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挫折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2015-09-10 08:08钟小燕朱全飞李娟
考试周刊 2015年77期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教育对策

钟小燕 朱全飞 李娟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城乡差异等原因,导致一部分家庭处于贫困线上。这些家庭的学生在求学过程中不仅遭遇经济上的压力,而且面临学业和人际交往的困难,导致一部分学生心理极为脆弱。为了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生存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必须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给予帮助。文章根据我国贫困大学生现状,详细分析大学生由于贫困产生的心理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策略,希望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 挫折心理 教育对策

由于国家教育改革的推进,上大学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大学“扩招”帮助无数学子走进大学大门。这本来是一件挺好的事情,但是由于大学生的家庭情况不同,有的人贫困,有的人富有;大学学费十分昂贵,导致很多家庭的压力增大甚至无以为继。这些家庭贫困的大学生由于生活上的拮据导致心理产生挫折、心理的自卑和人际交往的不顺利;这些心理挫折反而导致贫困大学生生活能力差和心理上过于敏感,就像《平凡的世界》里面的孙少平,因为家庭贫困导致严重的自卑心理,不敢和其他人交往,在班上也不多说话,吃饭的时候总是等到没人的时候才吃,等等,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大学通常情况下是一个人接受学习和教育的最后一步,也是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为了让大学生心理上和人格上得到健康地发展,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为了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抵抗压力、应对挫折的能力,需要对大学生进行身心帮助[1]。

1.贫困大学生产生的问题

1.1贫困大学生很难适应新的环境。

贫困大学生的来源地一般都是偏远的贫困农村地区,本来农村与城市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两极对立的,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极大冲击了这些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他们一方面要适应大学环境,另一方面要适应校园之外整个城市的大环境。大学一般建立在一个经济水平不错的城市和地区,那里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一般要远远高于他们的家乡。而且他们又是孤身在外,独自在一个城市里生活,远离从小到大生活的环境,进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两者对比之下大学生不能适应环境了。再加上完全不同的文化、语言等因素,贫困大学生适应环境愈发艰难[2]。

1.2贫困大学生不擅长人际交往。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来说很有必要,能够锻炼大学生做人、做事的能力。但是因为贫困大学生来自比较落后的地区,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不同于其他学生,而家庭的贫困又导致贫困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心理过于敏感和脆弱。他们往往自尊心很强,拒绝参加学校和班级的活动,很少和同学交朋友;生活上的贫困造成他们没有经济实力参加公共活动和人际交往,整体忙着赚取生活费。人际交往不顺利导致他们心理遭遇挫折。

1.3贫困大学生的压力太大。

很多贫困大学生都是家里省吃俭用才得到读书机会的,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深入人心,很多贫困大学生都把读书看做一次改变自身命运和家庭情况的重要机会。他们身上不仅背负学习的责任,对于自己的家庭还承担着“救世主”的使命。当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的时候,贫困大学生就会在心理上产生挫折。另外,贫困大学生每个月微薄的生活费和城市高昂的消费水平,又导致他们生活压力增加。他们不但没有办法恋爱、娱乐、游玩等,反而为了生活提前适应社会,四处奔波。

2.产生问题的原因

2.1经济因素。

上大学难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经济发展虽然很快,但是供养一个大学生给一些家庭造成严重的生活负担,而且大学不仅有学费,还有生活费,包括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吃饭、交友、交通、衣服等一系列长期开支。很多贫困大学生每次交学费都是东拼西凑借来的钱,交过学费之后家里没有多余的钱了,导致贫困大学生只有微不足道的一点生活费。贫困大学生不得不想尽办法维持自己的生活,尽可能削减自己的开支。周围同学经济上的宽裕和富有导致他们拥有很深厚的物质基础,两两对比之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就会产生严重的挫折。

2.2文化因素。

贫困大学生来自于一个经济、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的地区,猛然间来到一个思想文化都比较发达的地方心理上会产生严重的不适和自卑。加上现在比较流行的“金钱至上”,很多人都是根据经济水平衡量一个人的,一个没有经济实力的人会被人瞧不起。年轻人往往存在从众心理和互相攀比心理,都想着超过别人,但是贫困大学生经济的不足导致他们无法满足物质上的需求,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另外,很多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贫困,在心理上产生无助感,导致眼界狭小,他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都是不同于常人的。骤然间来到一个文化、思想、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完全差异于之前的环境,导致贫困大学生盲目和无所适从[3]。

