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语言符号

2015-09-10 07:22邓婷
考试周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网络语言特点

邓婷

摘 要: 信息化时代,网络飞速发展,使得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语言符号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出现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对其有重要影响。本文旨在从索绪尔和皮尔斯符号学角度出发分析文字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及网络语言符号的特点。

关键词: 文字符号 非语言符号 特点 网络语言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与社会越来越接近,越来越融合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中,人们的生产、生活乃至思维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改变。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语言,首先是一种符号,与符号有共同特点。符号是联结心灵与世界的桥梁与中介,是沟通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桥梁。无论是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都离不开符号存在。本文从符号学角度出发分析文字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特点并解释网络语言符号迅速发展的原因。

二、语言符号学的理论

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日内瓦大学教授普通语言学时,对“符号”提出了一个比较鲜明的解释。在索绪尔的解释中,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统一体。也就是说,符号是一种二元关系:包括能指和所指,它们的结合便成了符号,“能指”指语言符号的“音响形象”,“所指”是能指表示的概念。其实能指和所指,就是符号形式和内容,能指是符号形式即符号形体,所指为符号内容即思想,是符形表示的意义或符号使用者所作的解释,同时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社会性、心理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皮尔斯认为符号是由符号形体、符号对象和符号解释构成的三元关系。符号形体相当于索绪尔所说的“能指”,符号解释是“所指”,符号对象即符号形体表征的客观事物,索绪尔未强调。皮尔斯根据人们不同的需要,提出把符号分为图像符号、指索符号和象征符号。索绪尔和皮尔斯关于符号的“二元关系”和“三元关系”学说,奠定了现代符号学的理论基础。本文结合两者的观点分析文字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及网络语言符号的特点。

三、文字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用符号学理论看,网络语言有两种所指:“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上网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及“网友们上网聊天时临时‘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或特别用法”。网络语言呈现给我们的不是以声音为物质外壳的能指语言系统,不是直接的语言,而是被文字系统所记录下来的、所反映的特殊语言现象。符号学角度下的网络语言是用于网络交际的一种特殊的混合符号系统,可以分为文字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类。文字是书面语言的载体,是记录口头语言符号的符号。非语言符号表现为除语言符号和文字符号以外的其他符号形式。

1.文字符号

文字符号的构成包括复合式、缩略式、借用式、混用式和反语式等。

(1)复合式:firewall(防火墙)、homepage(主页)、chat room(聊天室)等。

(2)缩略式:充分显示了网络语言简洁性的特点,包括英文缩略式和中文缩略式。

A.英文缩略式:BF(boyfriend男朋友)、ASAP(as soon as possible尽可能快)、IS(I See我懂了)、DIY(do it yourself自己动手)、BTW(by the way顺便说一句)等。

B.中文缩略式:MM(美眉、妹妹,表示年轻漂亮的女性)、LG(老公)、JJ(姐姐)等。

(3)借用式:是网络语言的主要生成手段,指用已有的词汇表达新意,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主要包括联想借用和谐音借用。

A.联想借用:菜鸟(网络初学者)、潜水(指隐身在聊天室不说话)、285(指人笨或反应迟钝)、爬墙头(光看帖子不发言)、拍砖(批评或点评等)、油墨(幽默)等。

B.谐音借用:利用相同或相似发音,拼写出不同形式的单词。

a.汉字谐音:斑竹(版主,论坛板块的管理人员)、木油(没有)、酱紫(这样子)、果酱(过奖)、菌女(俊女)等。

b.数字谐音:748(去死吧)、765(去跳舞)、51396(我要睡觉了)、5871(我不介意)。

c.英语谐音:CU(See you,再见)、IC(I see)、How r u(How are you你好吗)、ICQ(I see you我找你)等。

(4)混用式:

A.汉字与字母混用:L公(老公)、L婆(老婆)等。

B.数字与字母混用:3q(Thank you,谢谢)、F2F(Face to face,面对面)、3X(thanks,谢谢)等。

C.中文与英文混用:倒ing(很晕)、郁闷ing(郁闷中)等。

(5)反语式:在网络语言中,利用反语修辞表达出来的不是真实的意思。

可爱(可怜没人爱)、偶像(呕吐的对象)、天才(天生的蠢材)、再见(再也不见)、善变(善变又没天良)等。

文字符号主要以文字为主,文字为视觉符号,用键盘把要说的话转化为文字信息传达给对方。

2.非语言符号

口语交际中,微笑、皱眉、怒吼、生气等生动的人类情感活动可通过有声语言符号系统中听话人的视觉来感受,书面语符号系统中,可以通过文字方式叙述。非语言符号指网络交际中借助一些网络特殊符号对表达的语言交际符号所指意义起加重语气、强调或加入某种感情作用的一些非言语现象(包括面部表情、头部活动、眼部活动或手势等)。依据皮尔斯的符号理论,语言符号可以分为图像符号、指索符号和象征符号,这里主要用图像符号和象征符号分析非语言符号。

