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2015-09-10 07:22韩其新
考试周刊 2015年38期
关键词:审题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培养策略

韩其新

摘 要: 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审题能力 培养策略

审好题是解好题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审好题才能答好题。因此,提高审题能力不仅是应试的需要,而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传授一定的审题技巧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虽然不能一蹴而就,但我们可以教给他们一些审题技巧,用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

1.提炼重点,培养审题的准确性。

在审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复杂的题干部分,找出重点,理解题意。所以,审题时学生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忽略了它们,往往会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陷入困境。

2.充分挖掘,培养审题的深刻性。

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没有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常见的有知识性隐含条件、临界条件性隐含条件、数据性隐含条件等。对题目隐含条件的挖掘,要仔细思考除了明确给出的条件以外,是否还隐含着更多的条件,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题意。

3.注重转化,培养审题的灵活性。

近年来,中考命题越来越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而相当一部分学生面对新型题茫然不知所措,这是因为他们找不到相应的数学模型,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转化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问题联系起来思考,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二、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热爱学习、锲而不舍的品质,提高他们勇于消除心理障碍、克服学习困难的心理素质。教师应当尽量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让学生逐渐热爱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问题。

三、培养学生画示意图或线段图的习惯

线段图具有半具体、半抽象的特点,直观性强,可以帮助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分清数量关系,理清思路,把学生难以接受的知识化难为易,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有效辅助工具。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图、讲图,或根据线段图编应用题等。

四、通过观察打破思维定势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性。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中的难点内容,也是学生出错率最高的题型之一。因此,四则混合运算的审题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先观察题目里有几个数,含有几种运算符号,再看一看运算符号和数据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如:“1-58+38”这类题型经常会在口算中出现,学生认为很简单,先算加法,再算减法,结果等于0,但这题仔细观察后发现,这是一道同一级运算的计算题,要先算减法再算加法,正确结果是34。再如有这样两题:“124÷(512+38)”,“(512+38)÷124”。粗看这两题都可以运用乘法的分配律,结果应该是一样的。仔细观察后发现那时两道完全不同的题型,后一题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前一题只能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因此在指导学生审题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将意思相同解法相同与意思不同解法也不同的题型分别分类列举,让他们在审题训练中观察、比较、判断,那么学生就能改变原有的思维倾向,提高解题能力。

五、对比推敲,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一些有对比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对比练习中思维得到锻炼,以此帮助学生辨别真伪,正确认识题目的本质,把握题目的关键,引导学生在一团迷雾中理出主线,形成一定的解题技能。

六、操作是有效审题的途径

解决实际问题呈现给学生的是精炼、概括、抽象的数学语言,如分数问题、相遇问题、图形问题等,学生缺乏一定的知识经验储备,给题意的理解带来困难。这就要求依靠再造假象,将题目包含的信息转化成一定的直观形象(如线段图、表格、草图等),依靠对直观的感知支持抽象思维,使审题有所突破,起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了图这一具体形象的中介力量,能直观地揭示题目中各种数量关系,有些学困生也能理清其中的关系,审题能力得到提高。

七、注重复述,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用自己通俗的语言复述题意,再让学生有意识地复述题意,并利用再造想象,把题目内容鲜明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如“小明家养了55只鸡,38只鸭,如果每只鸡一年可以产13千克蛋,每只鸭一年可以产12千克蛋。这些鸡、鸭一年一共可以产多少千克蛋?”如果让学生这样复述:“小明家养了55只鸡,每只鸡一年能产13千克蛋,还养了38只鸭,每只鸭一年可产12千克蛋。小明家养的这些鸡和鸭一年总共能产多少千克蛋?”就说明学生对题意已真正完整地理解了。

八、利用动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直观教学或动手操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亲身操作中自行发现、思索领悟、比较分析,为学生提供准确、丰富的感性材料,使思维有“据”可依。一是“摆”。根据算式摆学具,再根据摆的学具说算式。例如,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先要求学生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理解“同样多”、“谁和谁比”、“多”、“少”等概念,从而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计算。二是“画”。示意图或线段图有半具体、半抽象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在解题时理清关系、明晰思路,把难以接受的知识化难为易,是提高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有效辅助工具。

总之,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要做好学生的表率,传授给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参考文献:

[1]杨莉.试析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数学学习与研究,2009.10.

[2]王丽娟.小学数学审题基本方法探究.教苑点滴,2007.4.

猜你喜欢
审题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培养策略
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刍议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