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芳
摘 要: 目前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相对缺乏,学习处于相对被动状态。这样就对教师的教学组织提出了要求,如何构建多元课堂,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 课堂生成
一
物理教学强调注重知识积累,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物理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但目前物理课堂教学中却出现一些不和谐现象,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教师淡化文本,忽视培养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致使课堂教学不深入,三维教学目标没有真正实现;教师为了追求表面效应,着力挖掘文本本意,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判断强行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被动接受……
以上几点都不利于优秀课堂的生成,《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物理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也就是说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不能仅局限于短期效益,而应从长远出发,兼顾学生的能力发展,也就是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扮演“我会学”而不是“要我学”的角色。
道理人人都懂,为何迟迟不见行动、不见进展?可能与以下一些因素有关。
1.教师的钻研能力。在平时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教材钻研不够,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不当,教学方法单一,重点不突出。这就导致一堂课下来,学生不知道究竟学到了什么,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心中无数,这样的课堂当然无效。
2.课堂教学畏缩不前。由于学生的体验、思维都存在差异,其与文本碰撞的结果必然是不同的,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一些生成性东西是自己很难预料的,会出现一些难以应付的现象。教师对可能出现的这种现象有畏惧心理,生怕不能掌控课堂,因此往往按照自己的模式进行。但是,这样做只能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能力培养全无帮助。
3.课堂提问虚于表面。笔者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课堂师生间的互动比较多,课堂貌似很“热闹”,却让人感觉没有落到实处。
4.单一的评价体系。当前课堂教学常常采用一次性评价方法,把评价作为一种结果的检验安排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这样的评价方式很难真正起到促进学生理解的作用,很难测定出学生真正的理解水平,不利于学生长足发展。
二
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崇高人性的对话。对于以上提到的这些现象,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尝试。
1.教师课前精心准备。教师必须精心准备导学案,导学案是课堂内容的直接呈现,学生可以从导学案中了解课堂内容的重难点,从而预习时有重点、有中心。为发挥导学案的最大作用,教师必须精心备课,编写、修订导学案,再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研组内的导学案进行二次处理。这样,每次授课之前,教师可从导学案中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对症下药。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不应只重视学生的课前生成预习,还应重视课堂本身和课外延伸辅导,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课前、课堂、课后”三案中都设计适合学生的题目,加强学习方法指导、规律总结和归纳,并以书面形式落实到导学案中。精心设计的导学案,不仅积累了知识,增长了能力,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充实,使学生“忙”中有乐。
2.师生课堂亲密互动。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一堂优秀的物理课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精神家园。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经过思考,各抒己见,这样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在这种表达中得到发展与提高。
而老师并不是旁观者,让学生充分活动,演好“主角”,老师也要演好“配角”,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需要老师帮忙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在学生交流他们探究结果的过程中,通过倾听学生、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教师对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恰当的选择。
3.教师注意提问方式。精巧而有吸引力的提问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课堂是最重要的学习阵地,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交融都在课堂中集中呈现。好的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的强烈刺激,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加快教学进度的作用。
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处在课堂提问的中心位置,仅是为传递知识服务的,学生无法跨越教师这座大山,无法获得与文本亲密接触的机会。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很多不是学生自己碰到的问题,而是教师自己的假想。如果真实问题来自学生,由学生先思考后提出,那必然会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兴趣。提出的这些问题在教学中最后又回到学生中,教师要做的如同一位问题管理员,对学生的提问进行有效管理并加以引导,最后得到有效解决。
4.小组探究,生生合作。先由组内成员进行合作学习,如果有解决不了的,就提交给其他小组,进行组间合作,再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由老师点拨解决。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生生互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物理教学十分重视主体间的互动关系,物理学习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行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通过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他们创造性地思维。
5.教师大胆创新。对待教学实际过程中的万般现象,教师不能畏缩,而应该寻求最佳突破点,着意点化。因为课堂生成难免存在一定偏颇和失误,这是由学生的年龄差异和他们的不同知识水平决定的,教师要做的是如何使用各种方法,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既贴近学生的实际,又留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引导他们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如果一味畏缩不前,必然只能实现教学目标,而无益于学生的迁移能力培养。
6.建立有效评价机制。构建新型课堂必须改革总结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倡导教学和评价一体化,不仅是在教学结束之后,而应贯穿教学活动始终,把学生的真实发展放在教学评价的核心位置。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我们应该充分给予肯定,指导学习方法,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后可建立相关机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判。注重过程,而且这一过程一定要“实”,不能“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才得以发展、巩固和提高,从而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回答问题,对作品作出自己的判断与评价。
教师不能盲目地肯定一切,美其名曰自主学习、多元理解,不能浮于表象,而应落到实处。同时,教师要有必要的点拨指导,而不是让学生进行放任自流的自主、形式主义合作,漫无目的的探究。要让学生真读、真思,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组织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策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