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校园足球衔接问题研究
——以天津市为例

2015-09-19 13:08王佃娥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足球运动天津市足球

宋 琦,王佃娥

1 问题的提出

2014年11月26日,国务院组织召开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指出,教育部将主导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和推广,通过设定足球运动为中小学体育必修课程,具备足球特长的学生将记入档案作为升学参考的依据,发展两万所具有足球特色的学校,打造并完善四级校园足球联赛体制、扩大高校足球运动队招生规模等一系列举措,夯实中国足球的基础。今后,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在校园足球开展上明确分工。前者负责技术输送与水平提升;后者主导校园足球的普及与发展。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规定青少年至少要接受九年的中小学义务教育学习,因此,学校无疑是普及足球运动的最佳阵地,学校足球运动的开展对足球运动的普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以天津市校园足球开展的10所高校、132所布点中小学学校为研究对象,根据系统发展理论,以足球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出发点,研究解决各级校园足球开展的有机衔接问题,对天津市乃至全国校园足球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2 天津市大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概况

天津作为传统的足球强省,曾经给国家队输送过多名足球队员。但在2014年的中超赛季,天津泰达俱乐部首发的11名队员中,仅有一名球员来自天津本土。从这一点上看天津市在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已远远落后于其他省市地区。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的推广与开展,无疑给天津足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截止到2014年底,全市经常参与足球活动的青少年学生达到79 700余人,校园足球布点学校42所(见表1),青少年校园足球注册人数超过4 800人。虽然天津校园足球发展势头喜人,但是校园足球人口的严重匮乏、缺少高水平的青训教练、管理体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场地匮乏等诸多问题依然困扰着校园足球的良性健康发展。

表1 天津市校园足球开展基本情况调查表

3 存在的问题

3.1 各级别校园足球人口严重匮乏

中国足球要有质的飞跃,首先要解决足球人口量的问题。中国《青少年足球“十二五”发展草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足球根本的弊病所在: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的趋势,是导致国家队与职业联赛水平长期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1]。缺少生源是校园足球发展面临的普遍难题。以天津市足球运动开展较好的河东区为例,目前全区共有十余所小学开展了校园足球,每个球队能坚持足球训练的孩子也不过十余名。各学校的足球教练也普遍反映现在的小孩都是“小皇帝”,家家恨不得孩子下课后最好坐在教室里别动,放学父母赶紧接回家。天津市踢球的孩子主要集中在小学阶段;到了中学阶段,学生因为学业压力就会远离足球训练,造成足球人口大量流失。中小学校园足球人口大量流失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天津市大学校园足球运动的衰落。近年来,天津大学生足球联赛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从高峰时期的20多支队伍参赛到如今只有10来支队伍报名参加,最少的一次仅仅有八支队伍参赛,其中还包括部分高职院校。

3.2 资金投入不足,活动场地严重匮乏

当前困扰天津市校园足球发展的仍是资金问题。体育总局每年用于扶植校园足球工作的资金总额是5 600万元人民币,均摊到天津是93万元人民币,加上天津体育局的扶持资金一年的投入仍不足200万元。现有的资金大部分用于开展各级校园联赛,剩余少量资金要用于购买比赛和训练装备、组织青少年足球夏令营以及各级教练员培训等,费用可谓是杯水车薪。分配到各级学校手中的资金更是少之又少,连最基本的给学生购买足球、球衣等必须装备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学生的日常训练、比赛开销等费用。此外,场地不足也是影响校园足球发展的另一个难题,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天津市中心城区,很多中小学没有像样的运动场地。以天津市河西区为例,全区近百所大中小学,拥有11人制足球场的学校屈指可数,仅有不到四成的学校拥有七人制或者五人制足球场(见表2)。资金和场地问题,成为制约天津市校园足球发展的两座大山。

表2 天津市校园足球定点学校大中小学场地情况调查表

3.3 校园足球师资力量薄弱

足球运动是一项竞争激烈的对抗性项目。在足球训练这个系统工程中,教练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足球训练的效果的好坏。校园足球教练的业务素养是影响校园足球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任北京国安队的主教练曼萨诺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中国足球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于青少年教练员的水平较低。要想培养出优秀球员,从根本上改变当前中国足球的现状,最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提高基层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中的足球师资力量与体育竞技系统青少年球员的教练员水平差距太大,根本就无法满足职业足球所需。天津市许多中小学教授足球课程的老师大都是田径、羽毛球等专项毕业的教师,对足球缺乏足够的了解。而有些学校虽然能把专业足球教练请来进行指导,但也仅是上完课就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近几年天津市各级校园足球搞得如火如荼,但各级学校拥有专职从事足球教学训练的专业教练却寥寥无几。因此,要想真正有效发挥校园足球的功效,关键是足球管理部门必须协助教育部门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

