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林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生物学科内容就如同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生物界一样具有多样性,如同生物的进化与变异一样具有规律性和不确定性,如同生物体的构成和生长一样具有复杂性和发展性,就决定了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更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因而,生物学科适合探究学习的内容极其丰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学习”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正因如此,很多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入“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探究学习并没有取得“探究学习”所要求达到的实际教学效果,相反,造成了大量无效教学。
一、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无效探究
1.“乱”探究。探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开放性、问题性与过程性。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能够运用探究性学习,也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如果教师对探究性学习的实质理解不到位,对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条件的适切性把握不准,遇到重点、难点或复杂的内容就想让学生“探究”,再加上对探究过程不能做出科学预设,进行合理引导,就会产生事事探究、样样探究、问问探究的无目的、无标准的“乱”探究。如某教师在教授《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节时,设计了角色扮演的探究性活动,教师安排学生分别扮演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等细胞器,表演时各个“细胞器”轮流上台自述名称、结构和功能等知识点。这一设计教学仍然只是一种变相的强化记忆,看似活动热闹,而并非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的探索情景中,完全属于一种无效的“乱”探究。
2.“伪”探究。杜威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应该专注于以往所获得的实践性知识,即直接经验,通过将学习者置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让他们在未知领域中探索,不断生成新知识,新知识的产生为新的探索提供了基点,这样的知识才会有用、才会持久。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出于对教学目标、教学时间的考虑,总是按照探究学习的基本环节和要素机械地设计探究路线,然后组织学生按部就班地实践或经历探究过程的每一步,其实质还是牵着学生走向提前设计好的教学目标。这种“彩排式”的探索中,学生缺乏对现象、事件和观点的假设和质疑,更缺乏对问题的自主探索和操作的自我设计,学生的思维仍然停留在原有基础上,没有得到激活和提升,造成一种毫无意义的“伪”探究。另外,教师把验证性实验当成是一种探究学习实施教学,还有对探究学习的类型把握不准,比如把应该运用“史学方法”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资料型探究;把资料型探究问题当成调查型探究问题等,都会造成这种“伪”探究。
3.“超”探究。新课程希望学生能以类似科学家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发现问题、分析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达到知识、技能、态度和思维品质共同提高的目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体现探究学习的重要性,出现了超越学生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脱离教学目标的无原则地拔高探究学习标准,甚至把探究学习当成是科学研究的“超”探究现象,給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内损,其结果只能是无效而终。例如,在学习《性别决定》时,若提出“为什么人类的性别比总是接近于1:1”,这样的探究性问题对学生来讲是根本无法探究的,因为性别决定的概念比较抽象、复杂,再加上学生对性染色体知识掌握不足,这样高难度的探究学习必将造成无效结果。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对探究问题作出科学预设,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不能因为一味地追求探究而忽视实际教学效果。比如对于减数分裂、DNA的分子结构、基因工程等遗传学知识运用探究学习显然是非常困难的,其实采用接受式学习应该是最有效的方法。
二、无效探究的原因及对策
1.理论与方法的欠缺。探究学习对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然而在我国“探究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很不成熟,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师范教育没有设专门的课程学习,再加上很多教师没有通过系统培训,教师能力不足必然造成实施过程的力不从心,组织教学不到位。因此,教师“探究学习”的教学理论与方法的欠缺,教学理念、业务素质不高是造成无效探究的根本原因。为此,加强教师对有关“探究学习”的理论学习和培训是当务之急,组织教师进行课堂实践的探索研究,建立符合我国学生实际的“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2.学生主体意识缺乏。探究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学”,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依赖性,自身学习主体意识不强,教师提出问题不能积极地思考,也不能主动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而是等待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致使探究学习流于形式。主体意识的核心首先是要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积极构建,比如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必须让学生通过思考能够提出问题:“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会吸水和失水?”然后思考提出假设:“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其次,要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教师要利用“微格式”的探究教学,针对某一个或少数探究环节设计教学,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
3.教师主导作用弱化。由于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教学中一些教师不重视在探究学习中的主导作用,比如,忽视对探究问题的设计,探究情境的创设,对探究过程的引导和控制,以及探究学习所需资料、材料的准备,等等,盲目追求每个知识点都让学生探究,片面夸大学生自主活动,造成学生思维的方向性差,缺乏深度的不良习惯。因而,教师一定要发挥在探究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必须做到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及时予以提示、点拨、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探索情境中不断进行积极构建,从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