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综合题解题思路探析

2015-09-10 07:22周培良
考试周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综合题解题材料

周培良

摘 要: 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考核的主要能力,也就是充分考核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论述、证明等多方面的能力,考查这方面能力的题目常常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高考综合题往往采用新素材、新情境和从新角度设问,试题难度较大,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它能充分体现高考的选拔性特点。怎样才能迅速、准确、完善地解答好各类地理综合题呢?教师要了解新课程并掌握新课程之下的各类地理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加强解题训练,逐步提高解题能力,从而掌握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在高考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必要基础。

关键词: 高考 地理综合题 解题思路

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不难发现,地理二卷综合题都是以文字、图表为背景,提供大量新素材、新信息,创设问题新情境,多角度、多层次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有效信息、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这已成为地理学科的显著特色。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高这一能力?现我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关于地理综合题的解题方法与策略的思考作说明。

一、仔细阅读材料和图等素材,获取和解读信息,明确试题的立意和设问。

综合题往往都要提供一些信息,信息的表现形式有文字材料或图表。文字材料一般包括试题条件、试题要求和考查意图等内容,解读文字材料最关键是抓住“关键词”和“限制语”。关键词和限制语主要有:①时间限制时间有时刻、日期、季节、时期、地质年代等之分。②空间限制:地理位置包括经纬位置、海陆位置、海拔位置和相对位置;海洋与陆地、东部、西部、中部、南部和北部、高空与近地面、地表与地下。③属性上: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范畴之分;也有抽象和具体之分等。即使是属性相同,还存在级别高低的差异。因此,高考题中所给的材料切不可轻易放过,要认真阅读。找出有效信息,是解题不可缺少的,甚至于本身就是试题的答案。解题时必须认真阅读材料,对材料进行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综合分析,明确材料的中心问题及属性,理清它们与地理学科中哪些知识、规律和原理产生联系;明确问题产生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辨别哪些是人类活动对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起主导作用,哪些是关键性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样,通过阅读从材料中提取关键性信息,掌握材料的核心和问题的本质,为进一步分析提供基础。为了准确把握材料的有效信息,真正读“懂”题,避免“下笔千里,离题万里”的苦恼,笔者认为学生在阅读材料时可分以下三步进行。

第一步,通读。即全面阅读,整体把握信息。分析问题就是明确问题的内容与目的,了解解决问题的条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审题过程,这是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学生解答问题,必须清题意,明确问题问什么,提出什么要求,等等,而要解决该问题,需要从材料中提取哪些有用条件解决问题等。通过近年高考题型分析,可以看出高考命题的材料题就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通过有用信息和已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归纳并整理得出结论的能力,这充分体现了对能力的考查,而不是默写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这一方面必须在平时作题中训练。分析问题这一环节,通常被学生忽视,学生一般是拿过来题就做,缺少分析问题这一环节,这往往是学生在应用地理知识时出现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分析问题是学生的一种智力活动,它包括学生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以审题为例,首先要有正确的认知过程,即看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思维过程理解题意,进一步分析题目所给概念的关系,明确题目要求。通读的目的就是大致弄清楚本题是人文还是自然地理;是中国还是世界地理;是不是综合了人文与自然、中国与世界;是不是自己熟悉的;是不是紧扣了社会热点,这个热点自己又了解多少;本题涉及哪一本教材,哪一章节;材料中的图是教材中的还是以往试卷中出现的,如果图感觉似曾相识或根本没见过,则或许是我们熟悉的图表的“变脸”,因为要相信万变不离其宗,“宗”即“课本”。可见,通读的效果在于“定下心”。

第二步,画圈。即抓住关键信息,筛选有效信息。我发现很多英语教师在给学生训练阅读理解时,都强调学生要边阅读边画圈。圈什么?圈与题干一样或相近的一些短语或单词。这样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读懂材料,并能迅速抓住关键信息。虽说“隔行如隔山”,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那么,什么是地理的关键信息?地理科学研究的是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及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解题时能知道“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现象”显得尤为重要。我把上述信息称作地理综合题的“黄金信息”,当然是有效信息。不仅阅读材料时需要对有效信息进行“画圈”,阅读题目的设问也需做这个工作。因为只有明确了题目要我们干什么,才能“答即所问”。例如,题目让学生“评价或分析××区位”,关键信息就是“评价”或“分析”,这两个词都是中性词,就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评价或分析。如果题目要求“分析××有利的区位”,关键信息自然就是“有利”了。可见,画圈的效果在于“定细心”。

第三步,标注。地理综合题十之八九都是提供图文材料,所谓标注就是把文字材料中直接(显性)或间接(隐性)获得的有效信息(如,经度、纬度、海拔、方位、地名、风向、流向、时间等)标注在材料的图中,以明确、丰富图表信息,为进一步打开解题思路提供充足的感性信息(或依据)。可见,标注的效果在于“定清心”。