3.4 各级学校没有建立联赛体系

我国校园足球四级联赛赛制还有待完善,主要体现在联赛赛制不合理、校内竞赛体系比较单一、缺乏同年龄分组分级竞赛和未建立多元化的校际足球竞赛体系等[2]。天津市开展校园足球联赛主要以小学组和初中组为主,高中组由于受升学的压力影响参赛队伍较少,大学虽然每年都有教育部门组织的校际足球联赛,但始终没有与中小学校园足球形成有效的衔接。校园足球联赛的开展形式主要以赛会制为主,小学组一般采用5人制足球比赛形式,初中组一般为7人制或11人制比赛形式。此外,从比赛质量上看,由于各试点学校的足球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参赛学校球队之间比分悬殊,有的甚至达数十个球之多。比赛的效果与锻炼价值减弱,对于一些没有基础和足球传统的新布点学校,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而一些有足球项目基础的足球传统项目学校也没有起到锻炼队伍、检验训练效果的作用。此外,虽然各试点学校校际之间的足球联赛初具规模,但各试点学校校内足球竞赛活动基本上没有全面开展。

4 有关校园足球衔接问题的建议

4.1 各阶段发展目标与内容的衔接

足球是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在《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被列为重要的学习内容[3]。《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制定一个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比较完整的,使各阶段学生能够达到的校园足球活动的教学目标,并编制相应的校园足球教学大纲和教材”[4]。迄今为止,天津市尚未统一制定各级校园足球训练大纲,也没有编制相应的足球校本课程。因此,规范天津市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过程,制定系统、科学的,适合各级别青少年学生学习使用的足球教学训练大纲和教材便成为发展校园足球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对天津市大中小学校园足球项目重新布局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生理发育特点,划分为6—12岁、13—15岁、16—18岁、18—23岁四个年龄阶段。统一制定科学、系统的针对各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足球教学目标及青少年足球教学“一条龙”训练大纲和教材(见表3),以规范天津市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过程。特别是在新的大中小学校园足球体系框架下,应做到教材的延续性与训练大纲的统一性与规范性。

表3 天津市大中小学校园足球各阶段发展目标

4.2 校园足球与职业足球的衔接

综观足球运动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无外乎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对青少年足球的高度重视。中国的校园足球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就应当在政府的主导下,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各自特有的资源优势,摆脱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大风险、高成本、小规模”的落后现状,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发展途径,构建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新模式[6]。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足球的后备力量多由中小学涌现出的足球苗子通过体校进行初步训练培养,达到相应年龄后,逐级进入少年队、青年队、成年队这样一个培养过程。这种选材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后备力量的数量供给,但真正培养出的优秀足球人才少之又少,大量的球员在基础训练阶段就被淘汰下来。中国足球实行职业化改革初期,后备力量的培养大多依托于足球学校或青少年俱乐部。尽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呈现出“繁荣”之势,但当泡沫破灭之后,各年龄段球员储备的数量急剧萎缩,以至于出现后备人才的断档危机,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饱受置疑。因此,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足球后备人才严重萎缩这一现状,必须大力宣传并持续深入地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当然校园足球与职业足球如何做到“无缝衔接”,并不是一句“作为升学参考依据”所能完全回答的。正如著名足球评论员黄健翔所言,不愿看到校园足球被当成政绩来抓,以至于“变成另一种奥数”[5]。这样的担忧不能不说没有道理。如何保证各个部门真正有效落实校园足球的宗旨,而不是成为所谓“政绩”工程,的确还需要完善具体的实施细则。

