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祎
摘 要: 我国现行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对受资助学生发挥了重大作用,但高校贫困生受资助后的后续教育和管理则成为难点,甚至盲点。本文从意识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幸福教育、励志教育等方面对受资助学生的后续教育进行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 资助体系 后续教育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目标,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在毛入学率将达到40%的环境下,为实现机会均等入读高等教育,我们国家在资助实施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政策和做法,基本满足了入读大学生的求学需求。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始于1986年,经过了三十年的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和奖助学金为主体的包括“奖、助、贷、勤、减(免)、捐的完整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为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确保贫困学生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发挥了重大作用,但高校贫困生受资助后的后续教育和管理则成为难点,甚至盲点,严重违背资助政策“助人成才”的宗旨,成为现今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后续教育现状
1.现行资助体系凸显经济性忽视精神性
新时期贫困生助学工作已经不再单纯给予经济补助,这样简单的经济救助往往让资助效果大打折扣,结果不尽如人意。贫困生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心理问题和能力问题,他们是大学生群体的弱势群体,需要外界给予经济支持和心理扶助,更需要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同理安慰,高校实施经济资助的同时不能忽略经济贫困导致的心理问题,要特别注意经济贫困生在学习能力、生活适应等方面面临的困难,特别在同学群体中出现的边缘化倾向。
2.现行体系资助初衷和效果有悖
国家经济资助的初衷是帮助贫困生支付必要的学习费用和基本生活必需经济费用,但是现行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资助资金用于其他一些不合理的消费项目上,甚至被在校大学生称之为“福利”。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高校里,不少学生争当贫困生,竞争非常激烈。为争取到数额不菲的助学金,部分用手提电脑、穿名牌的学生千方百计拿到贫困证明。尽管这些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上盖有乡镇政府公章,但据透露,不少地方政府乐于做顺水人情,学生捏造超低月收入的情况无人过问[1]。而有些老师把助学金当做班级“福利”,竟然要求学生上缴部分助学金当班费使用[2]。
3.现行经济补贴资助方式加重“等、靠、要”心理
现行实际资助工作中,一些受助学生出现“我贫困就应当受到资助”的心理,而现行这种无偿资助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等、靠、要”心理,弱化贫困生的诚信意识、感恩意识和责任分担意识。国家经济资助力度加大,使受助学生面扩大,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很多家庭并不像以前那么困难,很多学生获得国家奖助学金后认为理所应当,甚至恨不能独得所有资助项目。这样的无偿资助方式没能对经济困难同学起到激励作用,更不用说让其有一颗感恩之心,助学金款项发放后,甚至出现任意挥霍、过度浪费的现象。
4.现行资助体系贫困生认定体系有待完善
现行资助体系贫困生认定方式主要通过生源地认定和高校自身认定相结合,第一阶段为生源地认定,这个阶段一般由生源地乡镇、街道民政部门审批,而这些部门基本抱着“做好事”的心态,随意审核盖章;第二阶段为高校认定,主要模式是“个人申请——班级评议——公示——院系意见——名额确定”。学院每年会对享受资助的同学进行动态回访,发现相当一部分同学家庭经济并不困难,而使一些相比较而言更为困难的同学因名额有限无法享受资助,其根源就是认定工作未做到实处,同时要实行资助后的动态认定管理。
二、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后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后续教育是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延伸和拓展,因为高校资助工作不仅是解决高校贫困生的经济困难,更是贫困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措施。笔者认为加大贫困生经济资助的同时积极开展贫困生受助后的思想意识教育,加强心理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使物质资助和精扶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打造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的全方位爱心助学工程,加强高校受助贫困生后续教育工作,是进一步完善高校资助体系,帮助贫困生自立自强、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有力保障。
1.思想意识教育
贫困生不仅物质上贫困,最根本的是精神上的贫困让他们受困,有些贫困生家庭贫困,但又很爱面子,不愿意申请勤工俭学,加上性格内向,和同学人际关系紧张,无法体会到学校、班级、老师和同学的温暖,并且排斥和拒绝同学们的帮助。针对高校贫困生出现的这种“人穷志也穷”的“双重贫困”,特别要对高校贫困生在正确认识和对待贫困方面加强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顺贫困生的思想,培养自主意识、劳动观念、纪律感和责任感,树立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勤工助学这样的有偿资助使受资助同学意识到“助人自助”,靠自己双手脱困,达到“贫而不困”,完成贫困生资助体系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2.感恩教育
