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辉
摘 要: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是我国当代外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根据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自身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英语教学改革 分级教学 “复合型”专业英语教师队伍 评价考核体系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广泛,当今社会越来越需要既精通专业技术知识,又具备专业英语知识和实际英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所以,英语能力已经成为当今求职者必备的敲门砖。高职院校是向社会输送生产、建设和管理第一线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职业英语教育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用性”为原则,把英语教学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将学生培养成“实战型人才”。然而,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学情况不尽如人意,如何使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适应高等专项教育的新形势?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
1.生源不平衡。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生源由普高毕业生、职高毕业生和中专毕业生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毕业生的英语基础存在很大差异。少数普高毕业生在中学阶段打下了较好的英语基础,他们希望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译能力,进入专升本阶段学习;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差,希望在大学阶段补习中学未能掌握的语言基础知识,同时,迫切希望学一些与专业有关的应用英语,为以后的就业服务;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几乎是一片空白,他们早已把自己列入根本学不懂英语的行列而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只是迫于考试而消极、被动地学习,其学习效果很不理想。
2.硬件(英语教学基础设施)和软件(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目前很多高职高专院校是由中专、中技或其他中等院校升格的,英语教学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升格后投入的资金不足和重视的程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导致教学手段主要还是传统的“黑板+粉笔+课本”的模式,很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影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另外,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是一支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应该比其他学校的英语教师水平更高,知识更多。但现实情况是,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一些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的锻炼和经验积累,在讲授专业英语时,学生本来很感兴趣,但部分老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课堂上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讲解单词、翻译课文,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亟待加强。
3.教学模式落后。
由于师资少、资金不足,不少高职高专院校还是采用传统的“齐步走,一刀切”的模式,将参差不齐的许多学生放到同一个班级授课。由于学生需求不同,程度差别很大,要实现同一教学目标几乎不可能。再加上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单一,教师是讲课主体,学生没有真正的语言体验、训练和实践机会,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未能有效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
4.教材陈旧不实用。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重要工具,随着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日趋成熟。然而,现行教材与人才培养目标仍然有脱节,现在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采用本科公外教材,高职高专生普遍因这类教材难度太大而学起来困难,失去信心和耐心,更增加了厌学情绪。同时,本科教材因重英语基础知识而缺乏实用性,不适应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5.评价体系不科学。
目前部分高職高专还是采取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以一次或几次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如:期末考试,3、4级考试等。这些都是侧重测试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而不注重学生的其他综合能力,这和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相适应。要应对新时期人才培养规格发生的巨大变化,正确处理好基础知识和学以致用的关系,高职院校必须探索和建立与职业能力标准相适应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及学生能力评价标准。
三、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改变教学模式,实行分级教学。
根据教学经验,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时候甚至两极分化严重,因此,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采取分级教学的方式不失为加强专业英语教学的良好手段。通过分级教学,可以使学生各方面水平的提高成为一个循序渐进、牢固扎实的过程,符合教学和学习规律,从而一步一个脚印地上台阶,取得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
2.建立“复合型”专业英语教师队伍。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高职院校的教师不能只是纯学者、理论家,更应该是懂生产、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多能型的人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需要一支既有较高英语水平,又有一定专业知识;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能以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的“复合型”教师队伍。如何解决前面提到的师资力量薄弱问题?学校可以成立由公共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的协作小组,公共英语教师向专业教师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教师向公共英语教师学习语言教学方法,提高英语驾驭能力。此外,还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让专业英语教师到生产第一线锻炼,强化实践能力;或从企事业单位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到系里做兼职教师、开展学术讲座,给学生和教师带来生产、管理第一线的新技术,弥补学校师资力量的不足。
3.做好教材的选择与开发工作。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托,是教学成功的保障。高职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人才,所选教材应该侧重于语言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强调专业的相关性和语言的实用型。当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材种类繁多,不同专业应该结合自身需求选择或编写教材,引导学生掌握专业词汇、专业术语、与专业有关的英语表达等内容。专业英语教材除了阅读、写作之外,还应该包括听力、口语,听说内容可以将该职业业务活动中经常用到的英语作为编写材料,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又能让他们体验真实的工作场景。可以采用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共同开发教材的形式,由专业教师提供专业素材,英语教师从语言教学的角度进行归纳整合,将语言学习与职场工作情景进行有机融合,提高专业英语教材的质量。选编教材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市场信息,这样才能使教材更加丰富实用。
4.构建科学的英语评价考核体系。
一门课程的评价与考核从一定程度上为该课程的教学安排指定了方向,因此构建有特色的评价考核体系对于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关系重大。英语应用能力是一项综合的实践能力,以一卷定胜负的知识性考核方式很难评价一个学生的真实能力,因此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比如:(1)评价内容要多元化,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与应用技能,又要评价其学习态度、兴趣和方法是否得当。(2)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使其由被动的受评者变为主动的参评者,达到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促使其发奋图强的目的。(3)评价标准要多元化,既有课程统一标准,又有学生自身发展过程为参照的个人标准,二者互为补充,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全面的反馈。另外,学生英语语言的实习、实训也要作为考核的一个方面。(4)开发有权威的能够反映学生应用能力的英语资格证书,作为其就业时英语应用能力的砝码,提高其就业力。
四、结语
英语教学改革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基础,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想使学生通过高职学习从社会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英语教学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不断深化改革,这样才能培养出越来越多既精通专业技术知识,又具备专业英语知识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促进自身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丽霞.大学英语教改敢问路在何方——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初探[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2,(4).
[2]林晓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路径[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3]殷利梅.高职高专英语教改之我见[M].职教与成教,2006.
[4]伊辉春.试论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师的角色转换与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育探索,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