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富
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在多元文化共生、多元生态教育的十年追求中,形成了鲜明的学校特色。这些特色既是学校教育追求的必然成果,也是学校后续发展的坚实根基。
近日,笔者与姜红校长就学校办学特色、办学理念以及学校的发展愿景进行了交流。
笔者:首先请姜校长介绍一下学校在多元文化共生背景下,拓宽路径,推进德育实践内涵发展方面的探索。
姜校长: 1.推行多元评价,构建“积极德育”模式,确立“十大核心素养”为学生评价的基本内容,开展“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方式”的改革探索,编印《美德与品格》校本德育教材,引领学生以积极的眼光审视自身和周围的世界,自觉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操。2.注重体验与感悟,创新学生实践活动推陈出新,注重落实“实践”内涵,活动前有目标和方法,活动后有体验和反馈,真正实现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化,切实发挥“德育在行”的作用。3.强化民主管理,培育学生自主人格,赋予学生真实权利,催生学生责任意识,培育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品格,促进校园民主精神健康发展。4.推进“艺术品鉴”,发展学生艺体素养,“走出去”并“请进来”,实施系列“音乐、美术品鉴课程”;出版《春季到科文来看雨》《我和芭蕾、我和音乐会》学生品鉴感悟文集,充分表现学生对美的鉴赏、感悟和表达能力。
笔者:学校以课改为切入点,坚持“少教多学”理念,倡导“分层教学”策略有哪些收获?
姜校长:科研素养、课程意识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学校立足课程资源和教师个性优势,深化学校课程开发,助推教育教学水平提升。1.坚持校本研修,提升教师科研能力,致力打造学术基地和体现“苏式教育”教师特色发展的阵地。去年学校2项国家级子课题、1项省级课题和5项微课题顺利结题,教师获国家级奖励2人、省级奖励4人和市级奖励5人。2.坚持课程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陆续出版《湿地名石》《湿地物理》《湿地美术》《水的智慧》等湿地校本教材,“湿地文化课程”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努力探索校本课程体系建设,除艺术品鉴、社会实践课程化之外,还开设书法与篆刻、武术与舞蹈课程;艺体常规课程等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拓宽了教师的学科视野、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更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3.对接新技术,更新教师教育理念,通过对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变革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和学习真正意义上的主人。4.立足教学常规,探索“苏式课堂”范式教与学的效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去年12月,与苏州市立达中学校、苏州市第三中学联合举行了“迎校庆·探索‘苏式课堂名、特、优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30位特级教师、名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同题异构”开设展示课,共同探讨“苏式课堂”的策略,为我校探索“精致、灵动”的“苏式课堂”提供充足的依据。
笔者: 多元文化共生、多元生态教育背景下,学校如何创新特色,彰显学校独特内涵?
姜校长:多元文化共生、多元生态教育特色是我们教育追求的必然成果,也是学校后续发展的坚实根基。我们正利用自己的校本优势,创新发展。具体为4个“有”:1.“地球学习村”计划有新举措,2014年,以“交流、融合、理解、合作”为工作策略,广拓国际交流渠道。2.“生涯教育”有新发展,组织 “领导力特训营”,开设专题选修课,围绕“生涯发现”和“生涯规划”两大主题, 2014年12月3日,由苏州市教育局主办、我校承办的苏州市中等学校第一期“生涯辅导工作坊”成功举行,我校在生涯规划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的领先地位得以加强。3.创新人才培养有新实践。经过几年的思考、探索和实践,西交大少年班课程内容更加合理、教学模式更加多样、评价体系更为完备。开设苏州方言版的《三字经》及篆刻课程;部分同学受邀参加“职业见习日”活动,了解未来职业的发展趋势;参加省市比赛,取得优异成绩:信息技术获2个省二等奖;建模大赛获市一等奖,三等奖各3个;创新大赛获金、银奖各2个,铜奖4个。4.学校特色展示有新形式。 “多元文化体验课程”是融我校“湿地文化”、“地球学习村”、“寄宿制生活”等特色为一体的体验课程。在首次课程展示中,推出“我是自理小行家”、“西马博物馆知识大考验”、“湿地公园大寻宝”、“我与自然亲密接触——露营”等幼儿课程和“国外教育之我见”、“体验湿地文化及文明”等青年课程。
笔者:园区校以人为本,提倡“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在 师生共创精神家园 方面有哪些举措?