部分学生认为随着国家整体实力加强,经济发展,国家政府应该给困难的学生以资助,有责任无偿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缺乏必要的感恩意识。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体现。感恩教育实施重点在于教育贫困生如何看待并传递这份关怀和情谊,高校在开展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同时,加强贫困生感恩教育,使贫困生树立知恩图报的思想意识,这才是资助工作的落脚点和归宿。我们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感恩教育,并且在平常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将感恩教育贯穿其中,如日常主题班会、课堂教学、课外集体活动等,同时充分利用团委、学生会、社团等学生活动阵地开展感恩活动。通过众多感恩教育活动,使得到资助的学生感激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同时热情地生活并参与施与过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施恩与感恩中体会到奉献的价值和乐趣。
3.诚信教育
贫困生的诚信问题是社会和高校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学生要获得资助,首先要认定是否属于贫困生,湖北经济学院在2011年规定,凡是有抽烟和高档消费等行为者均不能被认定为贫困生[3]。学校给贫困生的认定设定一些条条框框,可以说是用心良苦,为的是防止一些家庭并不贫困的学生冒充贫困生,让一些真正的贫困生得不到帮助。凡是有抽烟和高档消费等行为者均不能被认定为贫困生,无可厚非,但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和资助工作不可能全凭刚性规定限制学生行为,更多地可以通过诚信教育达到目的。首先,在校期间,学校要注重培养受资助学生的诚信意识。其次,毕业后,学校要联合工作单位、银行加强对受资助学生的贷后管理[4]。诚信教育尽管不能排除一些学生会冒充贫困生,冒领贫困助学资金,但学校不要把学生当骗子来防,最需要的是加强引导和说服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诚信品质。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靠家庭、学校、单位和社会诸方面密切配合,特别贫困生的认定和评估都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多方面严守诚信才能达到效果,同时诚信教育与诚信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开展诚信教育的同时要加强诚信管理。如建立诚信档案强化诚信教育,对弄虚作假申请贫困生资格的学生,查出一例严惩一例,并通过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和与社会共同建立学生诚信信息体系的方式,增加学生的不诚信成本,双管齐下,从而约束学生的不诚信行为。
4.幸福教育
幸福是教育的一个重要价值目标,某种程度上讲,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或者关怀。马克思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5]现今大学生成长于社会经济纵深快速发展时期,体验着社会物质精神文化的多元化,以致贫困大学生出现了自我定位偏差,情商指数不高,性格矛盾冲突,并存在坚强与脆弱,自尊与自卑,独立与孤僻共存的共性特征。幸福教育是高校贫困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幸福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状态,是一种能力。除了具备感知幸福的能力外,还包括创造幸福的能力。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学过程中渗透幸福教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幸福,在学校学习成长过程中感受到学校、老师和同学带给他们的幸福感知,体会到幸福的价值所在。
5.励志教育
高校贫困生励志教育的开展指通过系统、科学的教育和引导,唤起他们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使他们克服自卑、忧虑和依赖感,培养他们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达到“自救”的目的,实现从“输血式”解困性质的资助模式向“造血式”发展性质的资助模式转变,本着资助工作发展性理念,励志成才教育是学生资助工作后续教育的重中之重。其一,由学工处组织优秀贫困学生成立励志社团,把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和励志教育结合起来,以各种学生喜欢的社团活动为载体,鼓励贫困学生从团体活动中励志,从兴趣爱好中提升自信,发掘和培养自己的个性特长,提升自信心。其二,为鼓励大学生参加“自主创业”大赛,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比赛并为评选出优秀商业项目根据现有资源划出营业用房用于学生创业教育,成立创业园区,并对这些创业项目提供各种优惠政策,鼓励贫困生和同学组成团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辛勤劳动创业。学生创业园的建设不仅为贫困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增加了经济收入,更主要的是提高了贫困生的创业意识和自信心。其三,树立高校贫困生励志典型,如宣传洪战辉感动中国等生动的例子,同时在学生身边抓典型,如由团中央和全国学联主办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学院开展寻访、推荐“大学生自强之星”的活动,发现身边的典型。同时大力宣传那些通过辛勤劳动而改变命运的贫困生的典型事例,在贫困大学生身边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时代榜样,同时在校报或广播站、网站等设立贫困生心声栏目,对其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大学生造假蒙羞贫困生助学金[OL].2009-09-07,湛江新闻网,http://www.gdzjdaily.com.cn/zjnews/zjculture/2009-09/07/content_1102374.htm.
[2]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助学金上缴一半做班费[OL].2013-11-14,河北新闻网,http://tousu.hebnews.cn/2013-11/14/content_3604239.htm.
[3]认定贫困生最该做的是诚信教育[OL].新华网,2011-10-18, http: // news.xinhuanet.com / politics / 2011-10 / 18 /c_ 122171304.htm.
[4]范军.普通高校资助育人平台建设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
[5]王明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人学出版社,2004.
基金项目:2012年中山市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幸福教育研究——以中山地区高职院校为例》【B12005】;2013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高职高专学生厌学状况及对策研究——基于开创珠三角地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审美化学习模式的视角》【2013ZY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