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背景下学习性区域游戏与角色游戏有效融合初探

2015-09-10 12:01孟素萍
考试周刊 2015年66期
关键词:角色游戏

孟素萍

摘 要: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幼儿园常见的区域游戏即学习性区域游戏和角色游戏分析其教育的侧重点。以农村幼儿园区域游戏发展为例,探寻在主题教育背景下二者相融合的契机,实现教育的最优化,为幼儿创造有利于其全面发展又符合其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的游戏的教育环境,探寻有利于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的游戏进行方式。

关键词: 学习性区域游戏 角色游戏 融合方式

一、学习性区域游戏与角色游戏的定义及其在农村幼儿园发展的现状

学习性区域游戏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造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的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学习性区域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其主要目的是教师教育意图的客体化、物质化和课程的丰富与拓展。换句话说,它就是幼儿园主题教育内容的反映和延伸,虽然是以学习为目的的,但本质还是游戏。

现阶段农村幼儿园的部分教师过分看重学习性区域游戏偏向于幼儿探索、技能、个别操作等认知能力的发展,而忽略了游戏的愉悦性,致使幼儿对变相的灌输认知内容、一成不变的区域游戏兴趣索然,大大降低了学习性区域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是幼儿运用模仿和想象,在扮演角色中,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体现幼儿的社会性。它是幼儿时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最能激发幼儿活动兴趣,也最符合幼儿意愿的一种游戏。

虽然角色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形式,但有时在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我们还是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创设新颖、布置精致的游戏区域一开始非常受孩子欢迎,但不久就遭遇冷场。其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幼儿的生活经验不能满足对角色的理解,这种角色游戏的预设是脱离主题教育背景独立存在的,即主题是主题,区域是区域。

二、主题背景下实现学习性区域游戏与角色游戏的融合的必然性

《指南》指出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要注重学习与发展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学习性区域游戏和角色游戏在发展中各有其侧重点,前者侧重于知识性,而后者更注重于生活性。学习性区域活动是主题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主题教育为角色游戏提供了必要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基础,角色游戏反过来又对主题教育知识进行及时巩固,真正体现了活学活用的精神。

因此,主题教育背景下学习性区域游戏与角色游戏应当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促进的。如何把学习性区域游戏的内容投射到角色游戏中,又让角色游戏巩固学习性区域游戏的内容,角色游戏结合学习性区域活动开展,学习性区域活动有别于角色游戏的内容,二者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又不尽相同、难易有别。把两种游戏融合在同一主题教育背景下进行,为农村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发展创设更灵动的舞台,实现其优化发展。

三、实现学习性区域游戏与角色游戏有效融合的措施初探

1.区域环境的布置多元化同时兼顾学习性区域游戏及角色游戏的开展。

农村幼儿园活动室面积不大,根据幼儿数量设置区域的个数及区域活动形式时,老师们往往会因为场地不够宽敞犯难,思考纠结到底是减少学习性的区域个数好呢?还是减少角色游戏的个数好呢?或者干脆就减少每个区域的活动面积,导致区域活动时人员过分拥挤,幼儿无法在其中安静、宽松地学习、娱乐。

因此,设立一些多元化的区域,让这些区域既能体现学习性区域的游戏价值,又能满足幼儿对角色游戏情景化的需要,游戏中的领域才不会失衡。“农场社区”是大班“我要上小学了”主题中“走进小学”素材点下的区域延伸活动内容。这个素材点下有了解小学、熟悉小学生的一日生活、认识各种文具,懂得要爱护文具、珍惜、管理好自己的文具,萌发责任感。科学量一量,10元超市,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学习简单的书写等活动内容。这些兼具学习性、认知性和社会性的主题活动内容如何才能延伸到区域游戏中呢?

