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的培养

2015-09-10 07:22梁志红
考试周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培养方法语文教学

梁志红

摘 要: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形势非常严峻,生源素质有所下降。部分学生背负后进生标签,心理不够健康,人格不够健全,而有无健全人格是直接影响个体成才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由片面强调传授语文知识、技能、技巧,转向通过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塑造健全的人格。在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深刻剖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引导中职生感悟人生,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了健全人格的培养。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健全人格 培养方法

当前,全球化的金融危机不仅殃及国家、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也有一定的冲击。不少涉外企业因为金融危机而倒闭或减产。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广东省就有7千多家企业倒闭,因此对劳务工的需求量大大减少,从而影响了中职学校的招生。学校招生形势非常严峻,生源比往年同时期有所减少,生源的素质也有所下降。部分学生被贴上后进生标签,心理不够健康,人格不够健全,而有无健全人格是直接影响个体成才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格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将由片面强调传授语文知识、技能、技巧,转向既重视知识、能力,又重视发展学生健康的人格。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一些学生受社会、家庭及个人的影响,形成了胆怯、孤僻、自私、冷漠、任性、唯我独尊、为所欲为的性格。不会与人合作,不能经受任何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很差,致使遭受一点挫折就很容易心理崩溃,甚至采取出走、轻生等极端的行为,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不择手段,对家庭、社会造成很大危害。

据中国心理学会对全国22个省市的调查结果显示,约13%的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有关专家表示,存在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孩子实际人数远远不止这个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现在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就是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于漪老师在理论研究、现实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是语言的工具训练和人文教育的综合。”主张学语文不只是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语文教育就是教文育人。

二、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塑造健全人格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因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时期严格要求下才能逐步养成的行为方式。在这一点上,它与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相通,而且融为一体,是相辅相成的。

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要求学生读书时掌握“圈、注、批、划”,边读边思,品味鉴赏等学习方法,并坚持写一些读书笔记,摘录一些佳句名段等,做好语言的积累。如此,学生不仅学习了语言的传神之笔,领悟了文中蕴含之意,而且培养了科学的读书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审美能力等,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塑造。

留心周围事物,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并能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也是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其次是通过范文学习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鼓励学生捕捉、发现生活中有意义、有趣味的点点滴滴,并把自己的真切感受写成观察日记与学生口头交流,对锤炼学生的意志力很有好处。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还有很多,事实证明,在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自律、刻苦、勤奋、持之以恒等好的品质、顽强的意志力、自我调节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审美能力等健全人格都得到了发展。

三、因势利导,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在语文教学中,应因课制宜、因势利导,将课文中的人文因素发掘出来,进行阐述,使学生受到陶冶、铭记在心,成为他们理想人格的目标。如在教学《邓稼先》一文时,通过了解百年的屈辱史,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感,学习邓稼先在远离人烟的荒漠中与机械为伍,与数据共眠,默默无闻,为国奉献的精神,学习邓稼先为人忠正、为国忘我的民族精神。

《致橡树》这首诗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诗人借助“木棉”这个形象,表明自己的爱情观,即不依附“橡树”——诗人心中的恋人,而是与“橡树”相依为伴,同甘共苦,一起拼搏、一起奋斗,共同构筑伟大的爱情,创造辉煌完满的人生。教学这篇课文时,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告诉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对异性同学产生爱慕和好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但如果男女双方互写情书、相互约会,过早确定恋爱关系就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因为这一阶段学生在思想上、性格上还不成熟,世界观尚未形成,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看法还比较幼稚、片面,在这种情况下谈恋爱,今天可能思想上保持一致,一段时间后却产生分歧,不久就分道扬镳,这不仅影响了学习,而且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最主要的还是学生尚在求学期,事业还未定向,应该抓紧时间,积累知识,增长才干,奠定人生基础等。

在教学中,教师要进入“角色”,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妙语如珠的讲解,循循善诱的启示,让学生感受这些人物伟大的精神力量,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树立理想的人格目标。

四、深刻剖析课文中人物形象,引导中职生感悟人生

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过程。通过分析,让学生从或善或恶、或忠或奸的人物身上区分人性中的美与丑、善与恶;从人物或喜或悲、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的意义,体会作者寓于作品中的道德评判,从而提高人文素养。从正面和反面人物形象上感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让学生认识到应该如何做人,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如在教学《项链》一文时,通过对主人公玛蒂尔德形象的分析:由于她艳羡虚荣、追求享乐的庸俗思想,导致她葬送十年青春和美貌及付出十年艰辛的代价。我们对玛蒂尔德这个人物不能全盘否定,她性格中还是有可贵之处的,如丢失项链后,她毅然决然地借巨款赔偿一条一模一样的项链,归还时还为这挂替代品而惴惴不安,表现出她自尊、诚实、守信的美德。再如她身遭厄运却没有被压倒,而是在穷苦的生活中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攒钱还债,又表现了她意志刚强的品质。

通过对正面人物形象的分析,让学生感受理想人格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崇高愿望,唤起他们对理想人格的追求;通过对反面人物的讨论、分析,促使学生反省自身,得到启发,不断完善自己。勇于向生活挑战,同命运抗争。

五、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师要建立富有人文精神的教学风范

教师的职业是以精神振奋精神,以气质影响气质,以人格塑造人格的职业。语文教师尤其如此,“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课文文本进行深入挖掘和解析,而且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丰富及提高人文修养与师德修养,善于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学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不断丰厚文化底蕴,不断增强人格魅力。在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语文方面的审美素质和能力实现健全的人格与心灵的和谐。课堂上,教师轻松自如、得体大方、庄重优雅的教学态度,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生动清晰、抑扬顿挫、幽默风趣的语言,通俗的例子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知识理论容纳在以美的形式带动的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和谐新颖的创造性学习环境中。同时,将感知、表象、情感、理解等因素综合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建立富有人文精神的教学风范,形成严谨的教风,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逐步使学生的人格健全化。

中等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中职教育对中国工业生产、社会稳定和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事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中职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健全的人格是成功的基石。因此,语文老师应该自觉主动地运用语文教学这块阵地,不断探索健全人格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宦平.语文(第四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2]方敏.论语文学科教学中健全人格的培养[J].浙江教学研究,2004.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培养方法语文教学
如何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