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分层教学管见

2015-09-10 07:17:43董日清
考试周刊 2015年44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分层教学教学模式

董日清

摘    要: 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学科作为普通高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广泛开展的学科。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极拓展新的教学方法,利用分层次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本文主要针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进行具体研究探讨,希望可以对同仁有所借鉴。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分层教学    教学模式

新课标提出“关注全体,鼓励个性化发展”。近几年,随着新课改观念的不断执行与深入,倡导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实施分层次教学备受教师关注,不少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已经开始实施,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与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能够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还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最大限度地实现“因材施教”。我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尝试,下面谈谈对分层教学的认识。

一、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意义

新课标提出“关注全体,鼓励个性化发展”。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和身体都处于成长发展时期,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能力与学习天赋等都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再开展分层次教学,提高整体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与能力。由于不同学生的成长环境与生活经历不同,差异性明显,其学习能力也有很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就很有必要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够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体会到成功与喜悦,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信,从而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技术成绩。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一些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教师无法兼顾每位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这种现象: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感觉信息技术知识不够学习,而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则感觉无法消化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如果不改进教学方法,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与信息技术成绩两极分化现象就会越来越严重,十分不利于实现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互相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二、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模式

1.树立人才层次观

由于高中生在各阶段的努力程度不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会有明显差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学对象是学生,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师可以采用多种途径对全班学生进行分析调查了解,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等,然后根据综合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三层:A、B和C。A层学生信息技术成绩优异,具有较浓厚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并且学习能力突出,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创造性;B层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能力一般,虽然学习兴趣不是特别浓厚,但是不抵触,基础知识掌握得较为牢固,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作业能够按时完成,但是思维能力一般,没有较强的创造性;C层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不是特别感兴趣,并且在课堂上的表現一般,完成基本作业也较为困难。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对学生分层次时,要注意尊重学生人格和自尊,以免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此外,教师在分层次教学中,还要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营造适合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2.树立教学目标层次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是目标指引的学习。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对其进行分层,教学目标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高低。在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划分中,一般分为三个,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与价值,但是并没有分层。在分层次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这三个目标按由高到低的层次进行划分,根据不同层次的学习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在“Flash动画制作”教学中,面向C层学生提出“能够利用Flash制作出一个简单的动画”的教学目标;面向B层学生提出“制作出图文结合并具有交互功能的短片”的教学目标;对A层学生要制作出短片,并要求帮助B层和C层的学生。最后,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情况设计出相应层次的问题和设计出互相合作交流的方式。

3.树立课后作业层次观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能力的差异,课后作业的设计要能够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实施分层次教学方法时,为了照顾全体学生,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也要制定不同层次。信息技术作业可以分为必做部分和选做部分,必做部分指的就是信息技术教材课后练习题,以及练习册上的中低难度题目,这个部分要求各个层次的学习都应该完成,重点是练习和巩固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提高C层次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信心。选做部分的课后作业可以按难度依次排列,需要保证A层次学生通过动脑思考才能够完成难度较大的题目,C层次学生通过努力完成难度一般的题目。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对课后作业这样的难度设置,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自由发展的时间,一般学生也能得到充分练习,最终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从而使得不同层次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结语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地优化和改善教学方法,将分层教学的模式引入课堂,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最大限度地实现“因材施教”。高中信息技术虽然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但是有的知识比较抽象,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定要求。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永芳.高中信息技术课应用分层教学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彭潇.高中信息技术的分层次教学方法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08.

[3]李红.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实施分层教学的行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分层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性观察
考试周刊(2016年101期)2017-01-07 08:52:42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求知导刊(2016年30期)2016-12-03 10:09:14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1:48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59:20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8:18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7:59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36期)2016-05-28 01:08:10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