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手操作中轻松学数学

2015-09-10 00:49高继红
考试周刊 2015年23期
关键词: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动手操作

高继红

摘 要: 动手操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解决小学生形象化思维与抽象化数学知识间的矛盾,有利于学生的求异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好地促进了学生自身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的形成,提高了数学素养。

关键词: 动手操作 激发兴趣 求异创新 发展思维 培养能力

作为一门有着较强逻辑性与抽象性的学科,数学学习对于学生的长久发展至关重要,对处于思维培养时期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所以如何做好小学生数学教学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重点课题之一。鉴于小学生尚处于形象化思维阶段,通过动手操作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使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易于理解,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可以说,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能有效解决小学生形象化思维与抽象化数学知识之间的矛盾,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动手操作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兴趣一直是其学习的重要推动力。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适时增添一些动手操作的环节,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降低相关知识的学习难度,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使学生对的圆的概念有充分的认识,明白其与其他图形之间的区别。随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可以自己动手画出标准的圆形吗?现在让我们比赛看谁画圆的方法最好、最快?”如此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开始主动动手、动脑,尝试不同的画圆方法。当学生都知道并学会使用圆规或其他诸如硬币、瓶盖等圆形物体画圆后,教师在对学生表现予以积极评价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向学生提问:“如果我想在家中修建一个圆形大花坛,应该怎么画出来呢?还可以用圆规吗?”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得到了进一步激发,自主参与到新一轮的探究中。最终通过动手操作并结合圆规的原理,学生不难发现借由标杆和绳子可以画出更大的圆,从而对圆的知识获得更深的认识。在这样动手操作的教学中,学生始终作为教学的主体进行着自主探究。在探究中不仅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亦使其自身的数学潜能获得了充分发展。

二、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广大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充分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开展动手操作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感悟,进而掌握知识的本质,同时知识也只有在经历了亲身感受后才能真正扎根到学生的脑海中。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其对事物的认知仍处于感性时期,往往对简单的加减法都难以理解,对此教师可通过数苹果(或其他实物)的方法帮助其进行理解和学习。而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对于较难以理解的分数知识,教师亦可借由折纸的方法使分数知识变得更易理解。例如,在讲述有关3/4的知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把一张纸折叠两次,然后通过提问的形式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自己明白3/4的含义。通过这些便捷、易懂的方法,学生不仅可以很好地对原本抽象的知识加以理解,更能避免由于死记硬背而导致的知识僵化。总而言之,在动手操作中学生对于知识本质的理解将变得更简单易行。

三、动手操作有利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对于孩子而言,爱动是其天性,他们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都有一种动手试一试的冲动。这就使得动手操作成为小学生获得知识的最佳途径之一。通过亲自动手,学生在学习兴趣获得提高的同时其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也更简单。特别是新课改后,全新的教材亦为学生提供了诸多机会,对小学生而言,时间一直是一种极为抽象的概念。例如,其中的“秒”这一时间单位,教师仅仅通过简单地讲解很难使学生真正明白其含义,这时动手操作就成为一种极其有效的教学方式。譬如针对“秒”的教学,教师可以设计许多诸如拍手、跺脚、数数等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对一秒的持续长短有所感受,随后可让学生进行限时活动,例如10秒内快速写字、50秒内背诵乘法口诀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对“秒”的概念必然会有清晰的认识。

此外,动手操作对于多解应用题的解答亦有帮助。例如有一道数学习题:“将一张长、宽分别为18.84cm和9.42cm的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体,求圆柱体的体积?”此题有两解,但学生通常都只能解出一个结果,而忽略了另一个。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亲手用一张纸卷一卷,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很快发现纸张可以有两种折法,即有两种解法。这种长时间的训练,不仅能增强学生大脑的活跃性,拓展其思维广度,提高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质量。有关的实践调查显示,借由亲身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通过感受知识获取快乐的同时促进了自信心及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使学生知识的学习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对学生的长久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四、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求异创新

高效的操作活动是人们创新的源泉之一,当人们特别是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其大脑皮质的很多区域会同时参与其中,从而激起创造区域的活跃。譬如,在教学“角的度量”相关内容时,当学生掌握一般的度量方法后,教师可让学生通过亲自的动手操作,求异创新。通常学生画120°的角多会借助量角器与三角板,对此教师可让其仅仅使用三角板进行画图。当学生带着问题亲自参与动手操作后,通过探究就可以发现将两个三角尺的60°角拼在一起或将一个90°角与一个30°角拼在一起就可画出120°角。这时教师应及时予以肯定评价,并向学生提问:“大家想一想还有什么新的画法没?”学生在获得老师的肯定后就会更有信心地积极投入到实践探究中,通过探讨大家会发现用一个三角尺的一边与另一个三角尺的60°拼在一起可以获得120°角,即用平角减去60°后获得。在这种不断探索与创新的过程中,不仅学生的创新思维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学生亦会对不同图形间的关联与变化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在强化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养成,使其具备在动态中认识事物的能力,从而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增添一些动手操作的环节,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相关知识的学习难度,学生的创新思维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确立和空间思维的发展,使其自身的数学潜能获得了充分开发,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余思丽.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小议[J].新课程(教师),2008(08).

[2]葛军.让学生徜徉在自主学习的数学世界[J].小学教学参考,2011(11).

[3]劳合成.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策略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08(06).

猜你喜欢
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动手操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