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
摘 要:本文以初中北师大版七年级《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一课为例,尝试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进行,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想象力。这种教学设计使得历史具有很强的带入性,学生对学习任务会充满新鲜感,从而推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这样的设计旨在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0-0038-02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的概念,最初由Brown, Collin, Duguid在1989年一篇名为《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的论文中提到,他认为“知识只有在它们产生及应用的情境中才能产生意义。知识绝不能它本身所处的环境中孤立出来,学习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情境中进行。”这一理论在人本主义杰出代表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中也有集中的体现,同时建构主义者希望把学习置于真实的、复杂的情境之中,从而使学习能适应不同的问题情境,在实际生活中能有更广泛的迁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提出:“情境教学就是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起学生主动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学术界认为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中学历史教育,因其时代的跳跃性,时常给学生一种距离感和陌生感,误以为历史教学的过程就是史料解读和分析的过程,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压抑.初中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阶段,使得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不擅长历史事件的思辨分析,很容易在课堂上走神开小差,因此通过一些变化吸引他们注意力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我们能够在历史课堂上进行必要的历史情境、问题情境、情感情境的创设,历史课会更加生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才能被充分地调动。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不仅能够拉近了学科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而且使死的知识成为活的生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开辟了现实的途径。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本文的案例选用了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第四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这一课包含了初中历史重要的知识点——科举制,同时这一课还涉及唐人的生活和社会风貌,前面两个部分的讲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第三部分打下基础。科举制学生都有印象,但是他们的认识不够全面也不够深刻。如何才能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深入认识科举制的活动中呢?需要有新鲜感激发他们的兴趣,需要有情境和体验感让他们感受和思考。本文将通过简单介绍笔者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达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体现对情境教学的理解和把握。
导课:展示状元衣锦还乡的图片
师问:图片描述了什么场景?想想主人公的身份是怎样产生的?(设计意图:由图片引出科举制,让学生对科举制度有个简单的了解,消除陌生感)
过渡:今天的学习呢,我们以一场穿越之旅开始,感受一下如果你是生活在唐代的读书人,你要如何改变自己命运。首先呢,听老师给大家介绍剧情。(设计意图:这样的情境设计为学生对科举制的意义的理解更加深刻,即普通阶层终于有了改变命运的途径和方法。)
(一)上京赶考中状元
1.剧情设定:假如你是唐代的一名书生,出生于普通百姓家庭,为了改变家族命运,赴京赶考,希望高中。而最终结局能否如你所愿呢?今天让我们一起经历人生中这个辉煌的时刻吧。
2.有的放矢
师问:你知道当时的考试科目有哪些吗?你会报考哪个科目,为什么?(阅读课本20页的内容,回答问题)
师:进士、明经考察能力不同,前途不同,难度更是不同。当时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足以体现进士的难度。大家都是有志向有追求的有志青年,老师很赞赏大家的胆识。
3. 发榜日
师:如今大型考试成绩查询都通过互联网,古代科举的成绩排名如何得知呢?
生答:略(展示发榜图)
师:高中状元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事,现代人会发朋友圈,那古人如何纪念登科荣耀?
生答:雁塔题名……
4. 感慨万千
师问:高中之后忍不住感慨万千,如果生活在唐以前还有这样的机遇吗?为什么?(回顾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以及科举制度的创立及完善过程)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创立:隋代(隋文帝采取分科取士的办法;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
发展:唐代
师问:科举制较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度在人才选拔及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具体来讲,你能想到的有哪些呢?(教师给几个角度,小组讨论整理,最后教师总结)
a、 对唐朝:实行科举制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激发了士子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b、 对后世:对后世选官制度产生深远影响,延用1300余年。
c、 对国际人才选拔:对英国的文官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衣锦还乡谢恩情
过渡:为了感谢求学二十多年里父老乡亲的照顾和支持,在披红挂绿、锣鼓喧天、风光回乡的同时打算设宴款待父老乡亲。
师问:在热闹的宴席上你准备了哪些可口食物表达你的感激之情?父老乡亲是通过哪种交通方式到达你家?
他们的穿着又有什么特点呢?(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总结归纳出唐代的衣食住行方面的特点)
1. 衣:流行胡服;流行璞头;中原的丝质面料深受边疆喜爱。
2. 食:流行赤胡食;中原有饺子、点心;饮茶之风盛行。endprint
3. 住:住房条件有很大改善;有严格等级限制;达官贵人攀比之风盛行。
4. 行:流行骑马出行……
(三)落户长安归朝堂
过渡:高中状元之后,朝廷会任命官职,所以很快就要回到都城任职,开始自己的仕途生涯。
1. 情景一:在长安城遇见了很多外国人,甚至是同僚官员竟然也有外国人。
思考:外国人可以到唐代做官体现了唐代制度的什么特点?
2. 情景二:有幸参加宫廷宴会,看见从没见过的乐器及风格与中原差距很大的舞蹈。(配敦煌壁画图片)
思考:以上两种情景体现了唐文化的什么特点?(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尝试总结,老师引导归纳)
师:唐文化特点:胡汉交融、中西贯通、开放包容。
三、情景教学法与初中历史教学
通过对这一课内容的设计,使得整个课程内容,即科举制、唐代的生活和社会风貌联系更加紧密,各个部分问题的提出也因情境的设计而更加自然。学生处在教师所设计的情境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消除了陌生、烦闷等不良情绪,使得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调节了课堂气氛,因而这节课取得了和其他的课不一样的效果。当然,本课设计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形式上还有些单一,如果加入提前拍摄的历史剧可以加强情景代入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情境教学法当然不局限于本课,可以利用的地方还是很多的,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十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中,深圳市丽湖实验中学的张嘉茵老师设计了一堂公开课。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一内容相对是难以理解和枯燥的,他们对于闭关锁国影响的理解只停留在阻碍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经济发展这样空洞的字眼上,而难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张老师在设计这一课时,将施复夫妇的家族的故事找学生拍成视频,将他们家族企业兴衰的故事贯穿整个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调节了课堂氛围,而且使学生不自觉跟着故事对这一政策有了更加直观的体会。视屏拍摄过程,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议剧情和台词,这些也是建立在学生对知识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想象力、表演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自信心的建立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而由此引出的“锁国之因”、“锁国之象”、“锁国之祸”和“锁国之鉴”的思考和探究也吸引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历史课,尤其是初中历史教学方法不应该过于单一,应该针对每一课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达成对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情境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以及培养学生想象力等都有很好的效果,其他比较好的教学方法也各有各的特色,值得教室学习借鉴。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加入一些新的变化进行一些新的尝试,这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冯卫东,王亦晴著.《情境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鲍学红.《中学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D].2009,(4).
[3]梁励.《论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课程.教材.教法,200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