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中通过创设情境、鼓励提问、表演课本剧、补充知识等一系列教学行为推动学生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课堂的热情,发展学生阅读力的境界,必能达到提高语文阅读力的效果。
[关键词]想象 阅读力 教学实践 提高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5-055
阅读力是语文课堂着重培养的能力之一。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项审美活动,而在学生获得审美体验时,运用想象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走进文本展示的世界中,必能提高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
一、在情境教学中展开想象,激发阅读兴趣
低年级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都配有插图,图文并茂,在教学时配上优美的音乐,创设情境,能很快把学生引入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中。在这种意境中,再让学生展开想象来练习说话,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一文时,我先以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导入,再出示许多千姿百态的丹顶鹤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到丹顶鹤是什么样的动物,再配合课文中的文字描写,学生就能抓住丹顶鹤的主要特征了。在《美丽的丹顶鹤》第二课时的教学时,我就放手让每个学生自由想象,画一张自己心中的丹顶鹤图。学生在绘画的同时对课文中表现的丹顶鹤的“三美”(色彩美、形体美、姿态美)有了自己的理解。当学生陶醉在一幅幅美丽的丹顶鹤图中时,我启发道:“小朋友们,看着你画的丹顶鹤图,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说:“丹顶鹤真美呀!”“我想和丹顶鹤一起跳舞。”“我想到黄海之滨看丹顶鹤。”“我想去和丹顶鹤聊聊天!”……我适时点拨:“丹顶鹤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让它们有自己的家。”接着,我让学生翻开书学习课文第三部分,学生立刻就找到了黄海之滨能成为丹顶鹤栖息地的原因,同时在心中树立起保护自然、爱护动物的意识。运用想象,学生们对文本阅读有了自己的见解,教学目标也水到渠成地完成了。
二、运用问题教学激发想象,实施阅读探究
教学中,教师要完全进入学生的世界中,充分利用想象资源,启发学生用“为什么”提问,并告诉他们,“为什么”这个词可以放在句子的前面,也可以放在句子的中间。如:“为什么天空是蓝的?”“大地为什么会在春天变得繁茂?”学生学会了用“为什么”提问后,就能结合生活实际对课文的一些内容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想象。
在上《青蛙看海》一课时,我就鼓励学生大胆地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学生提出了不少的“为什么”:“青蛙为什么要去看海?”“为什么苍鹰不直接把小青蛙背着飞到大海边?”“小青蛙为什么先觉得自己登不上山,而后来又登上去了呢?”……在解决问题时,我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回答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随着问题的一一解决,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了,也更容易把握课文的主题。借助想象手段,学生对文本的探究自觉深入了,这样就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在表演课本剧中放飞想象,展示阅读成效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这使得他们的创造力很强,对事物的模仿力也很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学生的活跃思维,放飞想象,对课本进行再创造,也是有效提升学生阅读力的途径之一。
如《狐狸和乌鸦》一课,我围绕狐狸骗乌鸦的三次说话及乌鸦的三次态度上的变化,让学生尝试表演,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发展其思维。我引导学生想象乌鸦对狐狸每次说的话的想法和狐狸施计失败后的心理变化,并把这些心理在表演中体现出来。学生们争着表演,在表演中他们充分抓住课文中的语言,放飞自己的想象,表现自己对课文角色的理解。通过表演的形式,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展开想象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阅读力自然得到了提升。
四、补充课外知识发挥想象,实现阅读深入
语文教学活动不是单一的课本教学,教学过程中应适当补充课外知识,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力。
如在教学《大禹治水》一课时,我出示了“九害之首,当属水患”一句。我告诉学生,在古今中外,有许多治水英雄,我国古代有李冰父子,现代有三峡大坝的建设者们,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顽强的意志战胜了水患。我巧妙拓展课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并让学生发挥想象,将自己对水患、对治水英雄的体验真实地记录下来。学生思维活跃,想法多,对课文《大禹治水》的理解也迈入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适当补充,拓展延伸,课堂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来学习,这样,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就会更透彻。
在素质教育下,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应该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想象不啻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借助学生的语文想象力,为阅读教学加油,既能活跃课堂,激发兴趣,又能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语文教学效率也会提高。
(责编 刘宇帆)