2.3自身因素。

首先,贫困大学生由于自身因素,对先进知识和新鲜事物的接受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差,无法从过去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中走出来,适应新的环境。其次,贫困大学生因为贫困就认为自己不行,觉得别人比自己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凡事否定自己的能力,心理上变得敏感而脆弱,拒绝别人的友好甚至帮助。他们面对困难时,首先想到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怨天尤人,痛恨自己的贫困,而不是寻找出现困难的原因和解决困难的办法;虽然这样可以减轻精神压力,但长此以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严重不成熟和能力完全不足。或者当有人想帮助他时,贫困大学生竟然会产生被侮辱的感觉,觉得对方瞧不起自己,过分自尊和拥有骨气。拥有骨气是对的,但是要考虑别人的出发点是好的还是坏的。

3.针对贫困大学生挫折心理的解决办法

3.1国家要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帮扶政策。

改变贫困大学生经济上的困境。学费是贫困大学生存在问题中最严重的一个,政府要在这方面做好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和管理,第一,加大政府对教育和学校的投入和补贴,要努力防止学费再一次增长,尽量降低学费;第二,加大政府对助学的力度,完善国家的助学贷款制度,加强奖学金的建设,降低贫困大学生贷款的门槛和限制,加大大学生的助学贷款难度;第三,政府应该加强帮助贫困大学生的宣传,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扶助贫困大学生中是一项特别有意义的工作。只有政府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投入,并且为贫困大学生助学借贷建立很好的制度保证,然后号召全社会各界人士和各社会团体行动起来,为解决贫困大学生上学难伸出援助之手,贫困大学生才能心无旁骛,专心完成学业。只有大学生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不用为学费和生活费发愁,不用背负严重的生活压力和精神负担,大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让身体和心理得到全面健康地发展[4]。

3.2学校要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学习教育。

学校要减轻助学金的帮助,加大给予奖学金和勤工俭学的力度。奖学金不仅给予贫困大学生金钱上的满足,还能减轻贫困大学生的自尊和自卑,因为这是靠着他们自己努力的学习和工作换来的收获,有效锻炼贫困大学生自力更生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另外,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对挫折正确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提高贫困大学生的抵抗挫折能力,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设立心理课程、讲座和咨询对贫困大学生心理上的变化进行正确引导,强大他们的内心,避免挫折的打击。

3.3大学生要自我认知,正确看待挫折。

贫困大学生需要对自己有客观准确的认识和评价,不高估也不低看自己,认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过于敏感和过于自尊,正视贫困,不要把贫困看成自己的包袱,而要把贫困当做自己的宝贵财富。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当有些人一出生就有的东西,我们要为此奋斗几十年才拥有。但有一样东西,你一辈子都不会有,那就是我们曾经一无所有。”要把贫困看成一种挫折,是生活考验自己的挫折,一种能够使自己能力得到提高和丰富精神世界的挫折。树立正确的挫折观,人生在世,谁能避免挫折?贫困大学生要坚强、勇敢地面对挫折,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和学习生活能力[5]。

中国人一直都很重视教育,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已经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每个人都有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权利。现代化的中国正在推行的教育改革目的是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关心学生能力和身心全面发展。贫困大学生在我国大学生数量中占用不小比例,关注贫困大学生挫折心理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能力,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两极分化,构建和谐社会等也有着极为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贫困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具体表现、产生原因和应对措施进行详细描述,希望可以呼吁全社会对贫困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关注,让贫困大学生的身心得到良好发展[1]。

参考文献:

[1]纪德香.高校贫困生挫折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2]黄咸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挫折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1:98-99.

[3]曾继平.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2.

[4]陈旭雯.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及其教育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8.

[5]刘芳.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郑州大学,2014.

[6]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贫困生挫折教育研究”(2013SJDFDY002)2014年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高职院校挫折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证研究。

猜你喜欢
高校贫困生教育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浅析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理论与实践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完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