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艳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家长与社会对教学质量的要求越发严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即落脚于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笔者通过一定的研究,对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策略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有效课堂;高中化学;实施策略
俗话说,效率决定成败,诚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学的有效性也决定着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为了迎合现目前教学改革的契机,教学中心就应该落实到有效课堂的组织与实施上来。鉴于此,笔者通过对大量的教学案例的分析,归纳总结出了一些较有参考价值的高中化学有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一、教学现状分析
现目前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学模式也不断推陈出新,虽然如此传统教学的痼疾依旧深层次的影响着教学工作的开展,许多时常被诟病的教学陋习依旧没有得到根除。在研究高中化学有效课堂实施策略之前,笔者首先总结出了以下较为普遍的有失科学的教学现状,具体罗列如下。
1.教学设计陈旧缺乏新意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以往人们的感官认知,在这个时代信息的流通异常快速,知识更迭速度也不断加快,人们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也被感官刺激所养成的陋习所牵制,我们不可否认现在目前世界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习惯了斑驳陆离的图像影视的青少年,面对传统“黑板白字”的教学设计往往都感到兴趣索然,虽然有的学校已经逐步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但是由于教师计算机技术相对薄弱,由此在教学设计上也缺乏一定的新意这样也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媒体教学资源应用乏力成了现在目前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屏障。
2.教学模式保守落后
由于受到长年来“师本位”教学理念的束缚,现目前我国高中化学教学也依旧沿袭了“教师包办”的保守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西方教学模式已经有了更大程度的改革,从现在目前国际学术形式来看,其新型的教学模式的确有可圈可点之处。为了迎合时代的趋势,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桎梏势在必行。
二、有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1.有效的备课
任何学科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都是源之于优秀的备课,因为,科学合理的备课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掌握教学节奏;可以有效的辅助教学任务的完成;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能够对知识的理解。那么如何有效的进行备课呢,我们不妨举例来探究:
有效的备课指的就是在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同过对教学内容的整理归纳,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拓展的教学设计。例:在讲授关于Na2O2的知识时,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归纳出Na2O2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然后再根据其性质作出一定的拓展。例如在进行拓展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利用Na2O2的氧化性特点向氧化还原理论做适当的延伸。譬如,教师在教学是时可以引入离子共存的问题来加以延伸,具体的问题形式可以如下所示:在含有以下离子的溶液中加入Na2O2那些不能共存,Na+、Cl-、CO2-3、SO2-3、Fe2+显然我们可以看由于Na2O2的氧化性,因此与它不共存的离子即是SO2-3、Fe2+。
2.有效的授课
授课过程作为教学质量的直接外显形式,在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决定着教学的有效性。基于现目前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我国多数学校都引进了多媒体教学工具,这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推进大有裨益。因此,教师也应该学习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优化教学模式。
3.有效的提问与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内容与提问技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诚然,在教学中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接受知识的灌输是无法灵活掌握所学知识的。因为在学习中通过积极的思考才可以认清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只有掌握了知识间的关联才可以有效的排除认知上的雷区,从而构建起良好的知识网络,在实际的解题中才可以综合的运用知识,这样才能够达到教学预期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注意提问的有效性。
例如:在讲解化学常识如明矾净水作用课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有效的提问诱发学生进入深层次的思考。譬如:①明矾净水的原理?②明矾净水与活性炭净水的区别。这是两个常见的化学常识问题,但是通过一定的思考却也可以发现许多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明矾净水原理即是:Al3+ + 3H2O Al(OH)3 + 3H+ 生成的Al(OH)3是带正电荷的胶体,当水中大部分带有负电的物质与带正电荷胶体相遇时就会发生融合现象,然后凝聚从而也就达到了净水的效果。这涉及离子反应的知识,从中我们也可以明显的区分它与活性碳吸附净水的差异,一个是化学反应一个是物理反应。学生通过类似的思考同时又可以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结言
一言以蔽之,高中化学有效课堂的组织与实施,无论是从教学质量还是教学效率的角度上看都是具有推动作用的。当然有效课堂的实施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工作,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树立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要打破与学生交流上的壁垒积极与学生沟通互动;并且要摒弃以往的陈旧的教学模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3]郭根富.让教师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成长[J].人民教育,20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