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江苏历史高考命题特点及其教学启示

2015-09-10 07:22阚坷朱丽娟
考试周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命题特点教学启示

阚坷 朱丽娟

摘 要: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江苏历史高考逐渐实现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具体体现在: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渗透社会史观;重学科素养和学科思维。只有研究新高考,调整教学策略,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的要求。

关键词: 江苏历史高考 命题特点 教学启示

从2004年到2014年,江苏经历了11年的高考历史自主命题实践,其中历史高考命题实现了从传统的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重大转变。近五年江苏历史命题呈现了“能力立意,渗透新史观,重史学素养”的江苏特色,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创设新情境

江苏命题者从2008年开始严格遵循《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说明》的要求:重视新材料和新情景的创设与使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命题者在题干中利用教科书以外的历史材料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准确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

例题:(2012年江苏卷第10题)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團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本题引用20世纪80年代末台湾同胞返乡运动的史实,呈现了一个部分台湾同胞盼望祖国统一的感人场景,以此考查台湾问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题干的关键词“自由返乡运动”、“想家”等信息体现台湾同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台湾还有台独势力,故A表述错误。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是在1992年,故C错误。香港1997年回归,澳门1999年回归,D表述错。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教师可在高三历史复习课中做到以下几点,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题能力。

1.准确理解材料主旨。每个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不一样,对这种能力的培养也不是短期就能见效的。史料虽然取自教材外,但材料的核心思想就是教材中相关知识点,所以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仍然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

2.细致审题,获取有效信息。情景题中材料的信息丰富,有时会干扰学生审题,应指导学生看清楚设问,根据设问获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提高做题效率和质量。

3.回归课本,联系所学知识。理解材料和设问后,根据获取的有效信息,回忆教材中学过的知识,找准考点,得出正确答案。

二、渗透社会史观

近年来的高考题中对新史学观念的考查占很大比重,尤其是以往高考中被冷落的社会史观,近来受到重视。社会史是“研究历史上社会结构与日常生活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意识的运动体系,它以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等级、阶级、社区、人口的社会构成,以及上述成分所形成的社会结构及其变动,构成社会结构的人群的日常生活行为变化及其观念,产生变化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因素为研究范畴,揭示其在历史上的发展变化及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与地位;它是历史学的一门专史,并将研究置于整体史范围之内,以促进历史学全面系统地说明历史进程,以及可能了解的历史规律;它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科学的许多学科有着交叉研究的内容,具有多学科研究的性质及方法,并将随着各种相关学科的发展,丰富其研究内容”①。

例题:(2009年江苏卷第21题)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童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2分)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3分)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5分)

从题目引言可知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史研究中的社会群体“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的社会活动。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提炼信息的能力,第一问从材料中“其俗勤啬好殖”、“启中举”可知江南士大夫致富的途径主要是发展工商业和通过科举考试获得特权。第二问从“伦教荡然”、“席费千钱而不为丰”、“而好讼致穷”可知答案。

历史教师在复习课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改变错误观念,重新审视社会史的重要地位。教师要主动学习社会史理论,只有自己了解社会史的研究内容,掌握社会史的研究方法,才能指导学生从理论的高度理解社会史内容,而非简单识记教材中关于衣食住行的知识点。(2)整合教材中的社会史知识。社会史的鲜明特点是关注历史的整体性。教师要挖掘近代中国人们日常生活习俗变迁背后的制度因素,把社会史和政治经济史整合起来,便于学生理解记忆。(3)教学中注意利用本地资源,如当地文化遗产、江南民间社会群体、当地商帮的历史,等等。社会史的特点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考查史学素养和历史思维

《考试说明》要求“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2010年开始,历史高考江苏卷出现开放性主观题,要求学生明确概括观点,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和提供的史料进行论证,这种题型已经成为历史高考改革的趋势。

例题:(2014江苏卷第22题)1885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从主考人员、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看,王韬课士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

——据王尔敏《王韬课士及其新思潮之启发》相关表格简编

材料二:此编所命诸题,……巨细精粗,无乎不贯。诸生所对,皆能荦荦举其大端,集思广益,萃众长而备一得。成有裨于国家大计。盖诸生讲求西学,揣摩时局,日就月将,进而益上。较之前时,已大相徑庭矣。

——王韬《格致书院课艺》

请答题:

(1)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3分)

(2)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是近代性。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思想:洋务思想和中国近代化,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调动运用知识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第二问是典型的小论文题,要求从材料中找出王韬课士中体现近代性的内容进行论述。

在高三复习课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具体的答题流程,并且强调遵循答题步骤的重要性。第一步是仔细审题,明确题目中的论述要求。第二步是理顺思路,构思论述框架,切记以材料为基础、观点为核心展开论述。第三步是史论结合,层层递进地表达观点。最后一步是检查语言表达细节,不能有语病,语言表达流畅,字迹清晰工整。

强化日常仿真演练。在日常解题训练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解题的思维倾向,尝试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探究学生解题失误的根源,因材施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对训练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高解题水平。

总体来说,2008年以来的江苏高考充分体现新课程背景下学习评价改革的要求,很好地实践了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理念。虽然试题难度较往年有所提升,但基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命题编制体现一定程度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一线教师和学生只有适应新高考,才能获得教与学的双丰收。

注释:

①冯尔康.中国社会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

猜你喜欢
命题特点教学启示
基于学生发展视角的中考试题分析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探究
口译大赛选手心理压力分析及教学启示
中考英语被动语态考点及命题特点
探究雅思口语测试对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分析
尊重差异 别样人生
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探究
诗歌比较阅读的命题特点及解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