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5-09-10 07:22:44王慧汝
考试周刊 2015年57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能力培养自主学习

王慧汝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能否自主学习成为衡量人才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新课标的推行强调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着重指出了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并且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及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1.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的改革首先要从意识形态方面入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只有从内部攻克了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堡垒,才能在根本上打破传统的桎梏,从而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从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有些学校虽然打着“新课标”的口号,但实际上仍旧是原来的教学套路,教师单方面地传授知识,学生也不求甚解,“教”与“学”分离的问题十分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对于不懂的问题能够及时提出来,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不仅仅是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消除了单边教学的弊端,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对知识的认知,拥有了再学习的能力,把握了课堂的走向,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一生中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时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阶段。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框架的制约,发挥空间缩小,对于问题的理解越来越单一化,造成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的丧失。而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知识,而后经过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最终得到自身的主观感悟,能够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形成一套适合自己学习的法则。同时,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知识再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更深入地了解数学的本质,从而实现再创造的过程。

3.有利于贯彻学习的终身性。

当今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不被社会抛弃,成为新型的社会主义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更新越来越迅速,知识存储量也越来越大,要想与之相适应,就必须接受新知识,实现全面发展。于是,培养人才的重任就落到了学校教育上。然而,人不可能一直待在学校,还要走进社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学习作为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求,从幼年、少年、青年直到老年,都对知识保持着如饥似渴的需求,明确“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观念,全面贯彻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

1.自主提问,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问题是学习新知识的源泉,没有问题的课堂就像一潭死水,没有一丝生气,不仅学生丧失了听课的欲望,就连教师也缺乏讲下去的动力。因此,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关键所在。教师将课堂的掌控权交予学生,让学生真正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感受课堂的整体氛围,并从旁引导,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去锻炼,去提升自我。在下一堂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了解自己将要学习哪个章节的内容,在预习中勾画出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课上讨论的时候抓住机会,大胆提出问题,与教师和同学共同商讨,直至找出结果。另外,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怎么解决问题,更要教学生为什么这样解决问题,只有了解了最基本的知识概念,学生才会知道如何提出问题,才能做到自主提问。

2.联系实际,开展相关情境创设。

一提起数学,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枯燥”、“乏味”、“无聊”等这些消极的词汇,尤其是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数学课程无异于是天书般的存在,各种数字、字母、公式、概念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云,消极的课堂体验很容易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甚至会使学生对数学彻底失去兴趣。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加以引导,创设相应的具有冲突性的情境,不仅能增添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师可以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引入:“鸡兔同笼,上有头20个,下有脚48只,求鸡和兔分别有多少只?”鸡兔都是常见的家禽,问题一提出,学生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拿出纸笔开始计算,但一般的算法过于复杂,学生就会有疑问,能不能找出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时教师再将主题切入二元一次方程组,让学生利用新学到的知识解决课前的提问,学生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从而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

3.鼓励机制,激发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学下去的动力,如果连学习的兴趣都没有,又何谈入门?同时,自信心的建立也是主动学习的前提,只有拥有了强大的自信,才能保持斗志,从而克服学习中遇到的一切困难,提高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加强师生的交流,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赞扬,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动力;对于表现稍差的学生,也不要厉声批评,应该适当安抚,并给予适当的鼓励,使他们不要丧失对学习数学的热情。另外,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尽量提供给学生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够站起来回答问题,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4.师生互动,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任何教学活动都应该是双边互动的过程,任何一方的沉寂都会使得课堂教学无法持续下去。良好的师生交流是课堂气氛的催化剂,不仅可以激发教师讲课的热情,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学习的动力。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将课堂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但这并不说明,教师就可以放任学生胡乱非为,而是通过教师的从旁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充分行使自身的发言权,不再以教师作为权威的代表,对于不懂的问题勇于提出质疑。将教师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营造出客观民主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另外,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组内探讨的形式,调动所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突出某一个或某几个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思维;在组内讨论的同时,教师走进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加入学生讨论的队伍,以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

5.结合现代科技,开阔学生思路。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网络等高新技术逐步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并得到普及。高科技的运用使教学变得更加轻松,将教师从繁重的教学备案中解救出来,只需一个软件,就可以轻松搞定,给教师留出更多的时间思考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同时,高科技的运用也开阔了学生的学习思路,以往解答数学题目遇到困难时,只能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费时费力,现在有了网络,利用搜索引擎在电脑上一搜索,便有数十条乃至数百条不同的解题思路呈现出来,打破常规思维的束缚,大大开阔学生的眼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使用,将抽象的数学转变成更直观的图像及文字,使得知识点更容易理解,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推动教学进程。

三、结语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任务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春丽.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2,07:131.

[2]肖云霞.浅析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12:243+249.

[3]杨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技视界,2015,09:171+213.

[4]高树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2:222.

[5]张素珍.学校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3,07:144.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教学能力培养自主学习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6:18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5:46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5:03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3:04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9:12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