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面”与“点”

2015-09-10 07:22林瑞云
考试周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大学英语教学

林瑞云

摘    要: 随着近年来大学新生的英语水平逐步提高,原有的关注大学基础英语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远远滞后于社会经济市场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出发,制定出适合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既要关注学生的英语综合基础能力,又要顾及学生的个性化英语学习。只有将“全面”和“个体”的发展有机结合,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基础英语教学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个性化学习

一、新一轮大学英语改革的必要性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一直以基础英语为主。虽然在教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队伍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是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抱怨“The more I learn,the less I know”,绝大部分学生将此情况归咎于教学设置的不合理:与中学所学内容重复太多。

蔡基刚(2007)在比较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后指出,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的课程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它们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方面没有区别。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于2001年正式颁布《国家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3-12年级)》,规定高中毕业生要达到“掌握30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的要求”。《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把进校大学新生的词汇量定在1800个,规定经过4个学期的基础英语学习,一般学生应达到4200个词汇。经过上述比较,我们可以发现,随着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大力发展,高中毕业生基本上已实现了大学基础英语的教学目标。那么,所谓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何在?

我国幅员辽阔,教育资源分布极其不均衡,东部城市与西部城市学生的英语水平差距较大。《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从全局英语教育发展的战略考虑,根据全国高中生的综合英语平均水平制定。出现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的重复,应该说是情有可原的。但是按照《要求》规定的结果,基础好的学生只能在低水平的课程里重复。这种内容的重复,引起学生自满、懈怠和学习兴趣下降、动力不足的现象在大学里相当普遍。在这些大学里,英语课上学生逃课的情况日益严重,该学的课程学不到,不要再学的内容还是被硬逼着学。这种情况说明我们应顺应时代的召唤,适时地转变观念,主动调整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唯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大学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欢迎。

二、新一轮大学英语改革

陆俭民(2010)鉴于中小学和大学的英语教学内容重复,建议对各学段的英语教学重新定位。中小学英语教学应定位在基础上,而大学和研究生教学应定位在偏重于学术或特殊目的需要的教学上。章振邦(2003)指出:“现在的问题是我国的普通英语的教学太长,对专业英语的重视不够。高校英语教学迟迟不与专业挂钩,怎能要求学生毕业后走上需要专业的工作岗位并且还能够胜任愉快呢?”

其实,无论大学英语教学如何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契机进行改革,学生总体的英语素质还是必须关注的。因为开设大学英语课程就是为了提高我国大学英语毕业生的英语素质,做好适应国际化竞争的人才储备。没有这个基本的语言素质,学生就无法有效地进入后期的个性化教学。正如高楼大厦平地起,不打好稳固的根基是不行的。正因为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基础阶段的教学之后应有强调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后续教学。这便是新一轮大学英语改革应当关注的“点”的问题,也是新一轮大学英语改革落实“以人为本”的一大亮点。

传统的大学英语“3K(book+chalk+talk)”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自2004年起,新一轮大学英语改革不断推进,强调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技能,又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个性化自主学习能力。目前大部分教改试点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类,必修课程关注的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面”,指的是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掌握英语语言共核。英语语言共核作为适用于所有用途和场合的通用语言,不受地域、教育程度、社会地位、职业、话题的制约,同时它不是英语学习者所要掌握的全部内容。现阶段开展的“共核英语(common core)”教学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展开的一、二、三、四级分级教学;另一种是压缩公共英语课的课时,比如将《要求》规定的4个学期的基础英语学习压缩为2个学期。从第二学年开始,大学英语教学侧重学生“点”的方面的技能培养。在这一阶段,不少院校在各系各专业开设了专门用途英语的课程(如计算机英语)和各种培养学生英语技能的选修课(如科技英语翻译、实用写作等)。

这一课程构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针对学生能力倾向和兴趣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提高翻译技能等英语综合技能。新教学模式还要求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实现大容量、快节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单位时间里获得大量信息和知识,为实用英语知识的输入创造可能。

三、“面”与“点”的结合与转移

对于新一轮大学英语改革的要求,许多院校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多种方案。比如香港大学就不再设大学英语基础必修课程,大学生进校后根据需要,直接选修各种英语课程继续提高英语水平。但是香港的情况毕竟特殊,中国内地也有自己的国情。与香港学生的英语水平相比,内地学生尚有一定的差距。从共核英语的“地基”效应考虑,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教学与科研是我国高校必须坚持不懈的教学主体,是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教学的“面”不能放弃,“点”也必须兼顾。国内不少大学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改革探索,如清华大学将大学英语教学传统的单一模式改为三种模式,25%最好的学生实行1+3模式,即一个学期的基础英语课程+三个学期的英语选修课程;50%的学生采取2+2模式,即两个学期的基础英语课程+两个学期的英语选修课程;剩下25%的学生依然实行目前的1-4级单一基础英语教学模式。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实行3+1模式,前3个学期(少数的2个学期)学习大学基础英语,在后1个或2个学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修翻译、写作和商务英语等应用型课程。