根据主题环境的教育目标,我们在“农场社区”这个大环境中增设了“社区小学”这一主题区域。在区域中展现小学中的各个场景,如:小课堂、黑板报、课程表、操场(图片),教学楼(立体手工制作、图片)等;在这个区域中,我们设置了一些小任务:如:完成课程表、整理书包、整理文具、学做眼保健操、我心中的小学、测量路线图等。在这一区域,小朋友的角色定位可以是老师,可以是班干部、小组长、普通小学生等,不同的角色定位给予幼儿丰富的游戏内容。同时这一区域涵盖了其他不同区域的内容,如整理书包、文具这些就是生活区的内容,测量路线图又是益智区的内容。我心中的小学可以画,也可以建造,因此也可以是美工区、建构区的内容。

2.游戏的内容相互渗透,互为补充,材料投放一物多用,兼而有之。

学习性区域活动偏向于幼儿探索技能、个别操作等认知能力的发展;而角色游戏更偏向于幼儿情感、态度、交往语言等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同一个主题单元内把这二者的游戏内容相互渗透,游戏材料互为补充,在保证游戏质量的前提下,就能大大减少老师们手工制作的时间。如:以往在手工区域活动中,幼儿自制的手工作品,除部分做完了用来布置主题墙之外,很多就只是挂在那里了,没有发挥太大价值,这就是资源的白白浪费。要将这些现有的资源用于游戏,孩子们的创造力,有时也不容小觑。例如:大班“动物王国”主题,我们在手工区投入了不少可以制作面具的动物样图、不织布、针线、松紧带等。做完面具后,老师分别给大家缝上松紧带,当一个小朋友提议“我们一起去参加动物聚会吧”,马上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又有小朋友说“我们没有城堡怎么聚会”,于是大家就去建构区搭起了城堡,城堡搭好后,这些面具成了小动物家的门饰。小动物做客的游戏又自发产生了。从这个案例看,孩子们利用自己的区域成果作为另一游戏的材料、道具。这种自主的利用材料选择游戏内容,创造性地发展游戏情节,从学习性的游戏过渡到角色游戏,游戏中既有知识性的内容,又有社会性的交往。

开展好游戏,离不开物质环境的提供和游戏材料的准备。事实证明,便于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能一物多玩的游戏材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农村,家长和老师虽然也比较重视家园合作,但部分家长由于本身的艺术水平并不高,在制作一些手工质量相对较高的作品时,往往不尽如人意。例如:以中班“巧手裁缝”主题为例,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制作的服装有些很漂亮,老师就把服装挂在表演区供幼儿表演。有些做得不太好看的就被老师藏起来,甚至遗弃了。其实,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难看”的服装开展“我是小小设计师”的学习性区域游戏,作为主题教育的延伸和拓展。用小朋友的巧手赋予这些服装二次生命,把难看的变成漂亮的。再通过“服装专卖店”的开张、由设计师充当导购员介绍服装的设计及价格、打折等销售信息等,让游戏中服装这一材料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了学习性区域游戏与角色游戏材料的融合优势。这种优势体现为幼儿利用材料发展创造性思维,利用已有经验建构新游戏,提高游戏质量。

3.教师要扮演角色进入游戏,对游戏发展给予隐性的指导。

现阶段农村幼儿园由于孩子较多,在进行区域游戏时,孩子们因为各种原因出现的纷争并不少,而老师们所谓的有效指导只是在制止这些纷争,充当的也是“和事佬”这一角色,对孩子的区域活动的观察少了,指导也就少了。

以角色游戏的情景性为载体开展学习性区域游戏时,角色是孩子唯一的身份,换句话说,谁要参与游戏,就必须符合一定的游戏角色。以小班“娃娃家”主题为例,“娃娃家”的妈妈们今天在给宝宝制作各种美食。教师结合主题教育内容在区域内投放各种用于制作美食的材料,并在墙上贴上各种类型的点心图片,以便孩子模仿。一位妈妈看了看墙上没有自己喜欢的汉堡,就说,我的孩子想吃汉堡,可是我不会做。其他孩子只顾自己玩,并不搭理她。于是小妈妈嘴巴就撅起来,很不开心。这时老师以肯德基工作人员的身份给娃娃家的妈妈们派送了汉堡优惠券。这位妈妈一看就模仿图片的样子做起了汉堡,开心地进入游戏。点心做完了,妈妈就喂起了宝宝,把学习性的游戏内容很自然地过渡到角色游戏的内容上,巩固了主题教育的内容。教师基于对幼儿游戏的观察,采用了游戏介入的方法为区域活动添加材料,有效地推动了游戏的发展。虽然这种介入的举动很简单,但恰到好处地顺应了孩子的游戏意愿,使孩子们的游戏行为更加深入,游戏内容得到了进一步扩展。