(1)图像符号:通过写实或模仿表征符号对象,其表现体必须与对象的某些特征相同,在这里主要是表情符号和QQ表情符号,如(^。^)笑脸、(*^-^*)兴奋、@_@(高度近视)、-_-?(疑惑)、〉_〈(生气)等。

(2)象征符号:是一种符形与对象没有相似性或直接联系的符号,它可以自由地表征对象。象征符号的符形与对象之间的关系仅仅建立在社会约定的基础上,主要包括发饰类、服饰类、形体特征类、器物类、其他事物和行为类等类型符号。

A.“#:-)”(平时不大梳头,头发凌乱的风度),“(-)”(头发盖眼),(:-)”(大光头)等。

B.服饰类。如“:0-)”(戴着面具),“:-)8”(打着领结),“<<<<(:-)”(戴着高帽子),“(:-|k-”(打着领结,戴着礼帽,大概是有重要约会),“q:-)”(戴着帽子),“8-)”(戴着眼镜)等。

C.形体特征类:“(:-”(左撇子),“:%)%”(满脸的青春痘),“:-(=)”(大门牙)等。

D.器物类::M炸弹、:V十字架、:P电话、:H石头、:%小钟等。

E.其他事物和行为类:“(:^)”受伤、“*<|:-)”圣诞老人、“^h”拥抱等。

四、网络语言符号的特点

网络交际中人们通常选用最简单、最明白和最省时的符号表达要说的话,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些语言符号有以下特点:

1.任意性。根据索绪尔的二元论,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性的。单个文字符号最初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同样事物可以用不同国家的语言来表示,如中文“树”的英文则是“tree”,这两种语言音和形都不一样,但并不表示不是同一个事物。因此,可以看出网络语言符号中也有此种特点,如(*^-^*)兴奋、酱紫(这样子)等。

2.社会性。索绪尔认为:“语言既是言语机能的社会产品,又是社会集团为了使个人有可能行使这种机能所采用的一整套必不可少的规约。”语言符号的社会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语言符号是社会事,另一方面语言符号为社会所用。在网络交际中,网络语言是为了适应网络交际快速交流的需要产生的。如CU(See you,再见)、IC(I see)、MM(美眉、妹妹,表示年轻漂亮的女性)、LG(老公)等,这些词现在不仅在网络上流行起来,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被人们接受和使用。

3.经济性。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为了在最短时间内传递出最大信息量,网民不得不创造出或改造出能适应网络交际这种特点的词语,尤其在聊天室中,上网都是按时计费的,因此人们不仅用可读文字符号,还动用数字、图形、表情等非语言符号传递信息,仅仅一个图形就可以代表一整句话,可以给读者和笔者减轻输入文字的负担,例如:886(再见)、:)(开心)、(:<)吹牛大王、VG(very good)、3q(Thank you)等。

4.多样性。在网络交际中,人们不会单一地只使用一种语言符号表达意思,而是选用简单和快捷的符号,特别是对非语言符号的使用,通常人们喜欢在一个句子后附上一个QQ表情或字符表示心情或所处状态。如“偶走了!886!:)(开心)!”等。

5.风趣性。网络语言符号生动而风趣。率先掌握并使用网络语言的群体大多为16~35岁的“新新人类”,这些人易接受新事物且创造性强。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人们选用那些诙谐的语言符号,且创造一些幽默的词语,如可爱(可怜没有人爱)、偶像(呕吐的对象)等。

五、结语

在网络交流中网络语言符号不断发展和广泛使用,已经形成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形式。利用符号学理论,我们会对网络语言符号的构成、特点和发展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于人们熟悉网络,了解网络媒体及日常生活都有重要意义;对于如何运用网络语言符号在网络上与人沟通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加快交流速度,提高打字效率都有重要意义。学会了解网络语言符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宗明.符号世界[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2]王铭玉,宋晓.符号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王顺玲.网络语言的符号学阐释[J].外语电化教学,2008(3).

[4]郑艳霞.从认知视角看网络语言的生成里据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

[5]曲彦斌.计算机网络言语交流中的身势情态语符号探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4).

[6]张绍杰.语言符号任意性研究——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探索[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7]王铭玉.语言符号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郭涛,周利娟.从后现代主义思潮到网络语言符号——网络语言符号动因论之一[M].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6(6).

猜你喜欢
网络语言特点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从模因看网络语言的流行和传播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符号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传播研究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