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娜云
摘 要: 对话教学提出的意义在于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革命,既是教学认识上的革命,又是教学实践上的革命。它消解了传统教学中主客体的对立关系,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一般为传统的独白式教学法,学生只靠听课获取知识,缺乏与教师的有效互动,不利于学生理解记忆,而对话式教学则注重交流和互动。对话中,学生主动接受知识,不仅加深记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民主、平等,沟通、合作,互动、交往,创造、生成,以人为目的,无疑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全方位改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 中学思想政治课 对话式教学 教学实践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了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六项具体的课程改革目标,主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世界观的过程”。在这场课程文化变革中,自主、合作、探究、对话等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主要话语。对话教学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的,而且很快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对话教学是对话时代的产物
对话式教学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相对于传统的独白式教学,对话式教学在中学政治课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发挥着巨大作用。
1.中学思想政治课需要构建合理的对话式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特殊课程,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作用。初高中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身心发展与其他年龄段有许多不同特征。由于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正确的价值引导,又需要经由学生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准将深刻的理论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体验,通过学生的道德践行和生活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知行统一。
因此,由于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正确的价值引导与尊重学生的思考、实践相统一就成为思想品德课程遵循的原则。传统思想政治教学中采用的片面强制性的理论灌输法,从根本上违背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只有传统讲授法同对话式相结合,二者相互配合,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
2.对话式教学模式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遵从教师权威,承认并维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否认并剥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与权利。随着传统教学的缺陷在现代教育中日益凸显,体现时代精神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对话式教学成为现代教学改革的方向。
教育领域开始认识到“对话”在当代及未来教育中的价值。对话式教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在交往和互动中进行创造性学习。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学校教育主要途径的教学必然要学会对话,从而生成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思想政治课对话式教学中,教师提出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主动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敢于对教师的讲解内容提出质疑。对话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对话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和策略,而且是教育本身。在对话过程中,教师给予每个学生同样的关注和鼓励,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认识。鼓励学生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不放弃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使学生在互动的对话式教学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获得更丰富的人生。思想政治课对话式教学的现实意义在于把教学目的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把学生培养成能动的、创造的、富有探索精神的现代人。
二、调整教学模式,转换教学理念,将对话式教学用于教学实践
1.对话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现状
由于长期以来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平等、对话远没有变成人们的生活理念和自觉追求,对话教学因此并没有成为教育领域的普遍实践。越来越多的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调整教学模式,转换教学理念,将对话式教学用于教学实践中。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对话式教学如何实践得到了重視。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已经开始普及。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对话的重要性及优势。因此课堂中,教师积极与学生进行问题探讨,并且鼓励学生与学生讨论。教师在备课阶段大量阅读教材相关资料,精心准备问题,授课内容不仅局限于教材,而且密切联系实际,用富有层次性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其次,教师逐渐把课堂还给学生,不再是课堂上的“权威者”。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教师要鼓励每位同学都发言,参与讨论。政治课教学目标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觉悟。需要我们抛弃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观念,抛弃传统灌输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对话式教学模式的合理构建
第一,教师要关注教学中的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真诚地倾听他们的声音。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往政治课堂是教师独自表演的舞台,要改变这种现象,不仅要在制度上进行改革,教师本身也应该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与时代相适应。
(1)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世界的方式,他们的言谈举止、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及对诸多事物的看法都应该得到尊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不是简单的思想交流,要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尊重学生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同文化造就了不同个体,每个文化都为自己存在,所有文化都能共同成长。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的个体的思想会有很大差异,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思想。尊重并不是在学生面前放弃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而是在坚守和捍卫自己思想的同时,鼓励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尊重学生的语言权。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文化差异和思想差异。这样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完美、更丰富的人性。
(3)善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只有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才会对现实进行不断改造,才会不断实现自身的人性化。教师应从现实的、具体的并能反映学生意愿的情景中选取教育内容,向他们提出各种挑战,促使他们进行思考。没有问题就不能进行批判思维,就没有创造力。因此,每位教育者都应该明白,教学不应只是注重知识传授还应该促进学生思维和批判意识培养。
(4)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育民主与平等是教育发展的主流,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把教师和学生都当做主体。只有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双方才能合作,才能实现雙方人性的不断丰富与完善。因此,教学实践中,师生围绕一个目标提出问题,反思问题,共同对话,共同学习。
第二,课堂教学中,不仅应当注重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还应该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正确的三观不是仅靠灌输就能树立起来的,需要学生在不同价值观中进行讨论分析,实现不同观念的相互碰撞,最后主动接受正确的观念。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不容忽视,每个学生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和对世界社会的认知,同一个阶段的学生有相近的年龄、心理和知识水平。学生之间互通有无,学生的生活体验给课堂讨论带来大量鲜活资料。这样,生生对话的方式把单纯的知识传授从严肃的课堂延伸向社会,有助于知识点的识记,并且学生的价值观、情感观等将在对话交流中得到完善。
对话不仅是一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不仅是一种激活课堂的教学技巧,更是一种走进心灵的教育境界:不仅指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进行的讨论,更指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与交流。对话式教学以强大的感染力与生命力成为21世纪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新理念。我们要加快对话式教学进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实途径的研究,以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对教育对象的吸引力,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朝着科学化、人性化、理性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增田,靳玉乐.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5).
[2]杨扬.中学政治课对话式教学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