姜校长:文化立校、文化兴校,校园文化影响人、感染人,其浸润与熏染的力量无比巨大。 “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培养“阳光少年、学习能手”,打造“教育净土、学习乐园”,是我们校园文化的根基,更是师生共同的追求。1.营造学校书香艺术氛围 制定“我们读书吧”师生阅读方案:每天萦绕在校园里的是“为你读诗”的旋律;每周初的新书简介让师生感受大师召唤的力量;食堂门口的“留言墙”上分享阅读感受,实现心灵的碰撞。举行以“苏中梦 湿地情”为主题的书法家进校园活动,特邀著名书法艺术家来校现场挥毫泼墨;组织全体教职工欣赏德国不来梅新年音乐会,增添校园文化艺术氛围,提升了师生艺术品位。2.建设温馨教工之家,学校送教师生日贺卡的设计和祝福语都是发自内心的智慧原创;教师俱乐部组建“清影舞韵”、“每天书友会”等八个教师社团,丰富课余生活;举行“寻找学校最美场馆,拍摄工会全家福”活动,全体老师通过参与活动提升了幸福感。3.引领健康生活理念,装饰美化学校体育馆、乒乓馆和羽毛球馆;“未来教室”启用、无线校园网实现全覆盖,为师生锻炼、休闲娱乐提供便利;邀请苏州市专家、名医走进校园提供问诊服务,为师生及教师家属的健康带来福音;用“抛洒彩虹粉,播撒希望和祝福”彩虹跑的方式迎接了2015年的到来。
笔者:经过十年发展,园区校拥有突出的成绩和鲜明的特色,请姜校长为我们展望学校的发展愿景。
姜校长:就是用“坚守”和“创新”来实现学校新的发展和跨越。
一、总体思路
园区校的总体发展目标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素养和学业成绩,提升教师职业境界、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科研水平,强化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社会美誉。
用“坚守”和“创新”来实现学校新的发展和跨越,坚守办学方向,深化内涵;坚守教育模式,强化管理;坚守学校特色,丰富途径。加强学风建设、教风建设和特色建设,以“怀天下、为正行、会生活”为目标培养新形势下的“阳光少年、学习能手”;以“真热爱、有梦想、富智慧”引领教师成为“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育人典范;深化学校寄宿制生活、湿地文化、地球学习村计划三大特色,使学校成为教师、学生的“梦工场、学乐园、成长地”。
二、创新路径,培养更高素养学生
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以省级课题“幸福德育模式的构建与研究”为抓手,推进学校积极健康的德育模式构建,推行寄宿书院制管理模式,丰富“生活教育”内涵;实施年级主题管理,分别以“习惯、青春、理想、适应、选择、奋斗”为主题开展年级德育工作,并形成德育工作体系;推进艺体教育,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加快学生创新品质的塑造、创新素养的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重点推动西交大少年班的课程管理和实施。
三、确立目标,打造更强师资队伍
强化工作基本规范管理和教学七认真常规管理,建设一支规范队伍;注重以人为本、实施人文关怀,通过学校环境美化和工会暖心活动,引领一个和谐快乐团队。以“让学生语言、思维、情感、灵魂动起来”为目标打造学校“精致灵动课堂”。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科研提升搭建平台,通过“西马书院”教师研修平台、“名师工作坊”教师发展共同体和《江苏教育》《科学教育》等刊物,为老师教学、科研提供路径支持和物质保障,促进教师主动发展、自主发展。
四、特色彰显,塑造更美学校形象
通过开发博物馆探索课程、完善地球学习村课程、整合完成生活管理课程深化学校已有特色;实施“借力高校强化衔接、助推学校发展提升”计划,借助苏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建设园区校课程体系,通过课程建设、课题合作、学科渗透等方式,实现学生多元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彰显的目标。实施“多元文化体验开放课程”,面向社会不同群体量身定制课程,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提高在校学生的朋辈互助和志愿服务意识、社会实践能力,传播园区校校园文化,提升园区校的影响力。
笔者:谢谢姜校长就以上话题接受我们的专访。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园区校依托自己的校本优势,创新发展,必将成为更加醒目的教育文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