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生物“学案导学”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015-09-10 22:33游松
考试周刊 2015年54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导学案学案

游松

摘 要: “知识公有,反对知识私有”——这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就是让学生站在老师角度与位置上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与老师及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以达成共识,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雏形。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以知识的权威者的身份出现,成为课堂的主宰。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体现“知识公有”的理念,有助于学生、老师在教与学中地位的转换。“导学案”教学中老师是导演、是编剧,而学生则是教学这台戏的“演员”、“主角”。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体现的是编剧的功底,让演员在适当时候出彩——体现的是导演的功力。

关键词: 学案 导学案 学案导学 教学模式

导学案是用以帮助学生学习的载体,学生的学习之所以需要在课本之外多了这一媒介,说明教材对知识的编排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或者说不利于目前广为倡导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个性化学习。所以学案的编写必须体现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资料,引导学生梳理本节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概念的作用,更要有意识渗透分析方法、思维方法等科学学习方法。

一、“自主学习”是高中生物导学案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立足点

新课程要求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学习目标的设定应站在学生角度,从教材内容、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着手。目标的设定应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不能太难也不能太过容易,目标应当力求简洁、具体,便于学生学习前后对照和对学习状况的把握。自主学习内容应该是在学生现有知识架构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

例如,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导学案中,我提出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四点。

其一,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比较酶的这种作用与加热、无机催化剂的区别。

其二,酶的本质是什么?你能给酶下一个完整的定义?

其三,酶有哪些特性?请你用曲线图描述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其四,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日常生活中酶有哪些应用?这些酶制品在使用、贮藏中要注意什么?

再如在《细胞的增殖》导学案中,我给出如下两个方框图,要求学生绘制两个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的有丝分裂的细胞图形。

导学案的自主学习环节应该让学生有所作为,《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的自主学习设计,能让学生通过联想化学中学到“加热”、“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联想日常生活中的“酶”制品等找到问题的答案。《细胞的增殖》的这两个方框图既能让学生意识到图形中细微的差别对绘图的影响,更有利于体会各个时期的特点。这样的设计比学生直接绘制有丝分裂四个分裂期的图形,更有利于生成性问题的产生,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丰富和活跃度。

二、“合作学习”是高中生物导学案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精髓

(一)利用问题导向开展“合作学习”

学案是学生活动的“剧本”,借助教学素材、创设情境,设计恰当的问题串,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抽丝剥茧”找出问题的答案,随着问题展开让更多学生“动起来”。

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中有关“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设置了如下问题:

(1)与第3、4组比较,实验设置1、2组的目的是什么?能否直接进行第4组实验?为什么?

(2)对比分析第1、2组说明什么?第2、3组说明什么?第3、4组又说明什么?

(3)第3组中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是否还有毒性?

(4)导致第四组小鼠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5)第4组小鼠体内能分离出S型活菌,它是开始时注射进的,还是混合后产生的?

(6)……

学案编写中厘清问题的线索,通过递进式问题链的诱导,激发寻索答案的驱动力,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巧妙地将问题“情景化”,寓教学内容与具体形象情景中,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在激烈的思维交锋中有序开展课堂活动。

(二)利用信息转换开展课堂探究活动

问题导向虽然强调学生理解,但学生的课堂活动往往停留在对教材内容的简单复述,倾向于教材中找现成的答案,这种课堂活动看似热闹,实际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并无多大促进作用。巧妙地设计课堂探究学案,让学生从资料分析、图形观察、交流讨论中寻求问题的答案。让不同层次不同知识背景的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从中受益。

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导学案中设计了如下表格。让学生通过图形、文字等多种形式对各个时期细胞、染色体行为有具体的认知。

这样设计的学案避免学生在教材中简单勾画答案,促使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染色体的特点,通过学案引导课堂活动,使知识在“文字”、“图形”、“数字”等多种信息形式间转换,既能让合作学习课堂活动“动”得起来,又能使课堂活动富有内涵,更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三)模仿中寻找合作探究的切入点

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探究活动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不可控性。无序课堂活动会严重影响教学进度。先易后难、模仿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如学习“分离定律”的遗传图解时,由学生先行绘制遗传图解,再挑选优秀作品进行评价和展示,而后要求同学照此范本绘制“测交”分析图。这样的合作学习既能让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又为学习能力稍差的同学提供模仿的样本,而这种模仿却不是简单的复制。

模仿学习可以在前后不同章节中展开,如模仿“分离现象的解释”,分析“自由组合现象”;模仿“有丝分裂”各时期细胞图形,绘制“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图形。这样的模仿既有利于新知识学习,又有利于挖掘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实现新旧知识间的迁移。

导学案设计中巧妙通过类比相关知识点,让学生通过模仿完成导学案的相关内容,不仅可以降低学习难度,促进同学间相互借鉴、共同学习,还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间内在的关联,有利于知识网络构建。

三、“学会学习”是高中生物导学案型课堂教学模式最终目的

导学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载体,是辅助学生高效学习的“拐棍”,教师的教学目的在于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让学生甩开这根“拐棍”,“学会学习”是学案导学的最终目的。

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导学案中,要求学生合作设计“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比较表。再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导学案中,要求学生绘制“精子形成过程”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概念图,并体现二者的区别。

把知识归纳、思路整理方法蕴藏在导学案的各个环节中,同时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学会应用这些方法。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学会学习才是导学型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

结语

学案导学型课堂教学模式近年来在全国中小学中得以广泛开展,说明学案导学型课堂教学模式确有其非凡的生命力。“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致力于教学研究的一线教师就会有不同于他人的“学案导学”型课堂教学模式。因为“导学案”为老师发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足够的想象空间。高中生物导学型课堂教学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学情特点,融入教师自身的知识体系和创新意识,以教材为依托,从学生视角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精心编排,才能在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益,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辛.让“学练案导学”成为生物课堂教学之魂——学练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7(48):124-126.

[2]金少华.对“学案导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及评价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68(20):97-98.

[3]杜国标.基于工作过程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①——以《组网技术》课程教学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4,43(13):161-162.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导学案学案
乡愁导学案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学案导学”之我见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