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对学生观察能力培养之浅见

2015-09-10 22:33:18徐微
考试周刊 2015年54期
关键词:观察能力培养方法高中生物

徐微

摘 要: 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观察力是发展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关键词: 高中生物 观察能力 培养方法

生物学是在人类生产实践活动中产生并伴随着社会科技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的是丰富多彩的生物界。从古到今,人们主要采用观察实验和描述的方法研究生物。事实上,观察在生命科学研究上具有重大作用,许多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是由生物学家通过观察发现的。荷兰德尔夫特市的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池塘水,发现了微生物世界;英国皇家学会的实验管理员胡克受列文虎克的影响,在显微镜下观察软木切片,发现了细胞;奥地利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观察杂交豌豆后代的性状,发现了遗传规律,创立了遗传学……在生物教材所有实验中,单纯的观察实验就占一半以上,其他实验无不与观察密切相关。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谈谈看法,供同仁参考。

一、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高中生物教师必须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如“认识和练习使用显微镜”这节实验课,是一节观察实验课,也是学生认识和使用精密仪器的开始。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动手欲望强烈,往往急于亲眼看看是什么样?放大多少倍?怎样看?这就要求我们把这节课上好,否则学生就会失去做实验的兴趣,观察力的培养就有可能变成一句空话。在平时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先设置问题制造悬念,再利用生动有趣的演示、分组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讲述呼吸运动时,教师提出:人呼吸时胸廓为什么会起伏运动?难道肺吸人和呼出气体还与胸廓的变化有关吗?将带叶的枝条插入染红的水中,叶脉真能变红?在鉴定骨的成分前提出:坚硬的骨能变得像橡皮一样柔软,你们相信吗……学生常常带着浓厚的兴趣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实验的每个过程和现象的变化,久而久之,学生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使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观察习惯

在激发学生观察兴趣的基础上,还必须培养他们对平平淡淡的现象进行探索性观察。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介绍达尔文、袁隆平等生物学家发现认识生物规律培育生物新品种方面的感人故事,会在学生心灵深处刻下深深的烙印。教师可通过布置观察作业引导学生观察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生物界。如在田野中观察中华蚱蜢的体色,体会保护色的概念。到池塘边观察蛙卵到成蛙的生长发育变化,加深对完全变态过程的认识。庭院中观察雄鸡争斗,感知动物的攻击防御行为……当学生发现点滴的活动都会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就会感到观察带来的无比乐趣,自然养成持之以恒的观察习惯。

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基本方法

在生物教学中,为了避免实验过程中观察的盲目性,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对观察目的、观察对象、观察重点提出明确的目标。例如,观察鱼鳍的外部形态时,对于鳍的观察,是为了解各种鳍的作用,重点应观察鱼的前进、转弯、静止时各种鳍的动作等。学生观察各种生物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顺序,一般是先从整体来观察,获取大致的轮廓印象,然后按照从外向内或其自然位置对各系统器官的细微之处进行详细观察,运用分析方法找出观察系统器官的主要特征,进而注意各部分之间结构与动作的联系,最后获取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在学习青蛙适于水陆两栖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时,首先让学生观察青蛙的体色、后肢、体形;然后按自然顺序观察蛙的呼吸、血液循环、生殖特点及变态发育过程,体会与水陆两栖的适应,进而告诉学生由于青蛙出现了肺,相应地引起了血液循环系统的发展变化,体现了生物各器官之间的协调统一。

四、培养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生物中的许多现象和规律都是可以有意识地研究发现的,学生在观察中是否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具备这种能力,可以让学生把已认识的生物知识当成未知的东西来探索,如通过观察马铃薯块茎与甘薯的块根,探索茎与根的主要区别关键在于有无节,通过观察呼吸过程时胸廓的变化结合物理中气体体积与压强的关系,探索总结出呼吸过程中气体交换的动力是气压差异;同时,教师还应经常引导学生不要放过那些稍纵即逝和不引人注目的现象,如注重对那些偶然现象进一步研究说不定会创造出奇迹,发现人类至今还未发现的问题。

五、把观察和思维紧密结合起来

观察是正确思维的前提,而深入细致的观察需要正确思维的指导,因此培养观察能力应注意把观察和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例如,人们对于空中飞翔的蝙蝠常认为它是鸟类,实际上它的体表被毛,体腔有膈,胎生哺乳等特征足以说明它是一种哺乳动物,如果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与鸟类进行比较,学生就能找到其为什么是哺乳类而不是鸟类的原因,而不会犯“空中飞翔”的貌似鸟的动物一定是鸟的错误认识。

六、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实验现象

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安排需要的实验内容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教材指出,实验应该从实验步骤入手,使实验的每一步骤都能让学生体验到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观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观察是分析的来源,也是获得经验的主要途径。良好的观察能力能更好地洞察事物,分析其中原理,展开进一步思考。可见观察能力培养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课本中,必修一主要研究分子和细胞,相关实验内容很多,其中有一个实验很重要的,就是探究酶的特性及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取8只试管,平均分成四个组,每组两支试管,分别编号A、B、C、D四个组。其中A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溶液和唾液淀粉酶溶液,在37℃保温五分钟后充分混合再添加碘液;B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溶液和唾液淀粉酶溶液,在沸水中保温5分钟后充分混合再添加等量碘液;C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溶液和唾液淀粉酶溶液,在0℃环境保温五分钟后充分混合再加等量碘液;D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溶液和唾液淀粉酶溶液,在37℃保温5分钟后充分混合再加等量碘液。实验现象是:A组试管不出现蓝色,其余均出现蓝色。实验现象证明A组中不含有淀粉,其余仍含有淀粉。学生在没有学习酶作用机制的情况下,学生通过观察变蓝的实验现象开始思考A组中淀粉为何消失。在实验结果分析阶段,学生通过思考,大致能总结出酶作用的几个特性:A组与D组对比可以得出酶具有专一性,A组与B、C组比较可以得出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结论。这样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比从课本上背下来更好理解和记忆。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注重观察能力培养,把学生的观察当成获取感性认识的途径和进行思维加工的前提,经常引导,点滴积累,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树立起学好生物的信心,克服生物学习中的困难,学生就能把生物学好。

猜你喜欢
观察能力培养方法高中生物
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例谈美术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34:42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漫谈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7:25:47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38:15
合作学习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8:31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59:33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