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科教学中德育工作的渗透

2015-10-13 06:51:28王在堂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道德德育

王在堂

广义上的教育,是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一切活动。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可见,德育是搞好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在目标与需求。在任何一门学科教学中,对带有共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有意识的德育渗透,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素质,扩大他们的视野,增强爱国情怀,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他们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德育是一个学科交和知识融合性较强的学科,在阐述德育自身所特有的基本要领和基本思想的时候,几乎涉及到众多学科的相关内容,且需要诸多知识点的支撑。为什么有时候会出现德育工作干巴枯燥、苍白乏力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德育工作的知识含量低,不善于运用各学科相关内容去丰富德育内涵,增强德育的感染力。德育工作不是德育学科“包打天下”的领域,其他教学科目和学科也含有丰富的德育因素。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只有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保证教学大纲和教育目的得以实施的基础上,德育才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因此,要充分运用教学中的德育艺术技巧,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传道”于“授业”之中,达到春雨润物,情景交融,文道一体,潜移默化之功效。

坚持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努力探索学校德育的思路、途径、方法,是教育工作者所必须认真对待的工作重心,也是教育工作者崇高而义不容辞的职责。积极开发课堂教学所含德育的丰富资源和巨大潜力,强化德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力,开展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探索,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课堂教学是由各科教师来进行的。各科教师对此没有明确的责任感,开展课堂教学德育渗透就是一句空话。对此,我校领导在化大力气抓教师的师德教育的同时,始终致力于提高全体教师对德育教育重要性和责任感的认识,强调“德育工作人人有责”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不间断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全校努力造就人人重视的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氛围。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其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知识与道德有着特殊关系。先有正确的世界观,然后才有正确的人生观,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才有真正的道德,而知识又是建立正确世界观的重要材料。没有德育因素的知识,就不是真知识,道德以一定的认识为基础,没有知识,就不可能有深刻的认识,道德水平也受到限制。所以,道德绝对不能建立在愚昧无知的基础上。虽然知识不等于道德,但有道德一定要有知识,知识中又蕴含着深厚丰富的德育因素,在传授知识、全面提高的教学过程中有可能做到智力和道德的同步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道德渗透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任何把德育和教学质量对立起来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二者统一于新的质量观。一方面,教育质量问题首先是德育,离开德育的教学质量不是真正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学进行到知识和德育水乳交融的境界,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因为德育渗透并非从外面把德育因素强加到知识中去,而是知识本身就蕴含着德育的养料,而且它是知识的精髓,有待技艺高超的技师把它炮制出来,让受教育者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德育的营养。

寓德育于学科课教学中要强调运用以下三种渗透原则。

第一是有意渗透原则(相对于所有学科来说):牢固树立在每一学科的教学中都要渗透德育的思想。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针对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特征,确立本学科德育目标体系,实行德育目标控制,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总体目标一以贯之;学科目标,具体明确;课时目标,落实到位。

第二是有序渗透原则(相对于某一学科来说):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德育内容结构的序列性和完整性,对教学中的德育内容进行系列组合,以求得良好的整体效应。做到德育进程有条不紊,层次清楚;德育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第三是有机渗透原则(相对于某一节课来说):找准渗透点,选择教学的某一环节、某一知识点或训练点作为突破口,适当、适时、适量地进行德育,做到知识与德育水乳交融,避免穿靴戴帽,牵强附会。

那么如何将德育渗透进学科教育中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语言熏陶法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有声及无声语言的作用,透过教材内容的外壳,进行情的迁移,情的默化,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现行教材中具有丰富的德育因素,广阔的德育天地,如教材中展示的西湖的明艳、泰岱的雄浑、天山的绮丽,三峡的雄壮,以及简练、齐整、和谐、对称的科学与形式美,所有这些,如果我们运用绘声绘色、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

二、讲授分析法

讲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手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德育目标的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人情人理的分析,来渗透思想品行教育。

三、解疑答难法

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他们愿意思考,脑子里有不少问号。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摸准他们的“疑点、难点、热点”,用数字,用事实,给他们答疑解难,就能帮他们解开思想疙瘩,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

四、兴趣教学法

根据学生爱好,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运用扫热情,朴实的语言,描绘雄浑,绮丽的自然景色。教学时,如果运用幻灯、录像、图画,直观地展示祖国的绮丽风光,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渗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榜样启迪法

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选择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事迹以及现实生活中好人好事为榜样,分析他们高尚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向英雄模范学习。如数理化教学中,每讲到一个公式定理的概念时,可以简单介绍这些公式,定理的发明人的事迹,启迪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而献身。

六、推荐读物法

根据教育目标的需要,依据教材内容推荐一定的优秀政治思想读物,让学生阅读,从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学习历史课,可以推荐《上下五千年》《昨天、今天、明天》等国情教育读本,让学生在阅读中接受教育。

七、开展活动法

配合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一些必要的活动和各种周会、班会等,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在热烈的活动气氛中受到教育。

八、审美教育法

现行中小学教材很注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论是自然、地理展示的自然美,音乐、美术、语文展示的自然美,还有数学展示的理性美,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九、参观教育法

根据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工矿企业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参观,通过回忆革命历程、缅怀革命烈士的事迹,到田野饱览大自然的美景,参观工矿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从思想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培养他们珍惜,热爱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总之,教学中传授知识、发展智能,是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而学科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又为完成学科知识、智能教育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和思想合格证。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同他们学识、智能、意志、情感、品质的培养,必须得到同步发展,我们应再下一番苦功夫,探索出学科渗透德育的新路,开创出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2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人间(2015年10期)2016-01-09 13: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