4.重视游戏过程的评价,凸显学习性区域游戏与角色游戏融合的价值。

评价是幼儿区域游戏的最后一个环节,评价的功能不在于评判,而在于激励、诊断、导向、提升经验、促进幼儿同伴交流与学习等。在重视区域活动开展的今天,农村幼儿园教师也十分关注对区域游戏后的评价。但这种关注只局限于对幼儿游戏中表现出的一些习惯的好坏、品质的优劣做出肯定或批评的评价,对游戏本身却提得很少。评价的方法也是以教师口述为主。评价内容的不全面,评价方法的单一,使评价失去了它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主题背景下学习性区域游戏与角色游戏融合的游戏该如何评价?首先,从主题教育的目标出发:围绕着主题活动在区角中投放新材料进行讨论交流。讲评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讨论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名称,让幼儿说出区域内材料的变化。其次,从游戏进行的方式出发:引导幼儿说出,运用这些材料开展了哪些游戏,自己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在游戏中你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自己是怎么解决的?其他小朋友认为还可以怎么解决?最后,从游戏的意义出发:引导幼儿说出通过游戏自己学到了什么样的本领,哪些地方感觉最有趣?游戏中哪个想法感觉自己很了不起,想和大家说一说?

这些问题提出的目的是引导幼儿通过讲述、讨论、帮助幼儿分析、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纠正幼儿错误的经验,让幼儿分享融合性游戏带来的快乐成功的情感体验,提高对游戏活动的兴趣,也为下一次游戏活动的开展明确方向,提出更高要求。

5.主题教育背景下,学习性区域游戏与角色游戏有效融合的发展模式。

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是幼儿个性、兴趣、能力在同一主题脉络下的延伸,通过幼儿与主题材料的互动,最终达到主题教育的目的。以大班《红红的年》主题为例,我们的大环境预设仍然是“农场社区”。孩子们在农家小院门口贴上了从“手工坊”买来,或是从“超市”买来的对联,在窗户上也贴上了窗花,在屋檐下挂上了喜庆的灯笼,院子里“老板”正在做的美食也是汤圆和饺子。超市门口也贴起了节日促销的广告,手工坊的“员工们”正在愉快地做着喜庆的灯笼,剪着漂亮的窗花。卡拉ok包厢内小伙伴们穿着用废旧材料做的唐装,用打击乐器合奏起热闹的音乐,有趣的用纸板,卡纸和吹塑带做成的狮子正舞的热火朝天。小区管理员(老师)认为应该请这支表演队免费为小区的人们表演,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这一系列情境的创设,既符合主题文化的大背景,又运用角色化的定位,在相互促进、互补的状态下以情境为载体,让幼儿在其中扮演各种角色,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大大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游戏中。

参考文献:

[1]徐冰倩.学习性区域活动与角色游戏的融合[J].考试周刊,2014(28).

[2]伍香平.幼儿园区域活动新思考[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4.

[3]陈缘.让农村幼儿园的区角“活”起来[J].新课程学习(下),2012.09.

猜你喜欢
角色游戏
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
生活教育对幼儿自主性游戏的影响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篡位与偏区现状指导策略分析
幼儿园角色游戏组织优化的实践研究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角色游戏中发挥幼儿自主性研究
主题活动融入角色游戏探究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角色游戏中发挥幼儿自主性研究
试论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