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林
摘 要: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需要从传统教学的重“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重知识的传授向重学生的发展转变。“自学、展示、精讲、反馈”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我快乐”的课堂教学理念,旨在挖掘学生的潜能,满足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本文就“自学、展示、精讲、反馈”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作粗浅探讨。
关键词:教学模式 自学 展示 精讲 反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9B-0063-01
一、依据学情制定导学案,引导学生的“学”
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导学案,学生据此进行预习自学。在制定导学案时,教师有目的地设疑,促使学生主动查阅教科书、工具书和网络资源等,或结合实际生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如:学习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教师利用生活常识设疑:“帆船的帆只要紧靠船杆,则不论风向如何,船帆怎样旋转,船帆总是与船面保持垂直,为什么?”这样一提问,必然会激发学生深入思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机,使学生“好学”转化为“乐学”。
二、依据学生自学成果展示,组织讨论,尝试解疑
教学过程应该展示学生和让学生展示,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焕发学生的活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展示本人或学习小组的学习和研究成果。
如讲授《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时,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组:
1.已知指数函数图像过点(2,4),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2.已知对数函数图像过点(2,4),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3.已知一次函数图像过点(2,4),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4.已知二次函数图像过点(2,4),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在问题1、2解决以后,学生对问题3、4产生了这样的疑惑——是不是题目错了?这样的题能做吗?质疑中,学生引发争论和猜测,得出要想使问题解决,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这时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活,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通过个体发言、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多种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达到一个小高潮,同时也营造了一个共同发展、和谐交流的氛围。这样,学习就变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这就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情境和氛围,引导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并敢于争论。同时,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
三、根据学生课堂反馈,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自学、展示、精讲、反馈”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师素质要求更高。教学中,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条件下进行随机备课,以解决课堂上学生反馈的疑难问题,所以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学机智、突出的业务水平。通常处理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采取点拨、精讲两种方式。
在学生组内讨论和组间讨论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若出现某个问题、某个组已经解决,其他组仍存疑点的情形,教师可让已解决问题的小组充当“教师”,为全体学生展示、讲解,教师给予补充点拨,教会学生方法,使学生运用得法。
对于难度较大的典型性问题,教师针对疑点,及时确定讲授内容,抓住要害,理清思路,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推广到一般规律,教会学生触类旁通,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四、依据实时教学效果,训练反馈,拓展思维
训练反馈在教学中是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熟练技能技艺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设计时需要注意:紧扣目标,限时限量,当堂训练,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生答题信息进行讲评,重点说明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予纠正,适当补充练习题,帮助学生整理内化;选题要立足教材,超越教材,题目选取、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层次性,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从而达到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而形成个体的创新能力。
“自学、展示、精讲、反馈”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黄荣金.数学课堂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