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锦章
摘 要: “问题学生”的转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其存在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普遍性。能否有效转化“问题学生”成了教育工作者的一大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问题学生”不是天生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多分析探究教育环节中的问题。
关键词: 问题学生 教育教学 转化方法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那些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对于“问题学生”,我们不能一味责备或歧视他们,而应该多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对症下药,正确引导他们走出阴影。下面我谈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问题学生”的一些看法。
一、“问题学生”的特点
1.缺乏是非观。“问题学生”一般在人生观、是非观、理想、自信等方面存在模糊认识。他们做事不计后果,冒失鲁莽,不能对自己的言行做出正确判断,容易受到个人情绪影响,缺乏正确判断是非的能力。
2.缺乏学习动力。“问题学生”在学习上态度消极,无兴趣、无目的,造成了学习效率低下。课堂讲话,玩手机,开小差,睡大觉是正常现象;课后作业不完成,抄袭屡禁不止;考试作弊,对学习成绩麻木不仁。
3.逆反心理强。“问题学生”对老师家长苦口婆心的教育劝说不屑一顾,不是接受而是消极抵抗,产生极强的逆反心理。要求“我”做的“我”偏不做,不要求“我”做的“我”偏要做,对自己的对立做法很有成就感,跟老师和家长对着干成为其炫耀的资本。
二、“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今社会不断发展,学生渉取知识内容的途径不断扩大,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日益凸显。特别是黄赌毒、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及读书无用论等不良邪气在侵蚀他们幼小的心灵,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问题学生”在这些思潮的推动下产生了。
2.家庭教育的不当。“问题学生”源于问题家长。一方面,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放纵、溺爱、娇惯子女,导致子女学习生活缺乏自立能力,过分依赖父母长辈。另一方面,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导致其对子女教育的片面简单、粗暴单一、缺乏耐心,动不动就大打出手。这不仅无法起到教育效果,反而激起了子女的逆反心理。这是导致“问题学生”形成的重要原因。
3.学校教育的失误。“问题学生”除了受到社会、家庭的影响外,还受到学校教育失误的影响。部分学校老师的体罚、变相体罚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对考试成绩排名座次,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片面追求升学率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摧毁了学生的自信心。这些无形的伤害使得这些学生更加产生厌学情绪,继而无事生非,各方面全面滑坡,成绩越来越差。这直接导致学生厌学,师生矛盾激化,陷入了恶性循环。在教育“问题学生”上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
1.教育学生要有五“颗心”。即对学生要有爱心,生活上要多关心,处理矛盾要当心,做思想工作要细心,反复抓工作要恒心。
(1)爱心。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对“问题学生”不厌恶歧视,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记得初一新生刚入学时,我班一个叫杨建铭的小男生,个子不高但脾气很爆,经常威胁同学,“出口成章”,同学们都让他三分。经过多次交谈知道他的问题来源于他对别人的防备心理,由于小时候不小心摔断了腿,造成了走路不正常,自己觉得跟别人不一样,经常认为同学们取笑他,这形成了他不合群的孤僻、暴躁性格。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经常主动与他接触,学习上关心他的成绩情况,生活上嘘寒问暖,结果消除了他的心理壁垒。现在他对学习投入了,不再与老师、同学唱反调。
(2)关心。对“问题学生”要使他觉得老师在关心他、爱护他,这样他才能相信老师说的话。这时与他谈生活、家庭人生、学习、就业,才能使他对生活充满希望,并自觉做到关心父母关心班级,对人生重新认识,树立学习信心。
(3)当心。“问题学生”的人际关系通常不好,经常与同学、老师产生矛盾。为此,处理“问题学生”的矛盾要当心。不能有什么坏事都往他们身上扣,认为坏事都是他们所为,首先要了解问题的真相、事情的来龙去脉,要考虑选择的教育方式、说话的语气,否则会适得其反,激化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4)细心。对于“问题学生”要时常跟踪,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如通过个别谈话、沟通家长、表扬鼓励、正面疏导、指明方向等方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黄国明同学一直是我班科任老师最头疼的“问题学生”。从他的背诵抽查情况看,记忆力并不比尖子生差。对此我对他进行了及时表扬,让他品尝到受表扬、赞许的快乐。
(5)恒心。“问题学生”在转化过程中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认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性,正确对待、耐心等待,有长期的计划和打算,并不断调整方法。总之,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要做到坚持不懈。
2.家校联系,形成合力。“问题学生”的出现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密切联系。因此,对他们的转化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及时让家长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通过家长反馈的信息全面了解“问题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全盘掌握他们的动态和变化。当然,最关键的是了解“问题学生”积极的一面,同时要求家长努力改善家庭环境,改进教育方法,加强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尽快促进“问题学生”的根本转变。
3.正面教育,包容对待对“问题学生”所犯的错误。我们不仅要从学习上、生活上关心他,更要用火热的心温暖他们孤寂的心灵。“问题学生”犯错是常有的事,若一味严厉训斥、指责,则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影响他们的思想和情绪。
总之,转化“问题学生”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坚定信心,科学教育,这些迟开的花朵就会开得更加绚丽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