二、积极联系教材,拓展地理思维。

虽然材料分析题提供的情景是联系社会实际的问题情景,对学生而言是新情景和新问题,然而它必然是教材内容的“影射”。以教材的原理、规律和模式为知识基础进一步分析材料,进行横向的延伸与纵向的深入拓展,以求触类旁通,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探索解决措施和对策也就是所谓的会应用知识,就是为解决问题而回忆相关知识并选择有用知识的过程,从而为解决问题做好准备。会用知识,这不仅需要记忆,而且需要对已有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地理知识本身的特点,往往使学生出现某些弱点,而不易重现已学知识,甚至重现错误的或带干扰性的知识等。例如,回答“说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一题,题意与要求十分易懂,但对这一界线已模糊(可能与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分界线混淆)甚至忘记,就无法解答此题。另外,地理概念复杂多样,有些概念十分接近,但又不同,容易造成重现错误或出现干扰性知识的现象。例如,地形、地形区、地势、地貌,是相互联系,但又不同的概念,在解答问题时,容易弄混。例如,题中要求“写出图中的×处的地形区名称”,很多学生写成“高原”、“山地”之类的地形名称,却不知必须写成“××高原”、“××山地”,导致失分。再如,题目问“北美的地势特点是什么”,如果把答案成了“东部为高原、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山”则意思虽然不错,但不符合题目要求,学生写的显然是北美的地形分布特点,地势特点应写成“东部和西部高,中部低”。为了解决问题要会用知识,就需要加强巩固知识的教学,对知识有良好的记忆,同时要不断加强知识系统化,了解知识间的联系,这些都有助于重现知识。此外,教学中经常介绍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事例,有助于学生重视知识。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逐步构建完整的地理事物的综合分析思维方法,知道应从哪些角度全面地、综合地分析和评价不同地理事物的特点。例如,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要知道从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关位置、范围、界线)、地形(主要类型、组成、地势、地表形态、分布、成因)、气候(气候类型、气温与降水特点、温度带、干湿区、成因)、河湖(分布、补给、水文与水系特征、成因)、植被(类型、分布、特点)、土壤(类型、分布、特点)、自然资源(种类、分布、数量、质量、优势和制约性资源)等方面分析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可以从区域社会构成特点(人口状况、民族状况、宗教、文化、教育、传统)、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区域在世界或全国的经济地位、农业、工业、商业、旅游业、交通、城市)、区域经济竞争力(优势、制约性因素)、区域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综合分析区域内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各因素,明确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另外,要牢记地表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不仅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也存在密切的联系和制约关系。

三、主动迁移材料,打开解题捷径。

教材中用文字叙述的地理事物的特征和发展,演变过程,许多都可以通过图形表现出来。运用图文转换和图形变式进行能力考查是高考地理命题的一种重要方式。例如,地球光照图应善于把平面图迁移为立体图;斜视图迁移为正视图;俯视图迁移为侧视图。在地图中应善于把等高线图迁移为地形剖面图。再例如,将材料中的传统工业区向“德国鲁尔区”迁移;新兴工业区向“美国硅谷”迁移。总之材料迁移的总体原则是要把抽象的迁移为具体的;陌生的迁移为熟悉的;复杂的迁移为简单的,这样自然就打开了解题的捷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地进行图文转换,图形变式训练,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是提高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往往能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四、针对具体设问,严密组织答题。

地理综合题能否严密组织答题体现了学生的个人全面素质的高低。地理综合题的文字表达要努力做到科学性、规范性、专业性、简洁性、完整性、逻辑性、明确性、条理性和层次性。例如,科学性就是要求不违背科学原理;规范性就是要求不用口语化答题,要用科学术语;专业性就是要求尽可能地使用地理学科的专业名词;简洁性就是要求回答问题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明确性就是要求答题一定要答在点子上,不能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等。另外,要尽可能少写或不写错字、别字,字迹要工整、大方,要点最好用“①②③④”标好,要点之间用“;”隔开,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最后,答好地理综合题还有两个小窍门:一是要紧盯每一小题后面的小分,做到“看菜吃饭”,例如,5分的小题必然答五小要点,6分的小题往往答三小要点即可;二是采取“模糊答题策略”,例如,答北海道渔场的成因,如忘记了影响的洋流的名称,直接答成“寒暖流交汇”即可,当然这个策略的前提是不得已而为之,弄清课本知识当然是最好的。

要取得高考地理综合题的优异成绩,除了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具备科学的地理思维体系之外,还需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思维的敏捷性,即能够准确而快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方法;思维的灵活性,即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巧妙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深刻性,即善于深入思考,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善于全面地思考和分析问题;思维的创造性,即能够独辟蹊径,打破常规,创造性地进行思维和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综合题解题材料
巧用全等形 妙解综合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
用“同样多”解题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an=f(Sn)型数列综合题浅探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