上述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但各院校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我们应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制定出适合自己本校发展的教改模式。但无论这些教改模式如何变化,都不应偏离一个大方向,那就是学生的需求。有学者(王斌华,刘辉,2003)对当前大学英语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满足就业需要(89%),满足级别考试需要(85%)和满足用英语获取现代社会各种信息,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84%)。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如果一门语言课的内容越接近学生的功能需求,语言教学就越可能取得好的效果。使英语教学内容贴近某个专门行业,让学生学习英语与某一特定行业相挂钩的课程,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用型英语人才,这样的课程就是专门用途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在美国、英国和香港的许多大学已非常普及,因此我们提倡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应由英语语言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和跨学科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组合而成。这两部分是为同一教学目标而构建的两个层面,两者在时间上有先后,在内容上互相融合。基础英语课程是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英与语言运用上下工夫,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在巩固学生英语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本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即便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也不能偏离英语语言教学的主线。

再从基础英语教学转移到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阶段,我们应注意:专门用途英语不同于基础英语。学习专门用途英语之初,学生通常感到专业词汇太多、句子较长、概念和理念难懂,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专门用途英语的词汇量大且有专业特殊性,学生要获得信息,就必须有较大的英语词汇量。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了解专业词汇的构词特点,掌握专业英语词汇的搭配规律,同时必须帮助学生了解该专业英语的文体框架和语法特点。因此,教师的讲解速度不宜过快,要重点抓好专业词汇教学,引导学生总结出专门用途英语措辞固定、表达简练、被动语态多等语体特征。

当然,学习专门用途英语的学生必然具备某行业或某学科的基础知识,如法律英语中涉及的法律知识;国际营销英语中涉及的营销知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需要过多集中地讲解英语课文中涉及的专业知识内容,只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主动地探求课文中的知识,达到从熟悉专门用途英语语言表达到熟练使用专门用途英语的目的。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我们既要考虑“面”,又要兼顾“点”。“面”和“点”的结合和转移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困难。为了使整个过程顺畅且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解决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瓶颈:

1.构建从大学基础英语到专门用途英语的有效接口

从大学基础英语过渡到专门用途英语,学生的基础英语整体水平是影响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我们可以把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作为进入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分水岭。通过的CET-4学生才能修读各类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如机械英语、电子英语等)和一些英语技能的提高课(如实用英语翻译、应用英语写作等),这些课程我们可以以专业选修课或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由此,既解决了学生基础英语水平参次不齐,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难以实施的问题,又达到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多样化人才的目的。

2.开设灵活多样、充分体现个性化、能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选修课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是大学英语学习的一个门槛,通过四级后,学生学习英语的压力骤减。此时,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开始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爱好、更贴近自己专业或将来工作领域的英语课程。此时,应开设能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英语选修课,这些课程我们在上一点中有所提及,这里就不再赘述。

3.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

大学校园是应用和实践英语的最佳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如英语角、话剧表演、演讲比赛、英文歌比赛等),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是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4.建立外语自主学习网,为学生创造在线自主学习条件

基础英语后的教育强调个性化学习,学校最好能够建立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和网络学习中心。这种方式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专业发展需要,很大程度上实现自主化和个性化的学习。如果能为学生提供网络自主学习条件的同时,安排教师进行适当的答疑和辅导,那么将是对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有益补充。

四、结语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国际化、信息化社会中运用英语获得信息并处理问题的能力上。要想培养出一批能够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现代高级应用型人才,掌握基础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的知识缺一不可。通过开设大学基础英语课程,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其进一步学习英语打好语言基础。再加上与本专业结合的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满足学生基础英语与相关职业英语学习的需要,实现基础阶段与职业阶段的有机衔接,也为学生将来因职业发展而进一步学习专业英语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27-32.

[2]陆俭民.大会致辞[R].2010年中国外语战略论坛,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3]王斌华,刘辉.大学英语学习者学习需求调查及其启示[J].国外外语教学,2003(3):34-38.

[4]章振邦.也谈我国的外语教改问题[J].外国语,2003(4):1-6.

猜你喜欢
个性化学习大学英语教学
教学资源支持下的Sakai个性化学习研究
微视频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MOOC环境下中学生数学个性化学习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