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觉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2015-09-10 04:14卢赛华
考试周刊 2015年25期
关键词:联觉具体运用小学音乐

卢赛华

摘 要: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同时,由于音乐艺术具有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等特征,因此,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需要将声觉、动觉、视觉、触觉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

关键词: 联觉 小学音乐 具体运用

一、联觉

“联觉”一词来源于希腊语“synaesthesia”,意思是“同时的感受”,指一个感官或感官区域的刺激,会引起另一个感官或感官区域的感受。在心理学上,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官的现象,被称为“联觉”现象。

二、联觉与音乐的关系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应将音乐听觉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由于听觉体验具有一过性的特点,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它的影响是随着时间的流动而展现的。这就要求在学生聆听的过程中,在听觉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所听音乐的感悟,用歌声、动作、语言、琴声表现出来,这就需要用到声觉、动觉、视觉、触觉。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联觉与音乐密不可分,这些感觉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

三、何谓“音乐联觉”及其作用

“音乐联觉”指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将音乐的表现要素(如旋律、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曲式)等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声觉、动觉、视觉、触觉等表现出来。

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抽象的音乐要素往往难以理解,教师可通过“音乐联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如用身体的律动感受速度的快慢和音乐节奏的特点;用拍手感受节拍(音的强弱关系)和力度;用图形谱或线条表示音的高低或旋律的走向等,运用感官经验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障碍,获得良好的音乐体验。

四、音乐联觉在三大音乐教学体系中的体现

西方国家自二十世纪以来非常重视学校音乐教育,重视发展儿童的音乐实践与表现能力,音乐教育从培养少数天才的精英教育发展为提高全民音乐素养的普及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三大音乐体系,即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奥尔夫教育体系和柯达伊教育体系。三大音乐体系虽各具特色,但都强调将联觉运用到音乐实践中:

1.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强调学生以身体为第一乐器,以身体的律动感受音乐,将感受到的音乐要素用动作表现出来。

2.奥尔夫的音乐教育重视音乐实践,强调音乐与动作、语言、舞蹈等紧密结合。它的声势教学要求学生作为演奏者参与其中,将听觉与视觉的感受用声势表现出来,而欣赏教学则强调将音乐与绘画和图形谱相结合,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符号,将抽象的音乐语言转化为直观的色彩、明暗、形状等视觉表现。

3.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以歌唱和律动为核心,强调从听觉、动觉等多元感官统筹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觉,提高学生的音樂能力。

五、音乐联觉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1.“音乐联觉”在唱歌课中的运用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声音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歌曲教学作为音乐课堂的基础和核心,对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唱歌是人的本能,每个人都能唱歌,但如何做到“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效运用联觉。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可以结合柯尔文手势的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音高概念,在学唱歌曲时,引导学生运用听觉感受音高,再将听到的音高通过声觉唱出来,这只是完成了歌曲教学最基本的一步,即“唱会歌”。如何做到“唱好歌、会唱歌”呢?

古人云:“言之不足歌咏之,歌咏不足舞蹈之。”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从来就没有孤立存在的音乐,只有与动作、舞蹈、语言同时存在的音乐。达尔克洛兹也说,任何乐思都可以转译为动作,任何动作都可以转译成与之相对应的音乐,他创立的“体态律动学”就是把音乐和舞蹈高度融合起来。因此,在唱歌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将音乐作品通过演奏、演唱、表演等多种形式融合起来表现。

课例一:在《动物园里》一课中,运用手影和琴声模仿不同小动物,让学生用上自己的耳朵,认真看、仔细听,看看老师都为你们请来了哪些小动物?这样的导入方法结合了视觉、听觉,不仅新颖,受到学生的喜欢,而且在导入过程中巧妙融入了音乐元素,再通过引导学生表现这些动物,将这些动物请出来。这样的形式通过动觉让学生参与表演,不仅能将之前的体验强化,而且能在学会歌曲后加入创编表演,将歌曲与舞蹈有机结合起来。

课例二:在《保卫黄河》一课中,教师将“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这一句的歌词运用旋律线表现出来,不仅能通过视觉让学生直观看出旋律线条由低到高的走向,而且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让学生了解歌词中保卫范围越来越大,像抗日浪潮越推越高,所以演唱时声音的力度需要由弱到强。这种视觉与声觉的有机结合能很好地解决歌曲的力度问题。

2.“音乐联觉”在欣赏课中的运用

《新课标》指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音乐欣赏能力的形成,对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性,音乐欣赏课对小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听不懂、不爱听。那么,如何克服困难,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欣赏效率呢?这就要求运用联觉。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动觉,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多媒体欣赏,不仅能用耳朵听,还能用眼睛看,吸引他们的有效注意,提高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画一画的方式,将听觉与动觉、视觉有效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在奥尔夫教学的欣赏课程中,音乐与绘画相结合的教学有“音画一体”与“图形谱的音乐欣赏”。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听到的音乐用画笔画出来,表现音乐表达的意境;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旋律的走向画旋律线,了解音乐旋律的走向,这样的方式能有效突破学习难点。

再次,教师可以利用动觉与声觉的结合,让学生根据听到的节奏进行律动,有效感知音乐的节奏、节拍、强弱等。

课例一:《狮王进行曲》一课,用图谱形式表现乐曲,这种听觉与视觉的结合,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的变化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同时,在欣赏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边听边结合图谱的显示进行律动表演,更好地感受乐曲中狮王的形象特点。

课例二:《春江花月夜》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将听到的音乐通过图画形式表现出来,将音乐的高低、长短、强弱、快慢等要素转化为图画中的色彩、明暗、形状等视觉表现,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的意境,享受视觉与听觉的有效融合。

课例三:《苗岭的早晨》一课,教师先通过身穿苗家服饰,演唱苗家飞歌的形式,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苗家的风味。再通过视频欣赏,边欣赏音乐边感受苗族服饰的特点、风土人情,领略苗寨的风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彭剑飞.音乐心育艺术.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5.

[3]秦德祥.中外音乐教学法简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3.

[4]李烁.多元感官综合的音乐教学及启示.中小学音乐教育,2013(04).

[5]陈艺岚.关于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4).

猜你喜欢
联觉具体运用小学音乐
你是联觉人吗
浅谈导电高分子在电磁屏蔽材料中的运用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联觉的发展与习得
联觉的大脑网络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