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探究教学,引领学生主动构建知识
——以正弦定理的教学为例

2015-10-12 03:41江苏省如东县丰利中学顾爱军
中学数学杂志 2015年21期
关键词:正弦直角三角形定理

●江苏省如东县丰利中学 顾爱军

开展探究教学,引领学生主动构建知识
——以正弦定理的教学为例

●江苏省如东县丰利中学 顾爱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传统灌输式教学逐渐退出了舞台,小组探究式教学越来越受到多数教师的青睐,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自主建构知识.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笔者执教了“正弦定理”一课,在教研团队的帮助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节课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教学情境,以“正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在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展开思维,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现把教学过程等整理成文,与读者交流、研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安排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人教A版)第一章.正弦定理(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函数等知识后学习的,显然是对三角知识的应用.同时,作为三角形中的一个定理,也是对初中解直角三角形内容的直接延伸,因而定理本身的应用十分广泛.

根据实际教学处理,正弦定理这部分内容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大胆提出猜想;第二层次,由猜想入手,带着疑问,以及特殊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验证,通过“作高法”“等积法”“外接圆法”“向量法”等多种方法证明正弦定理,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并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第三层次,利用正弦定理解决引例,最后进行简单的应用.学生通过对任意三角形中正弦定理的探索、发现和证明,感受“观察—实验—猜想—证明—应用”这一思维方法,养成大胆猜想、善于思考的品质和勇于求真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实录

(一)结合实例,激发动机

师:展示情景图(如图1),船从港口B航行到港口C,测得BC的距离为600m,船在港口C卸货后继续向港口A航行,由于船员的疏忽没有测得C、A之间的距离,如果船上有测角仪,我们能否计算出A、B间的距离?

图1

生:测量角A、C.

师:若测得∠BAC=75°,∠ACB=45°,要计算A、B两地的距离,你有办法解决吗?

生:画一个三角形A′B′C′,使得B′C′为6cm,∠B′A′C′=75°,∠A′C′B′=45°,量得A′、B′间的距离约为4.9cm,利用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可知AB约为490m.

师:对,很好,在初中,我们学过相似三角形,也学过解直角三角形,大家还记得吗?

(师生共同回忆解直角三角形,①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可以求第三边及两个角;②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边和一角,可以求另两边及第三个角)

师:△ABC是斜三角形,能否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精确计算AB呢?

生:过A作AD⊥BC于D,把△ABC分为两个直角三角形,……(解题过程由学生阐述,教师板书)

师:若AC=b,AB=c,能否用B、b、C表示c呢?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节课有良好的开头,那么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因此,笔者通过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在解决问题后,对特殊问题一般化,得出一个猜测性的结论——猜想,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数学实验,验证猜想

(1)在△ABC中,内角A、B、C分别为60°、60°、60°,对应的a∶b∶c为1∶1∶1,对应角的正弦值分别为的关系.(学生回答它们相等)

(学生按事先安排分组,教师出示实验报告单,让学生阅读实验报告单,然后质疑提问: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有什么问题吗?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教师让学生动手计算)

(学生分组互动,每组画一个三角形,度量出三边和三个角度,通过实验数据计算,比较的近似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数学实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学生自己进行实验,体会到数学实验的归纳和演绎推理的两个侧面.

(三)证明猜想,得出定理

师:我们虽然经历了数学实验,有多媒体技术支持,对任意的三角形,如何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证明呢?前面的探索过程对我们有没有启发?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一个代表总结)

生:①在Rt△ABC中,成立,如前面的检验.

②在锐角三角形中,设BC=a,CA=b,AB=c,作AD⊥BC,垂足为D.在Rt△ABD中,sinB=,则AD=AB·sinB=c·sinB.

师:由于时间有限,对正弦定理的证明到此为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再探索.

设计意图:经历证明猜想的过程,进一步引导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论证猜想,力图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学习过程.

(四)利用定理,解决引例

师:现在大家再用正弦定理解决引例中提出的问题.

(五)了解解三角形概念

师: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A、B、C和它们的对边a、b、c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

设计意图:利用正弦定理,重新解决引例,让学生体会用新的知识、新的定理,解决问题更方便、更简单,激发学生不断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六)运用定理,解决例题

(师引导学生分析正弦定理可以解决的问题)

生:①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与一边,求三角形的另一角和另两边,如;②如果已知三角形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与另两角,如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可先让中等学生讲解解题思路,其他同学补充交流.

设计意图:自己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要研究”的主动学习.

(七)尝试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尝试小结,教师及时补充,要体现:(1)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2)正弦定理的应用范围,即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一边,求其他元素,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求其他元素;(3)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后思考

本节定理教学课,把重点放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上,符合新课标重视过程与方法的理念,克服了传统教学只注重结论的倾向.首先,利用解决一个可测量两角及一对边,求另一对边的实际问题引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三边与其对应角的正弦值的比相等”的规律;通过对特殊三角形的验证,大胆猜想对任意三角形成立;接着证明这个定理.在课堂上展示了定理的发现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创新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体验了“观察—实验—归纳—猜想—证明”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去思考问题,去发现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符合新课标重视过程与方法的理念.其次,在解决引例中的测量问题时,利用初中的相似三角形知识、正弦定理的不同证法(转化为直角三角形、辅助以三角形的外接圆、向量)等,都体现了“在已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的理念,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定理证明的方法,渗透了分类、转化的数学思想.但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还是偏多,在时间分配上要有规划,突出重点,删繁就简;引入的例题要注意条件更加明确、直接,以免产生歧义,冲淡主体,浪费时间.A

猜你喜欢
正弦直角三角形定理
J. Liouville定理
正弦、余弦定理的应用
聚焦二项式定理创新题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
A Study on English listening status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
构造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解题
“美”在二倍角正弦公式中的应用
利用正弦定理解决拓展问题
正弦、余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
一个简单不等式的重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