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BI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新模式的实证研究

2015-09-20 03:39徐义云邓超群
宜春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通识英语课程大学

徐义云,肖 娴,邓超群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一、CBI的含义

以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s)又叫依托式教学,其主旨就是以目标语为工具来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其核心思想就是“将语言教学建基于某个学科或某种主题内容教学之上,把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学科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1](P31-36)Leaver 和 Stryker(1989:269-275)认为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全面的外语观;并指出这种依托式教学有四个特征:(1)以学科内容为核心,(2)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3)学习新信息,(4)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2](P91-92)

二、CBI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CBI外语教学最早可以追溯到加拿大20世纪60年代在幼儿园到初中的二语教学中尝试的浸入式语言教学。80年代,加拿大又将这一经验引入大学二语/外语教学,引起了专家和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随后这种教学法纷纷在美、英、澳等国家试验推广,开始流行于这些国家的中小学语言教育,并逐渐演变成内容为依托式教学[3](P30)。国内学者 (王士先1994,冯清高、李少军1995,于飞、张慧芬1996,俞理明、韩建侠2003,戴庆宁、吕晔2004,等)也先后对CBI进行介绍和述评。不过这一阶段国内的CBI研究特点主要以理论探讨为主。从2005年开始,围绕CBI而进行的实证研究开始出现 (曹贤文2005,顾飞荣2008,常俊跃2007,2008a,2008b 等)。[4](P105)。这些研究以定量或定性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CBI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博士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以及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进行了实证研究。2010年5月在广州召开的“全国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总结暨外语通识教育与课程设置高层论坛”上,不少学者提出了基于CBI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但是,以通识教育内容为依托[5](P80)还是以学术英语为依托[6](P49)的的争论仍未有定论。目前也少见有学者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角度来探讨基于CBI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设置问题。正因如此,我们萌生了探讨基于CBI教学理念的大学英语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和ESP课程多元化课程体系新模式的想法,试图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去证明这一新模式的可行性,从而解决大学英语课程单一的语言教学现状,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基于CBI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新模式研究的原因分析

虽然从语言技能本体向内容进行转向,以内容为依托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已成为学界的共识。但是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我们认为目前我们还不能取消基础英语教学。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山区,其英语基础还很薄弱,他们进入大学后,还需要花一定的时间继续巩固和提高语言基础和技能。另外,虽然有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好,但他们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和中学英语教学没有什么两样,其目的都是应付考试,在英语课堂上没有学到啥东西,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玩手机、打瞌睡、逃课现象严重。鉴于这种大学教与学的现状,我们抱着改革大学英语教学的心态,尝试性地设置了基于CBI理论的英语基础类、英语通识类、专门用途英语类三大模块构成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其中,英语基础类课程以继续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基础和技能、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主要开设了口笔译、视听说、写作等课程。基础类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于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使用最新的多媒体音频和视频材料,尽量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通识类课程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学习内容有西方文化与礼仪、跨文化交际和中国传统文化等。通识类课程以学生网络自主学习为主,老师指导或辅导为辅。专门用途英语 (ESP)课程,则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开设不同的ESP课程,其目的一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二是把语言和他们的学术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接触并掌握一些专业词汇,熟悉专业英语的篇章结构及文体风格上的特点,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做好语言和学术方面的准备。ESP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辅助于多媒体和网络平台。

四、基于CBI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创新模式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问题:基于CBI理念的英语通识教育与专门用途英语多元动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新模式的有效性?

(二)研究目的:通过实证研究,试图证明基于CBI理念的英语通识教育与专门用途英语多元动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新模式是行之有效的。以改变大学英语单一的语言教学现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扩展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研究对象: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经管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的二年级学生。40个学生构成实验组;40个学生构成对照组。

(四)研究时间: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大二上下学期)

(五)研究方法:测试和问卷调查

(六)研究步骤:

1.确定CBI教学模式下教师及其职责。本试验之前我们选定三位教师组成试验教学团队。即:有一定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师,网络课程教师和基础英语教师。在CBI课程开始之前,由经管学院的领导提供有关课程的专业指导;ESP课程由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英语教师担任;基础英语教师负责英语听说和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网络课程教师负责选用通识课程教学材料 (选用的教学材料须经团队教师和经管学院领导的审定)、辅导学生和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和学习情况的管理。

2.选定CBI教材。教材的选择基于三个原则:试验对象;专业;反映受试者专业的基本内容和核心内容以及反映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

本次实证研究的ESP课程教材选用的是耶鲁大学的《金融市场》。其原因有以下两点:

(1)此教材反映了金融基本知识以便学生能够大致了解此领域的知识;

(2)较低要求的几何和代数知识。由于经管学院的学生是文理兼收的学生,较低要求的几何和代数知识对这样的学生学习起来不会感到太难。)[7](22)

