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尝试

2015-09-10 07:22张红蕾
考试周刊 2015年54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

张红蕾

摘 要: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中之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低年级计算是整个小学阶段计算学习的基础,但事实是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弱。我们应该重视和直视这样一个事实,努力改变,使学生的计算力有进一步的提高。本文对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出了见解。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低年级 计算能力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技能。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也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础又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能力。虽然新课程标准降低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但学生计算能力弱仍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有些学生连一些简单基础的口算都过不了关,甚至一些数学基础好的学生的计算常出错。家长、学生甚至老师都把这种现象归结于孩子太粗心,但仅仅是因为粗心吗?当碰到这样说的家长、学生时,我会对他们说:粗心就说明不熟练,就说明计算能力不过关。这样说也许“霸道”了些,但很多时候这也许就是事实。对于学生计算能力弱,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孩子的共性。很多老教师都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会教了,受大环境的影响,现在的孩子大多自以为是,听不进意见,缺少专注性,缺少刻苦精神。比较浮躁,计算时比较随便,字迹潦草,审题错误,写错数字,不估算,不检查。

2.教师对计算教学的力度不够。现在的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参加和负责这样那样的活动。现在的学生不仅要上课,而且要参加这样那样的活动,于是老师忙、学生忙,再受“让学生快乐学习”这一理念的影响,课外也不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课上,练习的时间有限,教师注重算理,便会挤占练习时间。

3.对新课程理念的错误理解。新课程标准降低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这让有些老师认为计算训练不重要,更忽视这方面的训练。

4.在计算能力的培养上家长没有很好地引领。经过大量研究证明,儿童在4岁前后会出现一个“数学敏感期”。他们会对数字概念如数、数字、数量关系、排列顺序、数运算、形体特征等突然产生极大的兴趣,对它们的种种变化有强烈的求知欲。有些家长不能很好地抓住这个时机,没有大力发展孩子的智力,忽视孩子数学思维的发展,让孩子在计算甚至整个数学学习上存在障碍。进入小学后,家长对孩子的计算能力不关心、不重视,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

基于这样的现状,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和努力。

1.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口算能力。口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入手。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提高计算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因此,平时要注重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从直接感知实物过渡到表象的运算,是低年级口算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学低年级口算时要注重直观教学。如教学《分与合》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把小棒分一分的直观操作活动建立表象,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又如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时,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小棒、拨一拨计数器,让学生直观理解十位和十位加、个位和个位加的道理。我还充分利用课前3分钟时间,让学生读、背20以内的加减法和乘法口诀,这从一年级就开始做,教到哪就读、背到哪。随着学生熟练程度的提高,形式不断改变,由一起读,到一起背,再到抽背,循序渐进。随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强,我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口算本,每天出10道口算,同桌互做互批,小组长监督,教师抽查。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口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2.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必须抓住它。我认为一节有效的计算课,一是必须让学生理解算理,二是必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法,三是必须保证一定的练习时间。

先说理解算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可以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如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34+16等于多少,怎么想?我们就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结合小棒图,学生能在图中找到口算的每一个计算步骤,对笔算的算理尤为明晰。又如教学隔位退位减时,提问: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这时可以借助计数器拨一拨,使原本比较抽象的算理形象化。

另外,在探讨算法时,我们似乎总喜欢追问:你还能怎么想?其实教学时,不能一味地追求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让这种“多样化”变成“形式化”。学生没有想到的方法可以一带而过甚至不必提出来,教师没有必要千方百计地牵引。另外,还要把方法最优化,让学生掌握最基本、最简便的计算方法。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时,学生已经有了竖式计算的经验。出示“45+23”后,问学生: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学生都是这样想的:个位上5+3=8,十位上4+2=6,所以45+23=68。即使前面复习了25+30把25拆成20和5,先算20+30=50,再算50+5=55;25+7把25拆成20和5,先算5+7=12,再算20+12=32。学生在算45+23时还都是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因为竖式计算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既然学生不喜欢先拆后算的方法,就没有必要要求学生一定要这样想,没有必要花上大量时间在说这种方法上,而是应该留出时间让学生练习。

只有让学生有充足的练习机会,才能有助于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形成。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可以游戏或竞争的形式进行计算练习。如同桌比比谁的小火车开得快,等等。这样原本枯燥的计算练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既能进行口算练习,又能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练习的兴趣。另外,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计算的技巧和规律,让学生在准确计算的基础上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如教学9加几时,出示9+29+39+49+5……9+9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先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然后让学生观察,发现9加几和的个位上的数比加的数少1,利用这种规律,学生计算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寻求家长帮助,共同努力见成效。家长是家庭教育的承担者,也是学校教育重要的协助者和有力的推手。学校教育应在家长面前示弱,寻求家长的帮助。但现状是,很多家长都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就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了。有时候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得到家长的协助,他还认为老师不可理喻,这种现象在乡镇小学尤为明显。计算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和连续的过程,仅靠一天40分钟的数学课是不能达成的,还必须在家长持久的帮助下才能取得很好的成效。因此,我平时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寻求家长帮助,利用家校通、QQ、电话等联系方式,时时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与家长沟通。在与家长交流时要注重技巧,不要让家长觉得老师又在“告状”了,或让家长觉得你对他的孩子有偏见。在计算训练方面,教师可以给家长支支招,如可以在游戏中加强练习,这种方式孩子会比较喜欢,不抵触。再如,可以利用家长上下学接送孩子的时间,不经意地问一问,答一答。另外,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要在家长的帮助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一定要做到审题仔细,书写工整、计算仔细、主动验算。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形成的。它需要学生、家长、老师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收到好的成效。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而计算能力在初步形成后,还要在今后的应用中得到巩固、发展和深化,才能逐步提高。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