着多面性的特征,其性格充满刚性、正气与豪情,其形象极具剧场性含义。

一、受虐的孤女形象

窦娥出身在一个非常卑微的家庭,在七岁就被自己的父亲卖到蔡婆婆家,从小失去了双亲的她从未得到过应有的关爱、-。张驴儿在药杀其父之后,诬告是窦娥所为,昏官对窦娥使用大刑,虽然窦娥满腹怨言,但是却并未认罪,而当她看到蔡婆婆受刑时,却爆发出了自己的仗义乞丐。这给读者极大的震撼,关于窦娥的死亡动机,一直都是学界探讨的话题,实际上,窦娥的死因并不是神秘的,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我们就可以窥探到她认罪的心理,这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窦娥愿意舍生取义,走烈女路线;第二种可能是窦娥为了回报蔡婆婆的养育之情,而甘愿认罪。心理学认为,童年记忆是人们信仰与世界观形成的基础,虽然关汉卿并未为我们正面描述出窦娥的童年,但是,可以看出,由于缺乏必备的爱,窦娥的童年生活的并不美好,是破碎而畸形的,类似的例子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可以看到。

此外,窦娥的行为也存在离异常规倾向,但是,她应对现实的方法并不是攻击性的,她时时刻刻不忘记自己的人生信念,由于剧场学的特性,关汉卿使用了跨越性的处理方式来处理窦娥之死,其中掺杂着很多的疑团,其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窦娥为何选择死亡,要知道,一个人只有在生存比死亡更痛苦的条件下才会选择死亡,而窦娥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选择了舍生取义。

二、受刑的苦女形象

在《窦娥冤》之前,我国的戏曲中基本未出现过女囚的形象,《窦娥冤》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从审美角度上而言,窦娥冤这一形象有着无穷的观赏魅力。首先,窦娥是具有神秘性的,塑造出这样的形象让观众可以在舞台空间中满足对他人私欲的窥探,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窦娥冤》中的场景中是生活中无法看到的,一名娇弱的女子,竟然出现在人类社会中最为血腥和野蛮的场合之中,该种反差可想而知,可以感天动地。在这种戏剧情境之中,人们可以获取到独特的审美体验,获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窦娥经历的首次刑罚是杖刑,在古代刑法学上,杖刑是五刑之一,也是一种非常野蛮的刑罚,关汉卿在自己的作品中注入了大量奇异元素,窦娥面对的第二次刑罚就是斩首,这种场景在元杂剧史上是罕见的。作者用1/4的篇幅展现了窦娥所经历的困难,作者从正面角度表现出窦娥受难时的血腥和恐怖场景,而窦娥的受刑也非常的独特,在临刑之前,他要求刽子手带他绕开婆婆的居所,在斩首前,她三次下跪发下三个誓言,最后都一一应验,关汉卿用这种烂漫主义手法来描述窦娥服刑的景象,这种浪漫的尝尽实际上是拥有真实性的。关汉卿的表达方式为元杂剧赋予了新的特征,以此来揭示人类的原罪,希望可以唤醒人们的良知,这也是与其他剧作家最大的差异之处。

三、殉道的侠女形象

关于窦娥的形象,在戏剧史上一直都是不确定的,窦娥冤的故事取材于东汉《东海孝妇》,戏剧是一种表演艺术,是由剧场来决定其效果的,每一场的人物形象都是不同的。关汉卿一直都将《东海孝妇》的形象保留在主人翁的身上。窦娥在遵循儒家传统道德的过程中,遭遇了一对道德内部的矛盾。即在“敬夫主”和“事公姑”两者都属于应该顺从的前提下,她得面对蔡婆劝说的改嫁事宜。而窦娥果断地选择了前者。陈若帆说:“窦娥不仅违抗长者之意,还对婆婆连讽刺带挖苦,对长者缺乏以孝顺为德的孝者应具备的精神”,其实这并不构成她触犯儒家道德之处。因为婆婆的话触犯了儒家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儒家对于男子以“忠”为思想行为准则之首,而对于女子则以“贞”为准则之首。于是窦娥在两者价值观的权衡下,选择了前者:“旧恩忘却,新爱偏宜;坟头上土脉犹湿。架儿上又换新衣。那里有奔丧处哭倒长城?那里有浣纱时甘投大水?那里有上山来便化顽石?可悲可耻,妇人家直恁的无仁义,多淫奔,少志气;亏杀前人在那里,更休说本性难移。

参考文献:

[1]严孚良.从叙事学的行动元模式看窦娥之冤——兼评苏力先生的“冤案”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1)

[2]高进旗.对传统伦理和全贞全孝的推崇与彰显——对关汉卿《窦娥冤》窦娥形象的重新认识[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07)

[3]陈才训,吕敬芬.窦娥·节妇·孝妇——窦娥形象的文化意蕴及其解读[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4]诸葛忆兵.论窦娥形象的内涵及《窦娥冤》的创作意图[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1)

猜你喜欢
窦娥冤塑造
《窦娥冤》中蔡婆婆形象分析
基于绩效管理的企业文化塑造
《窦娥冤》的悲剧价值浅谈
论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浅析《天堂电影院》中次要人物的成功塑造
简述中国戏剧语言
浅谈《窦娥冤》的悲剧性
豫剧《窦娥冤》与关汉卿《窦娥冤》之比较研究
《窦娥冤》人物悲剧命运探究浅析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房产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