4.3 竞赛体系的衔接

落实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将校园足球的各项工作紧紧围绕联赛来开展,建立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四个级别层层衔接的校园足球“四级联赛”体系。虽然天津市一直以来都有大学生足球联赛,但始终没有与中小学校园足球工程形成对接。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赛程体制安排。如小学一至三年级年龄段适合进行校内联赛;四至六年级和初中年龄段,为打消家长“学训冲突”的顾虑,避免影响学生正常文化课的学习,训练和比赛时间应安排在课余、假期或周末进行;高中和大学联赛,宜采用主客制联赛方式,这样有利于营造校园足球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足球中来,同时也更能激发参赛运动员的热情[8]。同时,要相应地把校园足球联赛成绩纳入中高考的加分政策支持计划,打消家长让孩子参加足球运动时的顾虑,更多的家长也会支持。实行四级联赛的主要宗旨是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足球,在校园里能感受到足球所带来快乐的同时,让足球真正在中国的校园里普及开来,培养出具有足球潜力的好苗子[9]。

4.4 招生与培养的衔接

中国的教育、升学体制,造就了中国足球后备力量严重匮乏。发展青少年足球、夯实青少年足球基础,被认为是中国足球再次腾飞的必然抉择。如何动员孩子去球场,如何让更多的孩子来踢球,如何让家长支持孩子踢球,却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几乎所有开展校园足球的学校都面临球员升学衔接问题。因为升学导致的学业压力,踢球的孩子往往到了小学高年级、最晚到了初中就会选择退队。这样一来,参与校园足球孩子的数量呈现出逐渐萎缩的状态,即使前面基础再好也是无济于事。只有通过加强制度保障,通过放宽招生考试政策,疏通各级校园足球人才的成长通道,才能把更多优秀的足球苗子留在足球场上;同时高校对人才输送对口衔接的功能必须建立在对口小学与对口中学、对口中学与对口高中衔接顺畅的基础之上。目前,的确有很多高校遇到了人才衔接体系出现缺口与断层的问题。因此,不仅要吸引更多的青少年从事足球运动,更应该要考虑青少年的成长与学习发展,打消家长和学生的顾虑。这些都需要教育部门、体育部门与高校的积极配合,制定相关的人才衔接政策,特别是要建立“以高校为主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全新体教结合理念[10]。此外,教育部门应针对足球特长生,制定相应的升学政策。扩大高校足球运动队的招生规模,能让足球特长生或者踢足球有天赋的学生,有更好的出路。当然,如果能把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各级青少年梯队纳入到校园足球中来,让那些成年后仍然无法进入职业队的球员,能够进入大学代表队踢球或者深造,这势必会突破家长“踢球无出路”的传统观念的瓶颈。既让孩子强身健体,未来的出路也宽了。

5 结语

(1)天津市大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开展应依据足球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及生理发育特点,划分为6至12岁、13至15岁、16至18岁、18至23岁四个年龄层次;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统一制定科学、系统的足球教学目标及青少年足球教学“一条龙”训练大纲和教材;对各级校园足球布局学校的教学开展状况、师资队伍建设、校园足球人口数量、竞赛成绩、校园足球文化等进行具体的绩效评价。

(2)建立天津市校园足球联盟。科学规划天津市大中小学足球“一条龙”培养工程中的学校布局,构建起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四级”足球项目布局体系。以高校为引领,以点带面,在开展校园足球教学、足球训练管理、竞赛体系建设、运动员招生与培养、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高水平的教练员进校园等方面实现大中小学的有效衔接,从而确保天津市校园足球运动良性发展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3)各级职能部门对校园足球开展的重视,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希望。建议天津市进一步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校园足球联赛体系,确保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建立并健全各级联赛激励机制,为各级学校招生、运动员升学等政策提供保障和支撑,探索出适合天津市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1] 中国足球协会.中国青少年足球十二五发展草案(征求意见稿)[S].中国足球协会,2010.

[2] 汪玮琳,王莉,康辉斌.中日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比较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11):690 ~693.

[3] 王崇喜.足球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S].体群字[2009]54号.

[5] 黄健翔.校园体育别当政绩抓 足球别成另一种奥数[EB/OL].http://sports.163.com,2014-11-27.

[6] 林金标.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2(4):81~85.

[7] 刘桦楠,季浏.上海市校园足球“一条龙”培养体系的集聚、辐射效应[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7):84 ~90.

[8] 黄德沂,丘乐威,焦峪平.完善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培养体系的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6):124~127.

[9] 许明浩.湖北省校园足球“四级联赛”比赛模式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7):86~88.

[9] 张晓贤.上海市高校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体育科研,2013(1):92~97.

猜你喜欢
足球运动天津市足球
高中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激发幼儿足球运动兴趣的策略
有趣的云
如果画笔会说话?
天津市津农果树研究所
高校校园足球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铁岭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