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2015-10-13 01:06鲁定育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新课改

鲁定育

【摘 要】在新课改环境下,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教学中不能只讲授裸露的知识,而要选择紧密围绕社会生活的素材来包装这些裸露的知识,然后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和偏差认识设置教学问题,引领学生主动构建核心的化学知识体系,形成相应的学科观念视角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键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中化学教学;新课改

学生学习的情感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学校教育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已普遍认识到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与调控,对学生的认知过程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初中化学新课程由传统的“学科本位”转化为了“学科中心、学生认知过程中心、社会生活问题中心”相融合的课程设置取向。因此,我们在化学基础知识教学中不能只讲授裸露的知识,而要选择紧密围绕社会生活的素材来包装这些裸露的知识,然后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和偏差认识设置教学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引领学生主动构建核心的化学知识体系,形成相应的学科观念视角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是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而知、情、意相结合是现代教学论的要求。学生个体主动参与和学生群体的积极互动是使化学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一种特定情境下的人际交往活动。无论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还是处于教学主体地位的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个体。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也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渗透初探

1.教学中确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此即"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学生对于新知识、新的实验现象往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假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学生的“欲望”和“满足”心理,创造出符合这一心理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的机会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条件,他们的创造思维就会得到培养和发展,就能亲身体验到人类驾驭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自豪感。这种内在的情感体验,又会反过来激励学生再探索,再创造。因此,情感目标首先应该是让学生处于愉快、饱满及兴奋的情绪之中,为认知活动,也为情感陶冶创造良好的情绪背景;其次应该让学生在接受各种信息的同时,获得积极情感和高尚情操的陶冶;再次让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积极的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心向——好学、乐学。

2.注重教师、学生、教材的三个情感源,最大限度发挥情感效应

教师、学生及教材是教学系统的三大要素,也是构成教学中丰富、复杂的情感现象的三大源点。化学教学体系中情感产生的途径很多:

(1)精心备课,精选教学内容。“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教学活动中,真正能引起他们积极情绪体验的,首先莫过于教学内容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当然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大纲及教材选定的,但任课教师仍有一定的灵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学科知识的发展现状及社会文化背景作适当的取舍、调整和增补,使内容富有情感。

化学课程内容中能找到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有关的题材很多。例如:在物质的构成与物质的变化内容的教学中可通过模型向学生展示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以及原子内部的构成与核外电子的运动,在教学中适时向学生渗透物质是由可分的不同微粒构成,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在学生学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用途时,既要让学生知道这些物质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也应该认识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影响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再次说明任何事物均具有两重性。

通过对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短缺、水被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而且十分艰巨的任务。每一个人都应该关心水、保护水,像对待掌上明珠一样珍惜每一滴水,树立节约用水光荣的好风尚;再者,通过煤、石油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认识人类要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注重通过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各项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基本原则是“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体验式的学习活动。教师在科学探究中应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与分享研究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同时,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的获得结论,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再次,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在科学探究中,通过社会实践与调查研究,学生可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与社会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教师要注意挖掘科学探究的多重教育功能和价值,而不是仅仅关注由科学探究所获得的知识结论。

(3)通过评价的激励作用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和评价是教育教学中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的预期目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且还要重视教育评价的功能,通过评价的激励作用,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坚持积极有效的评价。

(4)以情育情,发挥教师主体性,学生主动性。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例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教师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

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愉快活动过程。总之,情感功能运用得当,课堂气氛良好,师生感情相通,教师教得欢,学生学得乐,从而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学生的情感得到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教学新课改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探讨游戏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的运用研究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