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5-09-18 09:28张照龙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小学信息技术

张照龙

摘要: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校乃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信息技术教育重视不够;教师本身信息技术素养达不到应有要求等。对策一是着力提高教师的职业使命感及信息技术素养,应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并加紧进行;二是改革教学手段,以引导、启发式教学为主要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教学中游戏导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与其他学科整合以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等。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小学信息技术;寄宿制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101-002

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IT),特指与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相关的技术。信息技术教育不是单纯技术教育,也不是以信息技术研究和开发为目标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由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两大部分组成。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人的发展。

在小学阶段开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备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意识和实际能力素养,为将来的学习乃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信息技术(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2]”

农村寄宿制小学,是整合偏僻农村有限的教育资源,解决贫困农村学龄儿童上学难问题的有效办法,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信息技术教育相对于城市比较落后,其主要原因是:

1.学校乃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信息技术教育重视不够

信息技术是迅速发展的科学,正因为其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在西部欠发达地区,人们对信息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巨大作用仍然缺乏足够认识,教育系统亦不例外。在偏远农村寄宿制小学,由于观念落后、教学设备配备短缺、相关教师配备不到位等多方面原因,从而造成现在的局面。

2.教师本身信息技术素养达不到应有要求

如上所述,由于专业教师配备不到位,所配备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非信息技术专业,自然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知识掌握比较浅显。同时,教师的专业知识更新缓慢,赶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生硬、僵化问题,成为羁绊信息技术教学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原因。

二、对策

1.着力提高教师的职业使命感及信息技术素养

教师是课程教育的实施者,大力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使命感,使之更加倾心于履行好责任,竭尽全力为培养下一代努力工作,是首要方面。同时,着力提高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对促进信息技术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应将责任心、信息技术教育意识、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等作为重要方面,促进教师角色转换。

信息素养是指一个人感知、认识并通过多种工具及渠道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社会,一个人的信息素养尤为重要,是考察人的工作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

教师个人的信息技术素养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学校的信息技术素养教育是否有效,是需要一定的标准来进行评估和衡量的。目前已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应的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作为评价个人信息素养能力、指导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的指南,并为在信息社会探讨信息素质提供了一个框架,具有高层次的参考价值和宏观的指导意义。

根据各国实际状况,许多国家和组织制定了不同的信息素养标准。总体说来,欧美国家的信息素养标准已经相当成熟和正规化;亚洲国家在参考欧美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了一些标准和指南。一些国家借鉴欧美标准,结合本国实际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指标体系、规划和指南。但是,到目前为止,亚洲地区还没有形成系统、权威的信息素养标准。

相对国外而言,我国信息素养评估标准的制定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只是在一些文件里面有所涉及,没有专门的标准体系,可操作性更是无从谈起。

近年来,我国台湾地区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逐渐重视,教育管理部门在1998年《扩大内需方案》中规范了教师信息基本能力指标,并制定了《国民中小学教师信息基本素养指标》,内容包括信息课程专业素养、软件包及应用软件操作素养和各科应用网络教学素养,用以规范台湾地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3] 。

在大陆地区,北京市的探索较早,北京市文献检索教育研究会的课题成果《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对北京市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提出了衡量依据,但是由于北京属于教育比较发达地区,他们的指标体系对其他地区的高等学校的适用性尚待研究考证。此外,小学信息技术素养方面的研究尚未涉及。但无论怎样,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素养教育迫在眉睫,这是信息社会对义务教育提出的内在要求。

笔者以为,根据学校自身特点,校方乃至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并加紧进行。力争在一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实现教师队伍素质大幅度提高,使之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在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应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和上机操作这一优势,并注重和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通过以信息技术教学为主导,其他学科中整合信息技术内容与方式为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从小就能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兴趣,使之主动探索学习,为将来学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改革教学手段,以引导、启发式教学为主要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适合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的教学方式,是迫在眉睫的工作。根据文献记载及已有经验,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在教学中用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具体教学上,如果一味从理论加方法的方法教学,学生难免产生视觉听觉疲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如果从游戏入门加以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众所周知,孩子天性爱玩,这恰恰是教师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意愿,进而引导至相关课程教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学习计算机输入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就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肯定学的很累,极易厌烦。如果在教学中采取游戏导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跟老师比赛,寓教于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学生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方法, 学生学得非常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通过这些方法,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2.2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景、优化教学场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借助美好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情景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这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又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究。如在Word 软件中进行《插入图片》教学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的过程:我首先利用广播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贺卡、诗配画等。学生看后,便小声地讨论起来。怎么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贺卡呢?他们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这时,我们抓住时机告诉学生: 这些作品是在Word中制作出来的。并激励学生: 只要开动你们的大脑,发挥自由的想象,你们任何人同样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比他们做的更好。听到这样的引导,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创造性学习。这样导入,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情景,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激情,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

2.3与其他学科整合,全面促进学生学习,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这是经实践证明了的。2000年11月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可见,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可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如在Power Point的教学中,可用播放其他学科教师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可以应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上,从而使学生产生要学好PowerPoint的信心。又如在《信息的下载》课教学伊始,我们结合语文课中的《音乐之都维也纳》,播放有关维也纳的文字、图片及幻灯片,再结合数学课中的《年月日》,播放有关年月日知识的电子报刊,学生通过观看,了解了学习信息下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想学的感情。可见,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能够唤起学生原始的学习动机,不要教师进行过多的激励,学生都能自觉地进行学习。

2.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技能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些理念对改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书法中有飞白,那是意境;在绘画中有虚有实,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在教学中也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技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且信息技术的操作有许多都是相似的,明白了此即明白了彼。教师不必讲得太多,指导得太细。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意义上的信息获取方法和技能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让学生在掌握获取基础信息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培养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信息技术课程设立的初衷。要鼓励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不断质疑、不断创新,为适应以后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打下良好的基础,是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好搜百科. 信息技术[N]http://baike.haosou.com/doc/3309856-3486205.html

[2] 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1(1)5-10

[3] 张晓娟.信息素养:标准、模式及其实现[J] 图书情报知识,2009(1)17-29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教学小学信息技术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进行有效评课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革新的探索与研究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