3.制定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新模式实证研究的课程模块。

(1)基础类课程:英语听、说、读、写、译类课程

(2)通识类课程:西方文化与礼仪、跨文化交际、中国传统文化

(3)ESP课程:金融市场

4.制定授课班级课表

表1 :控制班课表

表2 :试验班课表

以上两课表参照张阳先生[7](P19-20)的试验课程表的内容,并做了适当的变更。在控制班课表里,完全按照现有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教学。英语听说课程和英语综合课程每2周讲授完1个单元 (其中英语听说2课时,综合课程6课时),每学期8个单元,全年16个单元。

在试验班课表里,加入了CBI课程和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课程。CBI课程每2周1次 (2课时),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课程每2周1次 (2课时)。

5.制定授课程序

(1)试验班和对照班的听说课程和综合课程由基础英语教师担任,ESP课程由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另一名英语教师担任,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课程 (通识课程)由网络课程教师负责。

(2)由于ESP课程《金融市场》原来的每一讲要持续75分钟,如果期间没有让学生回答问题,是没有停顿的。考虑到学生英语输入有限的短期记忆,每一节内容被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最多持续10分钟。

(3)在听每一部分之前,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的专业词汇和低频出现的普通词汇,同时为提供课程内容的背景知识,会提问学生一些对课程内容理解的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厘清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6.前测:由于所有学生都参与了大一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因而,我们没有专门举行前测,我们将第二学期的英语期末考试用作试验前的英语水平测试的成绩,并进行了有关的数据分析。

7.后测:我们将第四学期的英语期末考试用作后测。题型有听力、阅读、词汇、完型填空、英汉互译和写作。内容有:语言基础知识;中西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等。后测的目的是检测CBI课程体系是否比一般的课程体系更好。

8.问卷调查:试验结束后,对实验组的所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语言习得;2)学科知识学习;3)学习者的情感因素;4)学习中的困难;5)中西文化与礼仪。

五、数据分析

1.前测分析。我们将前测收集的数据用SPSS15.0软件进行处理。用T-test来测定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英语水平差异。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总平分 (68.68)和对照组的总平分 (68.85)之间的英语水平没有明显的差异。

2.后测分析。后测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总平分(72.53)比控制组 (67.02)的总平分稍要高。并且两组之间的通识知识和专业知识有明显的差异。这在阅读、词汇及英汉互译考试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3.问卷分析。问卷调查中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课程体系对他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基础英语课程有利于巩固和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ESP课程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扩大了他们的学科词汇量、丰富了他们的学科知识;基于网络的通识课程的自主学习,既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又弥补了他们中西文化知识的不足,提高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问卷调查也表明部分学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缺乏专业知识和有限的听力能力。有20%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有难度。

总得来说,大多数学生 (90%)更喜欢CBI而不是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40%的学生希望在整个英语课程中增加CBI课程的比率。

六、研究结果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后测结果表明了实验班的学生不仅综合语言能力总体优于对照组,学科专业知识和文化等通识知识也优于对照班。问卷调查结果也为CBI课程融入基础英语教学的可行性提供了有力证明:试验班的学生不仅英语基础知识扎实、综合能力强,而且专业词汇、学科知识比对照班的学生强。通过通识课程的自主学习,试验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文化知识得到增强,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我们认为,这种基于CBI理念的英语通识教育与专门用途英语多元动态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新模式的设置是行之有效的。

结论

本次实证研究的时间虽然不长,且ESP课程每两周只有一次 (2课时),是基础英语课程的三分之一;通识课程是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网上自主学习完成;但是,通过一年的试验教学,成效还是比较显著的。也就是说,基于CBI理念的英语通识教育与专门用途英语多元动态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新模式的设置是行之有效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收获了所需语言知识和技能,而且学到了许多中西文化知识,接触并掌握了专业词汇,熟悉了专业英语的篇章结构及文体风格上的特点,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外语能力多元化、专业化的需要作了打下了基础。诚然,本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有:1)本次实证研究没有认真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资源的选择和预期想要达到的语言目标还不能适合每个学生,少数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对ESP课程感到有困难。2)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有待提高、学科专业知识有待完善。

[1]袁平华.依托课程内容进行外语教学之理据及教学元模式探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3):31-36.

[2]沈向怡.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设置的重构[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3,(1):91-92.

[3]王蒙.CBI与大学英语四级后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6,(2):30.

[4]史光孝,赵德杰.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走向:通识教育抑或学术英语教育[J].山东外语教学,2011,(2):105.

[5]王哲,李军军.全国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总结暨外语通识教育与课程设置高层论坛会议纪要[J].外语电化教学,2010,(5):80.

[6].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6):49.

[7]张阳.将以内容为依托教学模式整合到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课程体系中的实证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通识英语课程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