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探教学反思的无效性

2015-09-10 07:22常东平常克义
考试周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支点教案教学方法

常东平 常克义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教学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理解不透彻,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可能阻碍教师专业成长。”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无疑,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及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学反思”得到了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教学反思”也成了每一位教师教案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关于“教学反思”的文章大量出现在各类杂志网络媒体上,也不同程度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有多少教师因之而成为了“名师”呢?退一步讲,又有多少反思真正转化成教师的实际能力,或者说落实到了实际教学当中呢?其实,“教学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浅层、浮夸和无效现象。本文以中学地理教学为例,对教学反思中出现的这些现象进行探究,以期提高“教学反思”实际效能,真正对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教学反思”低效、无效的具体表现

1.形式化严重。由于教学反思对象是教师及本体的教学行为,通常以个体行为为主,是对自己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因而,如果教师不能把教学反思内化成一种自觉行动,贯穿教学始终,甚至培养成为一种职业习惯,那么,“教学反思”在很大程度上就会沦为一种形式。实际教学中不乏这样的现状,在督导检查中,教案后面的反思是必查的一项内容,每一节教案后面都有反思,而且为了更突出地显示出反思内容,很多教师还用红色的笔书写反思。如有位地理教师在反思成功之处时,这样写道:“‘洋流的形成——密度流’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这节课的难点之一,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资料,又利用多媒体放映了一个油水从两侧相遇后运动的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一方面回忆油与水的密度差异,另一方面观察二者相遇后各自的运动规律。有了这个铺垫,我再给出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分布的剖面图。学生之间通过讨论,利用知识迁移,自然得出了结论。”很显然,这个反思只能说是一段教学“实录”,根本谈不上是教学反思。其实,在很多教案反思中这样的情况大量存在,因此,如今把“教学反思”作为一种形式仅仅是“想一想”、“写一写”而已,并没有真正起到促使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作用。

2.缺乏实践检验。从教学反思的特点看,教学反思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原理。而教学反思一般在实施教学之后,具有滞后性,如果教学反思不能及时得到实践验证,则只能停留在认识层面,就达不到“再认识”的层次,无法“升华”,因此,只能是一种经验性思考,甚至可能是一种“猜想”,根本无法发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作用。如有位教师的教学反思是这样描述的:“在《海陆分布》这一节中,在学案设计这一环节上,我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读图、析图能力估计过高。尽管平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一些地理方面的知识,但对一些专业地理概念,如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等知之甚少,自然理解起来存在困难。还有就是对各大洲在东西半球的分布不能通过读图精确地分析归纳。这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分析,就要改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思路。只有一开始就为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学生才能在以后学习中学懂并学好。”那么,首先,反思中所述的“就要改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思路”,到底要改成什么教学方法?如何调整教学思路?没有明确阐述,显然只是一种笼统想法,并没有实际意义。其次,即便有明确的教法和思路,而这种教法和思路如果没有在课堂上得到检验,那么是不是符合学生实际,是不是能起到“为学生扫除障碍”的作用呢?因此,笔者认为没有得到实践验证的反思最多只能是一种“反馈”或“反省”,并没有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提高教学反思的有效性的策略

1.教学反思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技能。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和教学活动一起“伴生”存在的,没有反思的教学只能是一种经验式的重复性劳动,如同工厂里的自动生产线一样成为机械性操作,而面对知识的日新月异和学生的千差万别,很显然是不行的。因此,教学反思应该成为教师的职业技能,教师应该具备教学反思能力。一般情况下,教师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教育心得等形式进行教学反思。其实,教学反思并没有确定的形式、时间和地域限制,它会出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及课堂教学之外的任何时间、地点,如批阅作业时发现具有反思意义的内容等,甚至可以在吃饭、走路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因此,只有教师把教学反思作为一种职业技能,内化为一种职业习惯时,教学反思才能真正体现其应有作用和价值。

2.教学反思必须依据两个“支点”。任何一项教学反思不论是肯定性反思还是否定性反思,都要依据两个“支点”,即:一是以“学生”为支点。教学活动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反思的成果最终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作用于学生,因此,教学反思是否以学生实际为依据,将决定教学反思的质量与效果。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的反思,都必须以是否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心理特点、思维特点和个性特点为依据,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反思必定是无效的。二是以“实践”为支点。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认为:“教学反思过程就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教学目的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增强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教学反思是为了“增强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因此,教学反思必须以“实践”为支点,也就是说,教学反思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教学反思只有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检验是正确的,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反思。

甘肃省定西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猜你喜欢
支点教案教学方法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立定跳远》教案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给自己一个支点
找到撬动变革的支点
《半张纸》教案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