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慧琴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而区域活动作为集体活动的补充、拓展和提升,已成为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之一。但以往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往往独立进行,缺少关联性、互助性,未能发挥它们应有的最大教育价值。经过一系列教学实践,我们思考将主题课程与区域活动相结合,既让区域有了主题,又让主题活动贯穿整个区域活动,开展主题活动背景下的区域活动,让区域活动助主题活动的开展一臂之力。
主题活动背景下的区域活动,指围绕一个主题,挖掘主题课程资源,合理选择相应区域操作材料,创设新的教育活动模式。而区域活动结合主题活动,能有效起到为主题课程铺垫、补充扩展和提升的作用,让两者结合走入“1+1>2”的模式。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区域活动应该为主题预设、主题实施、主题提升所服务,以铺垫、补充扩展、提升的作用贯穿主题教学的始终。我们结合实践具体实施如下。
一、区域活动的开展可作为主题活动的前奏,为主题活动做铺垫。
主题课程开展的部分活动需要在幼儿已有经验上进行。为实现主题目标,促进主题活动达到最大教育效果,可以在区域活动中根据主题活动需要投放相关材料,进行相关知识经验积累,将区域活动作为主题活动的前奏,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主题教学需要的课前知识准备,为主题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如在小班开展《好吃的东西》主题活动前,我们在语言区投放了“自制图书——我喜欢吃的水果”,幼儿通过收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图片,并剪贴水果制作成“自制图书”,为主题课程《谈话——好吃的水果》积累相关知识经验,为活动开展起到铺垫作用。
在中班开展《有趣的昆虫》主题活动前,我们在语言区投放了“昆虫知识我知道”这份玩具材料,并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昆虫的知识,并投放“昆虫知识我知道记录表”供家长和孩子记录,并布置成“昆虫专题片”主题墙让孩子们欣赏交流,为整个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知识经验准备。
在大班开展《我是中国人》主题活动时,在科学区投放“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区域材料,让孩子们通过操作区域材料简单地了解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操作过程,为后面开展科学活动《四大发明》做铺垫。
二、区域活动为主题活动做补充和扩展。
集体教学活动中,个别幼儿对活动内容的探索意犹未尽,还有深入探索的意愿,区域活动正好可以满足这些幼儿的需要,使活动向纵深发展;为让幼儿自主学习,重视幼儿的动手操作,但有时受材料的限制,分组时不得不几位幼儿合用一份操作材料,许多被动型幼儿只能被动观望,没有主动参与动手操作材料的机会,这时区域活动便是最好的弥补;由于幼儿发展水平不一致,有些反应较慢的幼儿刚进状态,由于受时间的限制,被迫终止探索活动,就可以到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让主题活动得到补充。再者,集体活动时间是有限的,学习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于是较有价值的活动便可放到区域中,作为集体活动的扩展。
如开展《图形世界》主题活动时,幼儿对图形拼摆造型产生浓厚兴趣,但由于集体活动时间有限,我便把这一内容延伸至区域。同时,还提供更多图形形状供幼儿拼擺,满足幼儿继续操作和探索的欲望。
在开展《我是中国人》主题活动时,在第二阶段区域活动中投放建构游戏《长城》,个别没能合作建构的小朋友能在区域活动中与朋友合作建构;部分孩子在建构过程中有自己的建构想法,但在集体活动中不能表现出来,可以在区域建构活动中按自己的意愿表现出来,为活动开展起到补充和扩展的作用。
三、区域活动推动主题活动的发展,为主题活动做提升。
新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每次集中教学活动后,会有部分幼儿从这个活动的内容点上进一步拓展。结合区域活动可以让发展较快的孩子基于主题课程教学中掌握的经验水平在区域活动中获得更大收获和提升。
在开展《好吃的东西》主题活动后期,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开展了“角色游戏——超市”,幼儿结合“娃娃家”的角色游戏,从“家人”喜欢吃什么样的饭菜、需要什么样的材料、到超市购买回来后洗菜、做菜,孩子们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进行模仿与创造,在与同伴交往的活动过程中为幼儿提供相互交流、合作学习的机会,满足幼儿不同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和学习方式,使每个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区域游戏活动的投放对主题活动进行了提升。
为了实现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的有效整合,我们将继续探讨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有效结合方面的问题,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取新知,在操作中得到发展,在游戏中感受快乐。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2012.10.
[2]幼儿园活动区教育模式的研究(摘要).上海市长宁实验幼儿园.
[3]主题活动中的区域活动.幼儿教育(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